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時報網官方微博昨天公佈的消息,在12月28日的遊族網絡全體員工大會上,公司已宣佈《三體》遊戲項目正式啓動,項目將採用UE4引擎進行開發。此外,還有兩款三體IP授權產品將陸續啓動開發。

這不是遊族第一次提及《三體》遊戲。早在《三體》斬獲2015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的當年,遊族便宣佈《三體》的原著小說作者劉慈欣將擔任三體遊戲的雲端架構師,劉慈欣今後“將更多地把想象力跨界融入到遊戲創意設計中去”。

事實上,作爲一名頗有情懷和理想的遊戲人,遊族網絡前董事長林奇在《三體》尚未如今天如此火爆時,便苦苦尋覓版權合作機會,只是《三體》的版權早已被劉慈欣於2009年以10萬元賣於導演張番番和編劇宋春雨(二人爲夫婦關係)之手,不得已,初涉影視領域的遊族僅參與了該部電影的製作。但直到今天,有關2016版《三體》電影的消息仍杳無音訊。

幾經周折,直到2018年遊族才以1.2億元收購張番番公司,拿到渴慕已久的《三體》版權。有消息稱,從2014年到2019年最終拿下《三體》各種版權和使用權,遊族實際耗資達到了10億元。

2018年12月,林奇成立三體宇宙,專注於“三體”IP的全球授權。自此,三體宇宙開始仔細地釐清“三體”IP的上下游關係,啓動包括電影、影視劇、舞臺劇以及動畫番劇在內的衍生產品開發工作。

2019年,三體宇宙與B站及藝畫開天聯合出品的《三體》動畫首次曝光,同年11月,《三體》動畫PV公佈;今年7月,遊族網絡對外宣佈,《三體》遊戲已處於立項階段;9月,網飛又宣佈將把小說三部曲搬上熒屏,拍成英文電視劇;不久前,國產《三體》影視劇宣佈殺青,作爲“三體”IP的版權方,三體宇宙作爲出品人之一位列其中。

近兩年來,“三體”IP的衍生產品開發穩步推進,但林奇的過世卻讓逐漸走上正軌的三體宇宙再次蒙上陰影。更何況,截至目前三體粉絲還沒有看到過任何一部三體的電影、影視劇或是動畫,爲什麼這部國內最優秀的科幻小說會遭遇這麼多波折?究竟是誰的問題?

當然,作爲《三體》的讀者,他們也許比誰都明白,這部恢弘的硬派科幻小說想要改編成電影,就意味着要把大劉那壯偉驚奇的想象力通過畫面還原——這實在不是件容易事兒,更遑論遊戲了。

想象一下三體人的溝通方式吧,想象一下三體艦隊吧,再想象一下水滴、二向箔吧,遊戲該用何種方式呈現它們呢?最後,讓我們再想象一下,遊戲開發者要如何從90萬字的原作裏提煉出可玩的遊戲內容和原汁原味的世界觀。

無論玩家的期盼多麼真切,如今他們只能默默等待了。雖然遊族在這個特別時期亮出《三體》不無提振士氣的意思,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經歷了諸多挫折的遊族或許也會三體宇宙一樣,堅持初心,砥礪彌堅,最終做到“給歲月以文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