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出征時,馬援已經64歲了。

漢光武帝劉秀念其年老,本來不同意他的請戰。但馬援一再請求,說:“臣尚能披甲上馬。”劉秀讓他上馬一試,只見馬援據鞍顧盼,威風不減當年。

劉秀笑道,老將軍真是精神矍鑠!

這是建武二十五年(49年),東漢開國名將馬援,最終在征討武陵蠻的路上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夙願。

扶風馬氏,這個文武全才的傳奇家族,憑藉馬援一生戎馬,在漢代名揚天下,也成爲後世馬姓中名聲最響亮的一支。

▲伏波將軍馬援畫像

01.刺殺漢武帝

扶風馬氏一族,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

趙奢是個牛人。他一生的高光時刻,一是在任田部吏時秉公執法,因爲平原君家沒有依法交稅,處死了他九個家臣,由此得到平原君的賞識,被推薦給趙王。另一次,是在閼與之戰中,指揮趙軍擊敗瞭如狼似虎的秦軍。

之後,趙奢因軍功被封爲馬服君,封地位於今邯鄲西北。他有個兒子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慘敗於秦將白起,導致四十萬士卒被坑殺,自己戰死沙場,趙國元氣大傷。

或許是出於戰敗後承受的罪惡感,趙奢的另一個兒子趙牧及其後代,不再以趙爲姓,而是以馬服君的封號改姓馬。

▲馬服君趙奢畫像

秦漢之際,馬服君子孫作爲六國貴族後裔被遷往咸陽。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徙陵”制度,郡國豪傑與資產超過300萬的富豪大都被遷到茂陵附近,這一支馬氏子孫又被迫到扶風(包括今陝西扶風縣)一帶定居,由此逐漸發展成爲赫赫有名的扶風馬氏。

在當時,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並稱三輔,位於漢帝國的中心。馬氏家族雖然作爲豪族受到中央的監管,但也得以躋身朝堂。

趙奢的五世孫中,馬通多次出征匈奴,立有戰功,在巫蠱之禍中領兵鎮壓太子劉據的軍隊,封爲列侯。另有一個叫馬何羅,是馬通的兄長,任侍中僕射,屬於皇帝的親信之職。

其中,馬通就是馬援的曾祖父。

在羣星閃耀的漢武帝時代,馬通兄弟不算大人物,卻因捲入武帝晚年的政治事件,險些被滅族。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昏聵釀成的悲劇。他的兒子,原本將繼承皇位的衛太子劉據由於受到無端猜忌,惶恐之下起兵誅殺奸佞,兵敗身死。

那個攜私報復、挑撥漢武帝父子關係的佞臣江充,是邯鄲人,與同爲趙人出身的馬通兄弟過從甚密。巫蠱之禍中,馬通兄弟在站隊時毫不猶豫地選擇幫皇帝鎮壓太子,既是爲好哥們兩肋插刀,也是忠心護主。

但這事壞了。巫蠱之禍後,當事人漢武帝表示非常後悔,知道太子死得冤,開始追查當初誣陷太子的黨羽。

馬何羅擔心因此獲罪,決定鋌而走險,幹一件大事。他憑藉作爲近臣的便利,趁着一天早晨,漢武帝還未起牀時,偷偷抽出刀刃逼近,想要一刀將漢武帝刺死。

說時遲,那時快,大臣金日[mì]磾[dī]及時察覺到馬何羅的反常舉動,大聲喊人救駕,自己衝過去死死地抱住馬何羅,把他攔下來。金日磾不愧是匈奴人,身體倍兒棒。馬何羅隨後伏誅,被改名爲“莽何羅”。

之後,馬通也受到牽連,被朝廷下令斬殺。

扶風馬氏家族因爲此事在西漢一朝長期受到冷落,直到馬援的出現,纔再度興起。

▲扶風馬氏世系圖(先秦-東漢初年)製圖/最愛歷史

02.窮且益堅,老當益壯

西漢末年,伴隨着王莽篡權,朝中也出現了新一輪的洗牌。

當時,馬援的幾位兄長都得到王莽提拔,大哥馬況一度出任河南太守,被授以奉祿二千石的高官。哥哥們專門給馬援請了大儒滿昌當老師,給他教授《齊詩》,但少年馬援志不在句讀之學,只想到江湖上闖蕩一番。

馬況理解弟弟的志向,對馬援說:“你會是大才,但可能大器晚成。”

於是,年輕的馬援走了一條非主流的路,他因私自釋放一名囚犯而逃往北地(今甘肅慶陽市)放牧爲生。此後二十多年,馬援遊牧於隴右,基本都在大西北度過。

在流落邊塞時,馬援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幾年後,馬援創業成功,發了財,管着幾百戶人家,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他又說:“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這是說人發達了,貴在能救助他人,否則就是守財奴。

馬援身體力行,將所獲錢財全部散給弟兄朋友們,自己依舊過着遷徙的遊牧生活。

後來,馬援躍居高位後,也勸誡其他官員說:“凡人爲貴,當使可賤。”這是說,人這一輩子啊,想要過富貴的日子,就要能過貧賤的日子。

馬援的道德風尚,奠定了此後扶風馬氏的家風。

▲唐顏真卿楷書刻本《書馬伏波語》

03.伏波將軍

天下大亂,善養牛馬的馬援受時代裹挾,也加入到亂世的逐鹿中。

他投靠的第一任老闆是隴右割據勢力隗囂。在隗囂麾下,馬援作爲使者分別出使了稱帝於蜀的公孫述與建立東漢的劉秀

公孫述接見馬援時大講排場,前呼後擁,擺起了皇帝的架子。馬援和公孫述是扶風茂陵同鄉,交情不錯,兩人見面後“握手歡如平生”,相處得十分愉快。

但馬援對老友妄自尊大的做法不以爲然,他回去後對別人說:“公孫述不學周公吐哺接納國士,圖謀成敗,反而只注重修飾邊幅,如人偶一般。這傢伙如何能得天下?”

之後,馬援前往洛陽,見到漢光武帝劉秀,場面大不相同。劉秀不裝腔作勢,而是儀容甚簡地接待馬援,還跟他開玩笑說:“卿遨遊二帝間,今見卿,使人大慚。”

馬援與劉秀相處後,發現他纔是真正的好老闆,戰略遠景高,員工福利好,值得自己跳槽。於是,馬援說了另一句有名的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不久後,馬援借隗囂派遣長子入質洛陽之機,帶領家屬歸附劉秀。

在東漢初年的統一戰爭中,馬援聚米爲山,在沙盤上爲劉秀制定作戰對策,平復了自己生活多年的隴右,並鎮守隴西之境,安撫羌人諸部。

調任中央後,馬援又領兵出擊,平定了交趾、匈奴、烏桓等叛亂,被授予“伏波將軍”稱號,封爲新息候,成爲炎手可熱的新貴。

一次慶功宴上,馬援豪言:“男兒應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怎麼能臥於牀上,只顧享受天倫之樂呢?”

馬援心懷豪情壯志,在爲東漢打下江山的同時,也成爲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建武十六年(40 年),今越南北部的交趾發生了二徵之亂。徵側、徵貳兩姐妹爲向交趾太守蘇定復仇,聯合當地豪族,起兵叛亂,迅速攻下六十五城。

馬援臨危受命,帶兵南下征討,平定叛亂,誅殺二徵姐妹。

爲加強漢帝國對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均在今越南北部)的統治,馬援在林邑(今越南順化附近)樹立銅柱,作爲西南邊境的界標,並在交趾開闢道路,興辦水利,因地制宜地修正漢律在當地實施的矛盾之處,因此受到越人的擁戴。

唐代,馬援的後裔馬總爲安南都護時,又在漢朝故地復立銅柱,進一步加強了西南地區民衆對中土的認同感。

明朝人編《廣西通志》時也記敘了馬援銅柱的影響力,“千百年來,交人顧視銅柱,信如蓍龜,終不逾跬步,以爭盡寸之地。”

後來,“銅柱堂”成爲中華馬姓的一個重要堂號,與“扶風堂”皆出自扶風馬氏。在馬援生前南征的戰場,即中國南方的湖南、兩廣等地,乃至遠在天涯海角的海南,都有祭祀馬援的伏波廟或相關歷史遺存分佈。

清人喬萊在《遊伏波巖記》中就說:“粵人祠伏波,如蜀人祠諸葛。”

▲廣西桂林伏波山公園入口。圖源/圖蟲創意

04.死於邊野,馬革裹屍

出征交趾之時,馬援聽聞兩個侄子馬嚴馬敦平時喜好議論是非,而且與俠士來往,就寫了一封家書寄給他們。

這篇著名的短文《誡兄子嚴、敦書》,堪稱馬援留給後世子孫的家訓: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者也。

馬援在書信中告誡侄子要善於向他人學習,但要選擇性地學習,比如龍伯高與杜季良,都是值得敬重的人,前者爲人誠懇厚道、謙虛清廉,說出的話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值得學習,後者豪俠好義,喜歡主持公道、亂交朋友,我很尊敬他,但不希望你們跟他學習。

馬援接着說,學龍伯高而不得,頂多畫天鵝不成,仍有些像鴨子,學習杜季良不成,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馬嚴、馬敦聽從叔父的教誨,從此端正學習態度,終成當朝名臣,被時人稱爲“鉅下二卿”。

然而,這封家書卻險些給扶風馬氏帶來無妄之災。

書信中提及的杜季良,爲人尚義任俠,與當時另外兩家豪族梁氏、竇氏頗有交情。

杜季良的仇人得知當朝重臣馬援寫了這麼一封信,就向漢光武帝告狀,說陛下,您看這個杜季良多壞啊,馬援將軍還不遠萬里寫信告誡他的侄子,梁、竇兩家的年輕人梁松、竇固就跟他結交,這不是敗壞風氣嗎?

這兩個年輕人可不好惹。梁松娶了劉秀之女舞陰公主,竇固娶了涅陽公主,此二人,都是駙馬爺。

杜季良的仇人本來是要告杜季良,卻牽扯到梁松、竇固二人。劉秀得知後,把這兩個女婿叫來痛罵了一頓,梁、竇二人叩頭流血,纔不被問罪。

梁、竇兩家因此與馬援結下樑子。

尤其是梁松十分記恨馬援。到了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最後一次征討今湖南武陵地區的五溪蠻時,梁松的仇恨終於爆發。

南方氣候炎熱,這一戰,馬援的先頭部隊在得到劉秀的同意後,選擇從險道進軍,遭受挫折,年老的馬援染病,許多士卒也因水土不服病死。劉秀派梁松到前線責問主將,調查情況。

梁松到前線時,64歲的老將馬援已不幸病逝于軍中。本來馬援作爲功勳元老,應該生榮死哀,軍中要趕緊派人告知朝廷,爲他舉辦隆重的葬禮。梁松卻趁機構陷馬援有罪,以此激怒漢光武帝。

在梁松誣陷馬援後,與馬援有隙的大臣也上書指責他在南征時收受了一車“明珠文犀”的賄賂。

所謂的“明珠”,其實是馬援從交趾帶回的薏苡種仁(又叫苡仁、米仁),這種果實有清熱利溼的功效,可治療風溼痹痛,不過是馬援爲緩解征戰多年的職業病而食用的藥材,卻被說成是子虛烏有的明珠。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薏苡之謗”

伴君如伴虎。不明真相的劉秀聽信讒言,在盛怒之下收回了馬援的新息侯印綬。

馬氏一族面對皇帝突如其來的問責一籌莫展,不敢再與賓客故人相會,只能先在城西買了幾畝地,將馬援的屍體草草安葬。之後,馬援之侄馬嚴與馬援的妻兒以草索相連進宮請罪,先後六次上書訴冤,才得以擺脫冤屈。

一代忠臣名將,在沙場上實現了馬革裹屍的抱負,卻敵不過政敵的攻訐與帝王的喜怒無常。

▲馬援如願死於沙場。圖源/影視劇照

05. 一代賢后

漢明帝劉莊即位後,在洛陽雲臺閣追思中興名臣,列雲臺二十八將,命人繪功臣畫像,與二十八星宿一一對應。

雲臺二十八將中爲何沒有馬伏波,這是自古以來頗有爭議的一個問題。

當時,東平王劉蒼看了這些畫像後,就大感意外,問漢明帝:“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明帝笑而不答。

漢明帝這一笑,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琢磨了近兩千年。

有人認爲,馬援晚年功高震主,死後蒙冤,不將他列入二十八將,應是出於帝王心事。但更多人認爲,這是因爲馬援之女爲明帝皇后,當時馬氏是外戚,漢明帝爲了避嫌而未將其列入。

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馬援的小女兒。

明德皇后馬氏年少時就開始幫母親管理家事,好誦讀《春秋》、《楚辭》等古代典籍,是一個聰慧的少女。史載,馬氏身材高挑(七尺二寸),還有一頭秀髮,她13歲選入宮中侍奉漢光武帝的皇后陰麗華,因才貌出衆得到陰麗華力挺,C位出道,嫁給了其子劉莊。

漢明帝劉莊即位後,永平三年(60年)的立後事件中,馬氏又在陰太后的支持下被立爲皇后。

由此,扶風馬氏成爲外戚家族,在馬援冤案後重回鼎盛。

漢明帝一朝,馬皇后是皇帝的賢內助。

在楚王劉英謀反案中,數以千計的人受到牽連,其中大多無辜,馬皇后一有機會就向漢明帝辨明,解救了很多蒙冤的人。漢明帝從此對皇后刮目相看,每次一有棘手的問題,就會問問她的意見,以國家政事“數以試後”。

馬皇后謹記馬援的家訓,執掌後宮時明曉大義,清廉謙遜。她大概屬於素顏美女,平時在後宮力行節檢,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看到自己孃家有人衣着華麗,還命人斷絕了每年給他們的資助。

與馬皇后的賢明相對應,馬氏家族雖貴爲外戚,在朝任官幾乎都不顯赫。因此,在東漢外戚、宦官當道的時代,馬氏沒有成爲一支禍亂朝堂的外戚力量。

後來,漢章帝劉炟即位,要給其養母馬皇后的家人封侯,馬皇后再三推辭,併爲此專門頒佈了一道懿旨。

在這篇文章中,馬皇后說,陛下的馬家舅父如今個個顯貴,而我身爲太后,食不求甘,穿着簡樸,這就是爲了讓外戚好好反省自己。我前幾天過濯龍門,那些去馬家問候請安的人,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家中的傭人穿着極盡奢華,而我車上的御者比起他們都差遠了。他們只知道享樂,無憂國忘家之慮,我怎麼能同意爲他們加官進爵呢?

最後,馬皇后直言:“吾豈可上負先帝之旨,下虧先人之德,重襲西京敗亡之禍哉!”

她寧願不要眼前的富貴,也不願重蹈西漢外戚敗亡的覆轍。

後來,馬援之子馬廖等人雖然封侯受爵,卻都辭官歸家,不再理政,保住了家族的安寧,也失去了外戚的榮耀。

權力此消彼長。

東漢時期,新的外戚勢力如竇氏、鄧氏、梁氏等相繼崛起,扶風馬氏的政治地位逐漸下滑,但其名聲沒有因此沉寂,反而傳揚得更加悠遠。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

06.文武一脈

扶風馬氏憑藉軍功成名,文化風氣也毫不遜色。明德馬皇后被一些學者認爲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女史學家,她參與編著了《顯宗起居注》,比班昭補寫《漢書》早了約20年。

前文提及的馬援之侄馬嚴,也不忘其叔父在家書中的教誨,晚年退休後在家教導子孫,親自傳授學業,使這一支馬氏子孫成爲文化大族。

馬嚴之子馬融爲東漢大儒,一生博學多才、著述頗豐,被《後漢書》評價爲“通儒”。

馬融仕途上極不得意,鄧氏外戚當道時,他上《廣成頌》諷刺鄧太后不修武備,得罪了鄧氏;梁氏外戚當權時,他又得罪了飛揚跋扈的大將軍梁冀。因此,馬融長期受禁錮不用,流落於東漢的“國家圖書館”東觀,家裏一度窮得揭不開鍋。

一般人受到這種打壓,可能就自暴自棄,想一輩子就這麼算了。

▲馬融畫像

但馬融不服輸。東觀是當時最大的藏書機構與史學館,馬融就在此專心求學,校訂五經、百家、傳記,不改文人的倔強品性。

讀馬融的漢賦,可讀出他超然的氣度。

他在《長笛賦》中寫竹子奇險的生長環境,極富感染力,且詞句新奇,頗有想象力。在《圍棋賦》中,他將圍棋喻爲治國用兵的工具,有幾分其叔祖馬援堆米成山的氣概。《琴賦》中,他率先提出了“琴德”的概念:

惟梧桐之所生,在衡山之峻陂,於是遊閒公子,中道失志。居無室廬,罔所息置。孤煢特行,懷閔抱思。昔師曠三奏,而神物下降,玄鶴二八,軒舞於庭,何琴德之深哉!

晚年的馬融辭官歸隱,在家鄉設帳收徒。

他講課時常坐於高堂之上,放下絳紅色的紗帳,前面傳授學業,後面就命歌姬舞女唱歌跳舞,以此考驗學生的專注力。有這樣的老師,真是讓人羨慕。

到八十八歲壽終正寢時,馬融已經桃李滿天下,門徒千餘人,其中最有名的弟子是北海鄭玄、涿郡盧植

鄭玄博採衆長,遍注今古文經,爲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堪稱東漢學者中的頂流。盧植也是東漢後期的名臣,參與平定黃巾之亂,爲范陽盧氏的祖先。劉備年輕時曾是盧植門下弟子,也就是馬融的徒孫,曹操也是盧植的粉絲,稱讚其爲“士之楷模”。

▲劉備是馬融的徒孫。圖源/影視劇照

漢代扶風馬氏之文風有子孫、門徒繼承,武功亦後繼有人,出類拔萃者當屬漢末西北軍閥馬騰馬超父子。

東漢後期,馬援有一個後裔馬平,投身西部大開發,在天水擔任基層官員,後留居隴西,娶羌女爲妻,生下馬騰。

身上流有羌族血統的馬騰身材高大,長得十分帥氣,在漢末亂世中起兵割據涼州,防禦北邊的少數民族,安撫西北各地民衆,在扶風馬氏的老家三輔地區備受擁戴(“三輔甚安愛之”)。

曹操平定關東後,轉而攻略關中,派部下拉攏馬騰入朝。馬騰不得已入朝爲官,將其在涼州的部曲交給長子馬超。

▲馬超起兵反曹。圖源/影視劇照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夏侯淵、鍾繇取道關中,討伐漢中(今陝西漢中)的張魯。這下子誤會大了,西北軍閥馬超、韓遂等人都以爲曹操出兵伐己,紛紛放下新仇舊恨,聯合起來反曹,領十萬大軍屯聚於渭河、潼關。

馬超正是在潼關之戰中成名。他乘曹軍渡河之機發起突襲,差點兒一戰擒殺曹操,多虧曹操的職業保鏢、猛將許褚一手舉起馬鞍擋箭,一手撐杆,才拼死保住曹操一命。

曹操在與馬超交戰時,也曾感慨:“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馬超雖然勇冠三軍,但無謀,他多次起兵反曹,身在朝廷的父親馬騰及兩個弟弟被曹操所殺,最後兵敗失去涼州的根據地,只好先後投奔張魯、劉備,活成了一個“杯具”。

後世文學作品描繪了一個蜀漢五虎將“錦馬超”的形象。但在歷史上,馬超晚景是非常失意的,他死於蜀漢建立的次年。他大仇未報,卻身患重病,臨終前上書劉備,說:“臣宗族二百餘人,被曹操殺害殆盡,惟有從弟馬岱可以繼承我們宗族的血脈,臣將他託付給陛下,其他也沒什麼話了。”

馬援後裔中的一代名將,就此含恨而逝。

兩千年來,扶風馬氏仍在不斷書寫他們的故事。

如今,扶風縣境內的法門鎮將軍馬家村、新店鄉西伏波村、南陽鎮邢馬村、杏林鎮馬家堡等10餘個村,都有扶風馬氏的後裔聚居。

另有一些扶風馬氏後代,早已遷居到中國各地。

自明清以來,誕生了多位經學大家的安徽桐城馬氏,也出自扶風馬氏,爲桐城歷史上的五大望族之一,人才輩出。

浙江嵊州馬氏,除竹溪鄉上週村馬氏外,其他均出自陝西扶風。這一支出了一個“悔創阿里”的中國首富。

中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自長沙湖田馬氏,依照族譜來看,也是馬援的後代。臺灣苗栗縣有一座“扶風堂”,每年有衆多馬氏族人來此祭祖。還有許多馬氏宗親,前往陝西扶風縣尋根祭祖。

馬氏扶風堂、銅柱堂分佈廣泛,不勝枚舉,馬姓在漢族人口中,更是排名前二十的大姓。

▲陝西扶風法門寺。圖源/攝圖網

扶風馬氏爲何能在兩千多年間名人輩出,長盛不衰?答案,或許就在馬伏波那一句句千古名言中。

樹立志向,馬援說:“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身處逆境,馬援說:“凡人爲貴,當使可賤。”

對待財富,馬援說:“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

報效祖國,馬援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如此,扶風馬氏波瀾壯闊的歷史,將不斷延續。

參考文獻: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07[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6[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中華書局,2007[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9[清]嚴可均:《全後漢文》,商務印書館,1999[明]趙廷瑞:《陝西通志》,三秦出版社,2006吳從祥:《馬融年譜》,黃山書社,2019馬玉隆:《馬援家族與扶風馬氏》,《譜牒學論叢》第1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