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永盛: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青年作家

作者|郭永盛

來源:青年作家網

不經意間,在網絡上讀到過很流行的一句話:“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這句話是說,只要是真正的熱愛,不論時間多久,依然會滿懷熱情和期待。這句話可用於愛情,也可用來形容美好的夢想、喜歡的工作。而今天,我要把這句話用來形容我熱愛讀書,熱愛文學。

我的家鄉平輿是中國芝麻之鄉,中國車輿之鄉。我的祖父是一名鐵匠,解放前流落到平東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定居下來。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出生在一個寒冷冬天的一個黎明。兒時最初的記憶,是永遠忘不了的75.8大洪水。那一夜,暴雨不停地下。屋裏點着煤油燈。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昏黃的燈光下。父親隔一會兒,就打開門,出去看一看門前池塘裏的水到哪了。深夜,池塘滿了,水開始朝屋裏灌,我們轉移到地勢較高的鄰居家裏,一夜無眠。捱到天明,又轉移到村莊東邊的高崗上。在那裏搭起窩棚,度過汛期,才又回到洪水中屹然不倒的茅屋。

我開始上學讀書,純屬偶然。那是75.8大水之後,還是大集體,父母整天下地幹活,我每天的任務是照看妹妹。村裏有一個育紅班。同齡的孩子都入學了,可我到了入學的年齡,父母卻沒有把我送入學。

有一天,我帶着妹妹到育紅班附近玩,育紅班正在室外上課。也許被老師或者小朋友發現了,四五個小朋友跑過來,把我和妹妹連推帶拉拉進了課堂。對於農村孩子而言,讀書纔有希望,讀書纔有出路。從此,我努力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再到高中,直到上大學,我沒有缺過一節課。每回老家,遇見發小,他們總會講起這一幕。他們都因各種原因早早地輟學了,唯有我堅持了下來,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分配了工作。我非常感激他們,關鍵的時候拉了我一把,把我拉進課堂。

那時,流行小人書,可我父親從我記事時起就患了精神病,家裏一貧如洗,根本沒有錢去買書,學費都很難交得起。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就找同學借閱小人書。我被圖文並茂的小人書深深地吸引了。難忘的是上小學四年級時,教我語文的汪老師發現我家境貧寒,放學後來到我的家裏家訪,把我交的兩塊五毛錢學費又退給了我的家長。考入縣一高,遠離家鄉,寄宿學校,平時爲了節省路費,星期天不回家,就到書店讀書,用省喫儉用下來的錢,買些喜歡的文學報刊。我經常買的報刊有《語文報》、《詩刊》、《散文選刊》、《小說選刊》和《青少年日記》等。從高一開始,我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一本本日記記載了我追夢的心路歷程。

我的文學夢始於高二那年,我第一次嘗試向《當代中學生》投稿。有一天,編輯部寄來了雜誌,我的文章竟然發表了。第一次投稿發表文章,第一次領到六元錢的稿費,我懷揣着發表文章的雜誌,激動得一夜沒有睡着覺。後來,我又收到全國各地的讀者來信。雖然只是一首拙詩,一個豆腐塊,但它給了我莫大的希望和鼓舞。我把這一份雜誌珍藏着,如同我的初戀。此後,我不斷地投稿,也曾一次又一次如石沉大海,但我沒有氣餒。只要有一次能夠被採用,我都會欣喜若狂。我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堅持創作,發表與否,似乎已經無關緊要了。我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把生活的酸甜苦辣,把人生的感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我美好的回憶。

沒有關係,沒有背景,大學畢業以後,我被分配到偏遠的鄉村學校,默默無聞教了二十多年書。但我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人生需要不斷的追求。課餘時間,我堅持讀書,自學法律,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通過律考,拿到律師證。現在我辭去了教師工作,一邊做律師,一邊寫作,有更多的時間去寫作,夢想着左手仗劍走天涯,右手執筆寫人生。

今年疫情期間,在家讀書和寫作,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我陸續在《中州作家文刊》發表了《我的祖父》、《劍》、《春夜驚雷》、《異鄉人(外二首)》、《老屋(外三首)》、《給母親看病》、《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她愚人節說愛我》等詩歌、散文和小說作品。通過平臺結識了不少熱愛文學的朋友,得到了編輯老師的評價、指導和教誨,學到了不少文學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有不少平臺向我拋出了橄欖枝。

能夠成爲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我感到很榮幸,也感到很大的壓力,畢竟我發表的作品少之又少,還沒有一件像樣的作品。今天我在抖音平臺聽到很棒的一句話,分享給每一位正在努力奮鬥的人: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爲她有了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爲她沒有了退路;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爲她一直在堅持。人生亦是如此,有壓力,纔能有前進的動力。走上文學之路,我已沒有退路可言。

熱愛是每一個追夢人打開夢想之門的金鑰匙。熱愛讀書,熱愛文學,熱愛生活,今後我將筆耕不輟,努力用文學夢想點亮人生。

我明白,文學之路註定是一條漫長的、艱難的、沒有終點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餘生文學相伴,我深深地懂得: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個人簡介:郭永盛,網名紅果,河南平輿人,大學畢業後曾在鄉村學校任教二十多年,現從事律師工作,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