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閒,則別唸竊生;太忙,則真性不顯。

塵世間,無數人爲了金錢名利忙到心累。

我想,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可能是很忙的人。

還有一個多月便是過年,生活節奏難免更快,我們已經很難完全慢下來。

而且,每一個奮力追尋美好的人,也可能遇到跑得太快,走得累了的時候。

忙也許是無可避免的,但我們不能讓心死亡。

留一江春水細浪,淘洗勞碌之身軀,存一顆閒靜淡泊之心,靜看花開花落。

01

忙裏偷閒,更懂生命的好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

一次,作家蔣勳去一家公司演講,他問在場的員工:“你們知道貴公司門口那排樹是什麼樹嗎?”

聽到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是面面相覷,其中不乏來到公司已經數年的老員工。

大家每天上下班,卻連每天經過的樹是什麼都不曾留意過。

事實上,他們公司門口那排小葉欖仁的葉子漂亮得不得了,綠色會在陽光裏發亮。

後來蔣勳再去,就有一個員工和他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我現在下班後會先看看小葉欖仁再回家,所以不再和太太吵架了。”

生活在大城市裏,不知道你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因爲每天忙於奔跑、忙於工作,根本沒空留意這些小細節。

夏有空調冬有暖氣,對季節的感知能力都不強,更別說對大自然的感受了。

那種忙碌的日子,感受不到時間流逝,只有一個又一個未解決的工作任務和滿滿的焦慮感。

學會忙裏偷閒,不是偷懶,而是讓我們學會在忙碌的生活裏找到一點空隙,給自己一點閒功夫,喘一口氣,舒展一下心情。

一杯紅酒配電影,在假日晚上,關上手機,舒服地窩在沙發裏。

不談悲喜,只享夜色。

02

忙裏偷閒,能掌控人生

同學凱麗已經是公司的高管,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可是每次看到她都神采奕奕,在神情疲倦的同行中顯得格外精神。

有人問她祕訣,如何在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之下還能保持如此活力如此充沛,她抿着嘴笑說:“工作不可怕,但是你要學會忙裏偷閒。”

比如,上班途中,堵車或是等電梯,別人是咒罵抱怨,可是她卻不慌不忙地拿出耳機,聽一首舒緩的歌曲;

比如,在談判桌上、會議室內,遇有暫停休息,她便掏出Kindle繼續昨天的閱讀;

比如中午外賣等餐的時候,她便一個人走到陽臺,曬曬太陽,淺思冥想一會;

比如,手邊的工作處理完,下一項工作還沒有到的間隙中,她便做幾個簡單的瑜珈動作,舒緩一下筋骨。

這些忙裏偷閒的小事情,看似不起眼,卻能很好地放鬆緊繃的神經,讓緊張的心情平靜舒緩下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誰也不會比誰多一秒。會合理利用時間的人,纔是最成功的人。

真正的忙裏偷閒,就是讓我們學會忙得有分寸。

有分寸的人,懂得行與止,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

懂得忙裏偷閒,是對生活的自主權,也可以說是一種好命。

03

忙裏偷閒,閒時做自己

每天掛在口頭的,就是一個“忙”字。

多久沒回家陪伴父母了?

多久沒和朋友促膝談心了?

多久沒好好閱讀一本書了?

多久沒放下手機,抬頭看看天上的明月星辰,細聽春天的雨聲,夏天的蟲鳴,秋天的葉落,冬天的雪飄?

“偷得浮生半日閒”,“偷”字妙極,清閒難得,竟覺得自時間處偷來一般,這偷又不損害任何人,你偷得了,就撿了大便宜。

梁實秋說:“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人活一世,一味地忙碌,真與螻蟻無異了。

忙碌中偷得片刻清閒,去享受生活,纔是一個“人”。

爲利而活,爲物所役,終究會在喧囂的裹挾中慢慢失去自我。

“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得半天的閒情逸致,抵得過十年在塵世中忙忙碌碌又不知所爲的如夢生涯。

忙裏偷閒,那偷來的一點點閒,應該拿來好好地做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