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阿莫西林、土黴素、四環素、紅黴素、螺旋黴素、氧氟沙星、慶大黴素……這類你可能非常熟悉的藥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生素』。

生活中,無論你生病,還是孩子、老人生病,都可能接觸到它們。

比如,孩子白血球和c反應蛋白都偏高,炎症性原因誘發高燒,這個時候,醫生開具的藥物裏面,就可能有頭孢類混懸劑抗生素。

再比如,大人腸胃不適,查出幽門螺桿菌強陽性,而應對策略中,就需要服用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等等。

此外,像是鼻竇感染、喉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等,都可能用到抗生素,沒錯,它的作用的確非常強大,能幫助我們高效對抗細菌感染。

但,不幸的一點是,大多數抗生素,在滅殺細菌的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敵我不分”的狀況。

換句話來說,它在殺掉有害細菌的同時,還可能毀掉有益細菌,這對腸道菌羣來說,會帶來近乎“毀滅性的傷害”……

抗生素治療1周,她每天腹瀉20次‍

2015年,35歲的Andrea Duclos,從印度旅行回來後,出現了腸胃感染和皮膚傷口感染情況,醫生給她開的藥劑裏就有抗生素。

Andrea Duclos

服藥一週後,Andrea Duclos就感覺自己的腸胃狀況好像更糟糕,出現腹瀉狀況,並且每天要跑20次以上廁所,2周內體重急劇下降15磅。

隨後,被醫生要求檢測艱難梭菌,結果爲陽性,而她喫完抗生素後的一系列症狀,就來自於艱難梭菌。

這是因爲,抗生素的服用的過程中,殺掉了一些腸道中的“好”細菌,進而導致“壞”細菌艱難梭菌火速繁衍,影響其他菌羣的同時,引發炎症……

沒錯,抗生素對腸道菌羣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打破平衡,影響細菌種類的丰度:

→導致腸道菌羣失衡

經過抗生素治療後,腸道菌羣的平衡會發生戲劇性的長期變化,例如,服用抗生素環丙沙星五天,可以改變大約1/3的腸道細菌種類的丰度。

儘管在停止環丙沙星治療後的1個月內,大部分菌羣恢復正常,但即使經過相對較短的抗生素療程,仍有幾種細菌無法恢復。

→可能誘發腸漏

有益菌羣還會產生諸如短鏈脂肪酸(例如醋酸鹽)之類的物質,它們“餵食”腸內壁細胞,並增加腸壁屏障的完整性,從而減少因腸壁滲漏而引起的問題。

但是,抗生素的“滅殺”可能負作用於此,誘發腸漏。

腸漏狀況下,細菌、毒素等能輕易竄過腸道屏障,進入機體,帶來更多傷害。

→降低免疫力

腸道不僅僅對於消化,還對於免疫系統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腸壁可容納構成免疫系統的細胞的70%。

健康的菌羣,會支持免疫細胞發育,且有助於微調免疫反應的分子信號。

但是,如果我們的腸道菌羣失衡(dysbiosis),就會干擾分子信號的產生,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bug。

→使腸道“營養不良”,帶來各種消化系統疾病

腹瀉是最常見的腸道副作用,會影響5%至35%的服用抗生素的人,此外,還可能包括腹脹、胃腸脹氣等狀況。

腸道營養不良還與腸道長期問題也有關,例如憩室病、腸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等等。

比如,艱難梭菌在腸道中的定殖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包括嚴重的腹瀉、結腸炎等等。

抗生素一路“燒殺搶掠”,留給腸道菌羣收拾着殘局,很多人說了,沒有這麼嚴重吧,即便有,停用抗生素後,慢慢不就恢復了麼?

實際上,帶來的傷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喫過抗生素後腸道菌羣很難恢復‍

很多人可能覺得,喫完抗生素後,腸道菌羣就會慢慢恢復,但實際上,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容易。

2018年,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健康與醫學學院的一項研究就發現:

當3種抗生素被給予健康的年輕男性4天時,它們的腸道菌羣受到重創,菌羣的生態系統多樣性被嚴重稀釋。

隨後,在6個多月的時間裏,大多數細菌種類逐漸恢復,但仍有9種常見有益細菌存在缺乏。

而且,一些新的潛在有害細菌,開始定居於腸道。

換句話來說,危害可能是“永久性”的,那麼,想要減弱這類危害,或者更好地幫助腸道菌羣恢復,有沒有辦法呢?有!

如何減少抗生素對腸道的傷害?‍

儘管知道抗生素的危害,但很多時候,爲了治病,你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觸它。

所以,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減少傷害,儘快幫助菌羣重新恢復,由此,你需要在服藥期間或者之後做到:

→嚴格遵循處方喫藥

有些人爲了病快點好,可能會加量喫抗生素,或者拉長週期去喫,這都會給腸道菌羣加壓,所以,首先要做到,嚴格遵守處方來喫藥。

→試試益生菌

在抗生素療程過程中,適量加入一些益生菌非常重要,對包括近400名兒童在內的23項研究發現,與抗生素同時服用益生菌可以將腹瀉的風險降低50%以上。

但是,要注意分開來喫,間隔3個小時左右,這是因爲,如果一起喫的話,會存在相互抵消的情況。

同時,抗生素療程結束後,也要注意添加益生菌,來幫助可能被殺死的有益菌去恢復。

2014年的一項研究就發現:益生菌可以在破壞性事件(例如服用抗生素)後,將微生物羣恢復到原始狀態。

→充分利用益生元

益生元是我們大腸細菌的食物,它們通常不會在小腸中被“進一步消化”,益生元食品通常含有纖維和植物多酚。

比如蔬菜,再比如可可,研究發現,可可中的抗氧化多酚,能夠增加腸道中健康的雙歧桿菌和乳桿菌,並減少一些不健康的細菌。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它們可以餵養益生菌,比如說,我們以前推薦的菊粉,都是不錯的選擇。

→加入發酵食品

發酵食品,包含許多健康的細菌物種,比如乳酸菌,可以幫助腸道菌羣在使用抗生素後恢復到健康狀態。

多項研究也發現,喫酸奶或發酵乳的人,腸道中的乳酸桿菌含量較高,而致病細菌的數量較低。

生活中發酵食物有很多,比如泡菜、酸奶、奶酪、納豆、酸菜、康普茶等等。

→多喝些骨頭湯

骨頭湯中含有非常豐富的明膠。

而發表在《臨牀腸胃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明膠有利於恢復腸道內層的強度,以及身體對食物(比如小麥或者乳製品)的敏感性,有助於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

更令人欣喜的是,明膠中的氨基酸,有助於維持腸壁的健康,並且可以預防,甚至治癒“腸漏”。

→減少高糖類食物的攝入

抗生素治療後遇到的許多問題,比如腹瀉,都可能歸因於真菌的過度生長,尤其是酵母菌。

比如白色念珠菌,在抗生素治療後會減少,但是它們極度喜歡高糖類食物,比如麪包、麪條、糖果等等,如果能夠獲取足夠糖分,會迅速繁衍壯大,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爲了防止此類細菌的生長,建議抗生素治療後,減少高糖類食物的攝入。

→降低過敏類食物的攝入

如果你本身就有食物不耐受的情況,在抗生素療程結束後,更不能急於喫這類食物。

比如高麩質食物、牛奶、高FODMAP食物等等,以減少可能帶來的腸胃系統疾病。相關閱讀→腹脹,屁多,拉肚子或便祕,少喫這些東西吧

→舒緩壓力

長期的慢性壓力,會降低腸道菌羣的多樣性,而且,改變的腸道微生物可能影響神經遞質的調節,進一步加劇壓力。

所以,要儘可能嘗試舒緩自身壓力,嘗試諸如冥想、散步、聽音樂等方法。

→適當鍛鍊

一項研究發現,鍛鍊能夠豐富您的微生物組中的多樣性,改善特定細菌家族的平衡,還可能有助於減輕體重。

此外,獲取足夠維生素D、喫抗氧化食物、戒菸、減少酒精、睡個好覺等等,都是有益的。

抗生素救了很多人,也悄悄的毀了很多人,它對腸道的傷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生病的時候,爲了高效對抗感染,有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喫一些抗生素。

但是,很多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也可能傷害到你腸道里面的有益菌羣,帶來諸如腸道菌羣失衡、免疫力下降、腸漏等等狀況。

很多人覺得,停止喫抗生素了,腸道菌羣自然就慢慢恢復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一項研究中發現,抗生素治療半年後,大多數菌羣才正常,但是,仍有部分有益菌數量匱乏,與此同時,一些有害菌開始在腸道菌羣中定居。

所以,想要儘可能降低傷害,需要做到謹遵醫囑喫藥、添加益生元和益生菌、多喫發酵食物、多喝骨頭湯、避免高糖食物、不喫可能觸發腸道疾病的食物……

最重要的是,儘量避免喫抗生素,喫完以後,你會發現你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慢慢變成一個藥罐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