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先的醫療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醫渡科技於12月31日-1月7日招股,並預計於1月15日掛牌上市。公司擬全球發售約1.56億股股份,其中香港公開發售股份1564.5萬股,國際發售股份約1.41億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發售價每股發售股份23.50港元-26.30港元,每手買賣單位100股,入場費約2,656.50港元,高盛和中金公司爲其聯席保薦人。醫渡科技的股東包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騰訊等。

這意味着港股醫療板塊將再迎新成員,由於醫療行業專業性很高,也就是相關公司必須有足夠深的積累、足夠強的戰略定力,方能在這個賽道上有所成就。

那麼,醫渡科技是如何在“大而複雜”的醫療大數據技術行業突圍而出?既有醫療屬性又有科技屬性的醫渡科技的長期增長邏輯又是怎樣的?

一、專注於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賽道,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醫療大數據技術行業至少是個百億級的市場,但又並非一個簡單的市場。

與其他行業數據不同,醫療行業產生的原始數據也許可以用“數據標準規範不統一”來形容,例如每個醫生在記錄病例時都會有各自的書寫習慣和表達方式,同一種病的表達方式可能就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而且絕大多數醫院的數據都存在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醫療數據之間封閉割裂,由於缺乏有效的數據治理導致數據質量缺乏有效保障,醫療數據的臨牀和科研價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醫院與醫院之間信息系統的數據難以互聯互通,它們就像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數據孤島。

但這也代表着醫療行業有着大量的機會和空間被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深度重構,尤其是智能化時代的來臨,醫療與科技的碰撞能夠產生新的機遇。醫渡科技很早就發現了這個賽道的價值,挖掘數字化轉型時代後醫療數據化、智能化的機會,並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資料顯示,成立於2014年的醫渡科技,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基於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自其成立以來,公司一直致力於根據授權將數據標準規範不統一的醫療數據變成結構化的、標準化的、可以計算的數據,然後構建相應的智能模型,最終落實到真正的應用,進而輔助醫療機構開展進行高效的臨牀、科研和醫院管理等工作,最終惠及更多的患者。

藉助公司自主研發的數據智能基礎設施YiduCore,醫渡科技成功實現了多個醫療解決方案的商業化落地。醫渡科技能在醫療大數據技術行業中突圍而出與公司的專注和堅持密不可分,公司在行業深耕六年有餘,戰略眼光長遠,從基本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開始,不斷推動醫療行業實現從信息化、數據化到智能化的發展,在業務擴張和模式擴展中一步步轉動成長的飛輪。

二、YiduCore飛輪效應初現,步入增長期的邏輯得到驗證

在研究企業的成長之時,我們常常會提到“飛輪效應”。企業發展的過程就像持續推動一個巨大、沉重的飛輪轉動,剛開始的時候會很慢、很費力,但是反覆的推,每一圈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成立初期,醫渡科技一直在搭建數據智能基礎設施, 與醫院和政府合作,通過YiduCore把“標準規範不統一”的數據進行結構化、標準化處理,從而變爲可用的數據。這時候要轉動飛輪一圈是非常苦非常累的,醫渡科技的業績也一度承壓,但隨着YiduCore被打磨的越來越好,醫療數據治理的技術越來越高,公司不斷推動應用場景落地,實現商業化,飛輪效應就開始逐步顯現了。

招股書顯示,醫渡科技的營業收入已經從2018財年的2272.7萬元增長至2020財年的5.58億元,三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95.54%。同時,公司的毛利潤也在顯著提升,毛利潤從2019財年的571.3萬元增長至2020財年的1.47億元。

由此可見,隨着行業數字化趨勢越演越烈,特別是疫情之後,新基建政策支持下,已有了一定規模和市佔率之後的醫渡科技,或已跟隨行業和賽道的黃金髮展期步入景氣度較高、持續時間較長的增長期。

一般來說,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創收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有機會取得再次的突破。

此前業績數據也從側面反映出醫渡科技以YiduCore爲核心的業務體系已初步構建起來,依託能夠提供多樣化解決方案的YiduCore,醫渡科技目前形成了以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三大板塊爲主體的業務體系。

其中,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主要爲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生命科學解決方案主要爲生命科學行業從業者提供服務;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主要爲醫生和患者提供服務。其中,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在2020財年貢獻了約66.6%比例的營業收入,而另外兩大板塊未來也擁有較好的潛在成長空間。

圖:YiduCore賦能公司的生態系統

總的來看,三大板塊都是基於真實世界場景的需求,幫助醫療行業的各種角色包括政府、醫院、藥械企業、保險機構、醫生、患者等解決問題、解決痛點。目前,醫渡科技已經落地了很多智能化應用,特別是今次公司打造的城市免疫平臺,能夠幫助政府瞭解疫情真實情況,從而更好地監管疫情、匹配醫療資源等。

展望未來,醫療大數據技術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是一片藍海市場。根據安永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爲105億元,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5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0.5%。

醫渡科技作爲行業的先行者,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通過長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構築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根據公司的上市計劃,醫渡科技擬將所募資金用於加強核心能力、擴張業務、豐富生態系統。隨着公司持續發力加大研發投入、加碼醫療新基建、完善生態體系,且在現今網絡效應、規模效應助推之下,醫渡科技正逐步打開業績釋放週期的窗口。

三、營造行業共贏且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從商業模式本質的認識出發,結合醫渡科技的業務特徵,我們認爲該公司垂直於中國發展空間和前景廣闊的醫療健康產業,並基於經濟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產業滲透率提升趨勢,初步建立起獨特的綠色醫療生態系統,在當前的資本市場內無疑是具備相當的稀缺性、獨佔性。

另外,不可忽視的地方是,公司在該細分領域的領先位置和率先以較優估值上市的事件,可給同業發展帶來標杆式,甚至爲里程碑式的示範性作用。

顯而易見,醫渡科技IPO對該領域發展或會帶來新啓發,對整個賽道的演進和擴展,持續改善行業的競爭環境、融資與創新環境,培養多維度的創新合作關係亦存在多個積極的意義,這纔是公司在行業中發揮出引領作用的較好註解之一,在經營成績的實力證明之外,公司的聲望和影響力預期也會帶來相關“紅利”或“溢價”的正向增值評估。

隨着未來更多存在競爭或合作的同業登陸資本市場,該行業勢必進一步得到市場投資者的重視,可有助推行業整體估值中樞的上移,醫渡科技所打開的這道門或爲行業營造出一個共贏且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公司目前所處賽道增長迅速,隨着醫渡科技的上市,在品牌影響力和資本實力得到提升的支持下,有利於其市場佔率迅速提升,據此可推導出公司邁入新一輪增長期和業績釋放的邏輯,因而預期可受到投資者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