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1月3日報道,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CPTPP規則要求成員國有相當高的市場開放水平,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或很難參與。日方對此持審慎態度。

日方繞來繞去,意思只有一個,就是婉拒,但又不明說。實際上之前日本信任駐華大使垂秀夫也傳遞出同樣的訊息。

在現階段,一方面,東京當局還是對美國抱有幻想。另一方面,日方的擔憂主要來自於一種無力感,即對現狀的無解:

1、菅義偉只是過渡性質的首相,大事做不了主

並非出身豪門的菅義偉成爲日本首相,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畢竟如今這個爛攤子需要有人出來頂缸和背鍋。作爲一個任期只有1年多的首相,菅義偉的角色更類似於“看守”,實際上並不具有對大事進行決斷的權力。而即便菅義偉想有所作爲,恐怕也沒有這個能力。他的權責應該在他上任之前就已經劃定了範圍——除了家務雜活,其他的都不能插手和拍板。

據外媒報道,安倍在2021年有可能捲土重來,更是讓菅義偉的傀儡成色進一步凸顯。在這種情況下,菅義偉其實只是執行者,而非決斷者。在處理對華關係上,他並沒有什麼主動的空間。因此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這麼一個政客身上。

2、日本抗疫不力,產生一種妒恨鄰國的不健康心態

沒能順利舉辦奧運,對日本而言衝擊很大,不僅僅是因爲無法複製1964年奧運會的輝煌。其實很多日本人已經意識到,從明治維新以來的“國運”,維繫了100多年以後,到現在已經油盡燈枯。日本在真正的恆星面前,只能成爲繞其旋轉的行星。

這一切的根源是疫情。而即便經歷了二戰戰敗、經濟繁榮的泡沫破碎,日本社會也從來沒有像2020年這樣喪氣、困窘。日本不會公開承認,但已然意識到,好光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今後要適應新的格局。

正因爲如此,日本社會才產生妒恨鄰國的不健康心態。日本人對華好感度創下歷史新低,也並不意外,反正我們也不在乎。在抗擊疫情上,勝利者不能和敗犬一般見識。倒是日本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是要充分借鑑並進行應用。崛起大國的蒸蒸日上,而且愈加自信和從容,這更令日本社會的整體心態開始失衡。更何況,不少日本人已經敏銳意識到,日本會重新回到邊緣的位置,這對東京來說是極爲痛苦的現實。

3、日本尋找發泄口,整體轉向強硬,在軍事上更加冒險

安倍本來以爲熬過了4月的第一波疫情,就能穩住陣腳。結果8月的第二波疫情直接把“日本模式”撕得粉碎。他也不得不在9月離職。當然,這種離職更像是避風頭,把菅義偉推到了熱鍋上。

菅義偉內閣對疫情是招數用盡、無能爲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其中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對外愈加強硬。

沿着安倍劃下的路線,雖然日本“和平憲法”所規定的放棄以動武方式解決爭端、不保有軍隊、不承認交戰權,但菅義偉僅僅擔任首相近4個月,已經數次衝撞這一保護日本免受戰亂之苦的底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要發展先發制人的武器,並且賦予自衛隊現行打擊“敵方”境內目標的開火權。

綜上所述,疫情讓日本變得虛弱,不僅摧垮了經濟,還讓日本內部矛盾——如貧富差距——驟然拉大。縱觀日本多次對外發動戰爭的背景,轉移矛盾的意圖十分明顯。但最大的問題是,日本膽敢動手,死得肯定是自己。那又能怎麼辦?唯一的籌碼只有CPTPP,因此婉拒強鄰的加入是在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日本拒絕在虛弱之時妥協,因爲這會損害議價能力。不過,如果日本的疫情繼續惡化,日本經濟繼續虛弱下去,那麼東京方面的選擇餘地就會越來越小,可喜的事情就越來越近。當然還要考慮美國這個變量。拜登是否會拉日本一把?是否會盡快重返CPTPP?這不是我方能夠完全決定的事,但是要做好充足準備。2021年,值得期待!(完)#日本#菅義偉#安倍收藏

據外媒報道,安倍在2021年有可能捲土重來,更是讓菅義偉的傀儡成色進一步凸顯。在這種情況下,菅義偉其實只是執行者,而非決斷者。在處理對華關係上,他並沒有什麼主動的空間。因此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這麼一個政客身上。

2、日本抗疫不力,產生一種妒恨鄰國的不健康心態

沒能順利舉辦奧運,對日本而言衝擊很大,不僅僅是因爲無法複製1964年奧運會的輝煌。其實很多日本人已經意識到,從明治維新以來的“國運”,維繫了100多年以後,到現在已經油盡燈枯。日本在真正的恆星面前,只能成爲繞其旋轉的行星。

這一切的根源是疫情。而即便經歷了二戰戰敗、經濟繁榮的泡沫破碎,日本社會也從來沒有像2020年這樣喪氣、困窘。日本不會公開承認,但已然意識到,好光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今後要適應新的格局。

正因爲如此,日本社會才產生妒恨鄰國的不健康心態。日本人對華好感度創下歷史新低,也並不意外,反正我們也不在乎。在抗擊疫情上,勝利者不能和敗犬一般見識。倒是日本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是要充分借鑑並進行應用。崛起大國的蒸蒸日上,而且愈加自信和從容,這更令日本社會的整體心態開始失衡。更何況,不少日本人已經敏銳意識到,日本會重新回到邊緣的位置,這對東京來說是極爲痛苦的現實。

3、日本尋找發泄口,整體轉向強硬,在軍事上更加冒險

安倍本來以爲熬過了4月的第一波疫情,就能穩住陣腳。結果8月的第二波疫情直接把“日本模式”撕得粉碎。他也不得不在9月離職。當然,這種離職更像是避風頭,把菅義偉推到了熱鍋上。

菅義偉內閣對疫情是招數用盡、無能爲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其中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對外愈加強硬。

沿着安倍劃下的路線,雖然日本“和平憲法”所規定的放棄以動武方式解決爭端、不保有軍隊、不承認交戰權,但菅義偉僅僅擔任首相近4個月,已經數次衝撞這一保護日本免受戰亂之苦的底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要發展先發制人的武器,並且賦予自衛隊現行打擊“敵方”境內目標的開火權。

綜上所述,疫情讓日本變得虛弱,不僅摧垮了經濟,還讓日本內部矛盾——如貧富差距——驟然拉大。縱觀日本多次對外發動戰爭的背景,轉移矛盾的意圖十分明顯。但最大的問題是,日本膽敢動手,死得肯定是自己。那又能怎麼辦?唯一的籌碼只有CPTPP,因此婉拒強鄰的加入是在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日本拒絕在虛弱之時妥協,因爲這會損害議價能力。不過,如果日本的疫情繼續惡化,日本經濟繼續虛弱下去,那麼東京方面的選擇餘地就會越來越小,可喜的事情就越來越近。當然還要考慮美國這個變量。拜登是否會拉日本一把?是否會盡快重返CPTPP?這不是我方能夠完全決定的事,但是要做好充足準備。2021年,值得期待!(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