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筆者:扶蘇

“科技狂人”馬斯克曾經說過,人類語言交流的速度太慢,如果有一天科技足夠發達,他試圖讓人實現用腦電波交流的夢想。

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很多人認爲或許只有科幻作品中才能夠實現。其實早在2017年,我國科學家就已經研製出了能夠讀懂人類大腦信號的智能機器人。

藉助於不斷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科學家正在努力提高“讀心術”的效率。這種只需要根據無意識活動和某些反應就能夠判斷隱藏信息的能力,或許真的會在未來成爲現實。

大腦植入裝置能實現“讀心術”

準確來說,大腦植入裝置已經成爲科學家實驗的重點,與其將“讀心術”賦予人工智能,不如想辦法化爲己用。這聽起來十分自私,卻未嘗不是推動人類發展的新動力。

科學家認爲,大腦植入裝置的職能可以進一步簡化,通過獲取大腦信號來了解對方的意圖,有利於更好地控制事件的發展方向。在整個自然界,很多動物都能夠通過特殊的方式進行交流,語言未必是最高效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僅僅希望藉助科技來擁有“讀心術”,他們還試圖隔空取物。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種意念控制,如果人類的大腦中被植入某種裝置,它同時還連接了其他儀器,那麼我們釋放出的某種信號就能夠被順利轉化,智能技術發展下去有可能會到達這一階段。到那時,人類的很多勞動都會被解放。

人工智能由此擺脫人類的控制

時至今日,已經有一部分裝置投入使用,不過它們並不是植入式,而是與一些玩具或家電結合起來,能夠被人類有效進行遠程操控。

不過,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存在,他們未必持有保守的觀點,而是站在人類文明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畢竟智能化時代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人類還需要承受很多新的風險。

比如,人工智能通過數據分析得到了主人的想法,並結合算法找出新的結論,它們終有一天會擺脫人類的控制,而我們也未必是它們的對手。

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中,外星人就能夠通過意念進行交流,卻沒有幫助他們在星際戰爭中佔據多大優勢。

腦機接口”新式的意念交流

事實上,在語言學家看來,無論是意念交流還是三維的交流方式,都未必比語言文字高效。只不過前者更能夠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而語言文字則在過去千百年的時間裏爲人類文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有關“腦機接口”的話題飽受爭議,一部分科學家仍在堅持研究,追求新的文明發展道路能夠爲我們的科技注入新的活力。而事實證明,人類的一些想法不一定是天方夜譚,只要努力發展科技,它們同樣有可能變爲現實。

總而言之,無論是心理學的“讀心術”,還是科學技術層面的意念交流,人類正在飛速發展,進行新的設備研發和使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正是因爲它們的存在,我們纔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間,建立在物理定律基礎上的設想還在一步步進行驗證,答案總有一天會被解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