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五年,脫鉤只需要一天

12月19日,在距離聖誕節只餘不到一週之際,英國因發現“傳播能力比普通水平高70%”的變異品種新冠病毒而宣佈取消一系列聖誕放鬆計劃,倫敦周邊及東南英格蘭地區防疫封鎖等級進入最高級別第四級。

一天之後,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歐陸各國宣佈了一系列針對英國的斷航封鎖措施,比起近一年前的猶豫不決,歐洲本輪反應之快令人瞠目,也因此引發了歐洲之外更多其他國家羣起效仿。截至目前,已有超過二十個國家叫停了與英國之間的往來航線,加拿大宣佈無限期禁止英國旅客入境,倫敦一夜之間有如戰區,英國國內也出現“逃離”浪潮。

一週之前,英國剛剛作爲全球第一個推廣大規模疫苗接種的國家登上國際媒體頭條,僅僅一週之後情勢便急轉直下。在又一個隆冬時節降臨之際,一年來被各國醫學專家警告了無數次的、更具殺傷力的“新一波”新冠疫情,終於來了嗎?

在各國醫學專家都仍保持謹慎態度之際,另一個答案卻正在浮出水面:眼下如臨大敵的歐洲大陸決定截斷的不只有民航航線,還有公路、鐵路和一切與英國之間的交通運輸。12月20日,本就因箭在弦上的脫歐談判進程而多日陷入極度擁堵的英吉利海峽通道被徹底關閉,英歐之間人流、物流往來完全中斷,21日,雙方還將舉行緊急談判處理物流中斷問題。最新一輪、也是最後一輪英國脫歐最後期限正是十天之後的2021年1月1日,突然而來的病毒,似乎成了這場拖了五年的肥皂劇意料之外的結局彩排。

“新”新冠病毒

當前引起全面警戒的這種新變異病毒最初出現於9月中旬的英格蘭東南部,英國科學家將其命名爲“VUI - 202012/01”。目前,英國近60個不同的地方當局已經累計報告變異病例逾1000例,主要集中在英國南部。

極有可能是病毒變異導致了近期倫敦、肯特和埃塞克斯等地區的感染病例指數級上升。在倫敦,超過60%的病例是由新變種病毒引發。英國研究人員建立的模型表明,這種新的變異病毒的傳染能力可能比已知水平高出70%。20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與BBC的採訪中透露,當前同樣的變異病例已經在丹麥、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出現,同天意大利衛生部也公佈了一例此前曾在英國停留的變異感染病例,除此之外,南非從十一月中旬起記錄到的變異病毒與英國本輪發現的樣本相似度達到80%-90%。

自新冠病毒現世以來,它的變異從未停止,但這一次情況仍有明顯不同:此前錄得的變異毒株通常只發生一到兩處變異,通過追蹤變異路徑,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它的每一步變化。但這一次英國的樣本卻同時發生了大約17處變異,其中8處發生在影響傳播能力的突刺蛋白上,2處令人極爲擔憂。

這種大規模變異是如何發生的?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解釋是:一名免疫系統被削弱的病患身上偶然出現了多種變體,病毒隨即在病人體內完成了較長時間的進化。

英國新冠病毒基因組(COG-UK)伯明翰大學微生物基因組學家羅曼(Nick Loman)告訴BBC記者,近期在丹麥等地發現的水貂感染案例中同樣發生了突刺蛋白上的類似變異,它導致病毒的傳染性增加了兩倍。劍橋大學的實驗表明血液中的抗體對變異後的病毒抵抗力下降。當毒株進入人體細胞後不斷自我複製,新的毒株也比其1.0版本更加強壯難擋,也有可能帶來更兇險的疾病。

但無論如何,這次英國發現的“新”新冠病毒到底意味着什麼,依然是個謎。大部分免疫學家和病毒學家相信突然間出現“災難性”的、足以突破一切已知免疫屏障的超級變異病毒是不可能的,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傳染病學家賽維克教授告訴紐約時報,眼下“70%”的傳播能力估計並無實驗室數據佐證,且病毒的傳播性受到人類行爲的強烈影響。

另一方面,目前還沒有出現有關新病毒是否表現出更強毒性的報道,也還不知道它會不會影響到疫苗效果。

12月3日,在英國大規模接種計劃提上日程之際,《自然》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有關疫苗影響的評論文章,其中提及,儘管截至目前,新冠病毒並未如同流感病毒一樣,表現出令人畏懼的變異能力,而已經進入三期臨牀試驗的幾種疫苗都集中於攻擊病毒感染人體細胞所需的特定蛋白質的形成過程,通過截斷蛋白質形成來阻止病毒,這通常意味着病毒較難通過主動進化躲開正在形成的羣體免疫系統。但是,大規模的疫苗接種也是新冠病毒第一次遭遇強大適應壓力,而這種壓力可能帶來的變化目前仍然未知。

英國利茲大學病毒學家斯蒂芬·格里芬對該雜誌表示,“我們從未見過有病毒如同這次這樣被置於選擇壓力之下,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它將如何反應。”

在仍存在如此之多未知因素的當下,倫敦的四級封鎖可能是新災難的開始,但也有可能不過是虛驚一場。

脫歐進程,最後一公里

能確定的反而是,它讓即將進入尾聲的脫歐談判變得詭譎起來。

經過近五年的脫歐談判,英國與歐盟仍有三大難題懸而未決,一是海上捕魚權劃分,二是涉及雙方立法協調的公平競爭環境問題,三是在治理層面如何落實脫歐協議。

目前,協議還沒達成,第三個問題過於縹緲,而漁業只佔到英國經濟的千分之一,因漁業爭議而無協議脫歐影響到的畜牧業和汽車製造業出口卻佔GDP的1.5%。關於脫歐後是否協調立法保障“公平競爭”纔是雙方爭議最大的問題。畢竟,英國脫歐的一個關鍵動因就是不滿歐盟法律上過於嚴格的市場監管抑制了經濟發展活力,如今脫歐後竟然要在立法上跟歐盟保持一致,那脫歐還有什麼意義呢?

圖源:gettyimages

可是如果英國拒絕讓步、在12月31日無協議“裸奔”脫歐,其畜牧業和汽車製造業產品在歐洲市場將被課以重稅,英國公民要想前往歐洲也要提前申請簽證,無論對經濟發展還是民衆生活都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英國當然是想好處全佔,歐盟自然不答應,這也是脫歐談判拖到今天的原因。

到了今年12月,歐盟兩大火車頭法國和德國都失去了耐心,馬克龍和默克爾先是在11日先後拒絕了約翰遜通話請求,而後又在14日拒絕了約翰遜三方通話的請求。眼見31日大限將至,英國脫歐列車正在向無協議脫歐方向狂奔。

這時,變種新冠病毒半路殺出,導致英歐物流中斷,歐盟決定召開緊急會議解決問題,約翰遜總算可以跟馬克龍和默克爾說上話了。當然各方會花多少時間討論議題外的脫歐問題仍不得而知。12月10日歐洲理事會曾就新冠下經濟紓困召開會議,會議從晚上11點開到早上7點,期間只有10分鐘討論脫歐問題。

而部分歐洲議會議員表示,即使英歐能在12月31日前達成脫歐協議,雙方議會也需要花時間審覈、批准協議,雙方離最終分手還會有一段緩衝期。倫敦市長也呼籲政府努力爭取延長脫歐期限,以保障當下抗疫物資供應順暢。

這次新冠變種在政府層面上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英國無協議脫歐態勢,卻在日常生活層面以最極端的方式給英國民衆上演了一場“未來脫歐生活情景秀”:因爲歐盟防疫禁令,一卡車一卡車的貨物積壓在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無法前往歐陸,英國民衆則無法前往歐洲大陸與家人團聚共度聖誕。

談了五年都沒完成的脫歐,因爲一次新冠變異,成了現實。(文/小世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