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陰德?《了凡四訓》中給了答案:凡爲善而人知之者,即爲陽善;爲善而人不知者,即爲陰德。一個人暗自做好事,不求回報,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求名利,這樣的人就像我們常說的人間“活菩薩”,所做的善事最有功德,能爲上天所記功,“陰德天報之”。

而如果一個人做好事,發心不純粹,帶有攻利心,有所求,這樣的行善即爲“陽善”,“陽善享世名”,可以享受到世人的讚譽,但如果德不配位,名不副實,則無福必有禍。陽善利益的是當下,而陰德則庇佑子孫後代。“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莫疑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凡事有因,必有果。

《太上感應篇》有言: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來不虛。我們往往總是羨慕他人行大運,卻不知所謂幸運皆來自一個人的善業,你如果沒有那個福德,給你再多財富,你也是承受不住的。同樣的,世上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災禍,天下萬事,事出必有因,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都是因果。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日行一善,看似渺小,卻有大能量;日作一惡,看似無謂,實則大禍殃。“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多行善事,自可逢凶化吉、消災解難。人的德行是最好的“風水”,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以下這最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就值得恭喜!

一、喫素放生

佛家以慈悲爲懷,善待六道衆生,救助有情,其實就是在救助自己。放生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要真生菩提心: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你若有慈悲心,就不會造殺業,也慢慢地不喜喫肉。我們放生,其實就是放過了自己、救了自己。

冤親債主從哪裏來?就從我們有意無意的傷害來的。不要抱怨惡疾纏身、命苦福薄,要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爲,心不懷善念,何以生福?如果我們曾經因爲愚癡造業太多,就要當下發露懺悔,戒殺放生,消業增福。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申;捨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二、多佈施,莫要貪小便宜

老人常說:莫貪小便宜,佔小便宜喫大虧,此言不虛。愛佔便宜的人,贏得了微利,卻失了大貴。佔了小便宜,卻失去了很多福氣,得不償失。其實最聰明的修福方法就是去佈施,願意“舍”纔會有更多的“得”,總想得到,就總得不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天上不會掉餡餅,利人者利己。

三、恭敬孝順父母

佛家有句話: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里拜靈山?佛教從未貪求人的供養,只是人自己執着心太重,愚昧無知。我們信佛學佛,不是爲了賄賂佛菩薩,而應是真正做一個更加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心地觀經》雲:世間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應當孝敬恆在心,知恩報恩是聖道。父母就是我們的佛,孝順父母就是供養佛。父母乃世間最大福田,孝順父母者,福德無量。

四、戒淫慾,修清淨心

《華嚴經》雲:邪淫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色字頭上一把刀”,罪業極大,正所謂“萬惡淫爲首”,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我們修行就是爲了了脫生死,但若不斷除淫念,即使你入於禪定、智慧過人,還是會墮入魔道,唯有斷淫,纔有機緣脫離生死輪迴。若能斷淫修清淨心,可得清淨無染、得涅槃道、自身安樂等福報。

五、淨口業,不造口舌是非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多必有失”,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良言相勸。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喜歡在人背後嚼舌根、扯老婆舌,惡意中傷詆譭他人,這都是非常缺德的行爲。嘴是非常厲害的“風水”,嘴上缺德,傷及的是自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善護口業,是爲自己積德修福。不理是非,不成爲是非小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線。爲人寬厚善良,纔是富貴之徵兆。人的行爲就是最好的風水,真正爲他人好,自己也纔會更好。損害別人利益,自己要加倍償還。

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