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米這個品牌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最近因爲小米新品發佈會的讓小米相關熱搜頻繁出現,小米官方和雷軍發佈微博稱小米11不再附送充電器。

這個消息直接引發衆怒,很多人在評論激情“開麥”,建議小米解散,沒有買賣就沒有環境破壞。雖然平時調侃一句“雷布斯”,小米有樣學樣也多了去了,但沒必要連取消充電器這個操作也跟蘋果學吧。好的不學學壞的,連理由都是“響應科技環保的號召”。難道這麼多年過去了,小米還沒學會獨立行走嗎?

不過這一場風波,雷軍還是挺冤的,畢竟他在2015年就曾思考過要不要配備充電器這個問題。只是沒想到被蘋果搶先一手,吸引了火力,小米之後的“同款”操作,與此前高性價比形象有所出入,所以網友更難接受罷了。

當然,小米也不可能任由輿論發散。在12月28日的發佈會上,雷軍再次提到這個問題,並把皮球踢給了用戶。小米做了兩手準備,給出了兩種方案,一是不含充電器和數據線的標準版,二是附帶充電器的套裝版,最絕的是兩個版本價格一樣,都是3999元。

不得不說,小米簡直是營銷鬼才!這波操作簡直滿分,完美的化被動爲主動,既解決了用戶與小米之間的矛盾,還體現了小米環保的理念,並且免費營銷了一波小米11新機,刷了一波好感度。省錢又省力,不愧是擅長營銷抖機靈的小米!

小米的這波神操作,運營商你學會了沒?

對於運營商來說,營銷的目的就是賣套餐、賣寬帶、賣手機,其實小米的目的也是爲了賣手機,但小米多走了一步,那就是抓住用戶低成本引流。

在“充電器事件”造勢後,28日發佈會當天晚上10點小米開售,不到半分鐘就被哄搶一空,小米商城和京東都顯示無貨狀態。這個成績當然大部分可以歸功於小米11本身的吸引力,但厲害的營銷策略無疑是錦上添花。

運營商以前的戰場主要是線下銷售,靠真實的客流量賣貨,但擺一天攤能遇到幾個想買產品的客戶呢?疫情之後線上經濟快速發展,手機隨便點開一個賣貨視頻感興趣直接下單,這花費的時間又需要多久?線上線下一對比,花費的時間、人力、物力成本差別太大了。即使是營銷厲害如小米,也要不斷想方設法吸引流量關注才能賣貨,何況是傳統的運營商?

從互聯網思維來看,營銷是爲了讓線下的客流變成線上的用戶,從而節省企業本身的成本。從用戶角度出發,能手指點一點就能買到的東西何必浪費時間親自跑一趟?擺攤所消耗的成本並不會算在用戶頭上,只會由企業買單。

當然一味的讓基層員工去抖音、淘寶、微信等平臺僵硬的直播賣貨,也沒法達到理想的結果。營銷是雙向的,用戶覺得滿意想掏錢,運營商覺得有錢賺,交易就達成了,如果只是爲了完成KPI任務,那線上營銷這種方式就失去了意義。

其實運營商也不想擺攤,但互聯網化、體制改革等口號已經喊了太久了。很多時候,想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小米當年能從三星手下搶市場份額,營銷策略可見一斑。如果運營商能有這樣靈活的思維,也不至於被市場倒逼着改革,所以沒事還是多研究下互聯網公司們都怎麼玩轉營銷的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