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月7日,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3萬餘人,疫情已經持續爬坡2個月,且仍未出現拐點。

2月9日,是全國很多企業、機構延長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集中返程、返工,無疑給新冠病毒的傳播帶來極大的風險。專家預測:返工潮或迎來疫情第二輪爆發!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臨牀症狀以發熱、乏力、乾咳爲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在1周後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當然,很快,隨着病例的攀升,其他症狀也紛紛湧現。專家提醒,對以下非呼吸系統的“非典型”症狀也要高度警惕:以消化系統爲首發症狀,可出現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以神經系統症狀爲首發症狀,如頭痛;以心血管系統爲首發症狀,如心慌、胸悶;以眼科症狀爲首發症狀,如結膜炎;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

這些明顯的症狀無疑是可以引起人警惕並及時採取隔離措施的,並且及時切斷傳播途徑。

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傳染源」描述中加的一句話: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爲傳染源。

尤其,最近一則新聞:寧波江北區一名患者與路人在菜市場有過 15 秒的近距離接觸,後來該路人也被確診了。也讓人開始出現恐慌。

我周圍有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我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其定義是:

沒有明顯的臨牀表現:發熱、乏力、肺炎等,但是做病毒核酸檢驗呈陽性的人。

其實很多病毒、細菌等病原體都可能會導致“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特有的。

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這可能是感染者身體素質較好、抵抗力比較強,也可能因爲體內病原體量比較少,導致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

理論上講,無症狀感染者帶有病毒,有可能造成傳播。

目前並沒有簡單有效的法法可以檢測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如果用核酸檢測,既沒有必要,也是對緊缺醫療資源的浪費,還會增加去醫院感染的風險。

如果近14天沒有接觸過湖北、溫州等疫情高發地人員,也沒有這些地區旅行史,更沒有跟疑似、確診病例接觸過,自身也無症狀,無需過度恐慌!

如果有過以上高風險經歷,及時沒有症狀,建議爲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要及時上報,進行必要的醫學觀察,正規隔離和診療。

無症狀感染者傳染能力目前未有明確的研究。

第五版診療指南中寫到: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李興旺在 2 月 5 日下午的發佈會上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可能比較少,其傳播力也會較弱。

此外,WHO也表示:根據對 MERS 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