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華科

華中科技大學雖然被大衆和自己的學生們都習慣簡稱爲“華科”,然而官方卻非常倔強地使用“華中大”這個富有爭議的簡稱(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尤其是華中師範大學前身更是華中大學),因此在武漢地鐵2號延長線新建的華中科技大學地鐵站的站名上引發衆多爭議。武漢市境內的名校衆多,在武漢七校中,華中科技大學的主要前身華中工學院建校歷史短,屬於“忙內”的角色,然而通過後期的自我發展,曾經武漢市電器機械專科院校的華中工學院,已經成爲超過武漢市境內的衆多高校,成爲湖北省高校圈內的“頭牌”!2020年特殊的疫情,強勢的醫學輔助,讓華科在媒體多次曝光,華爲困難的窘境下,華爲的天才少年更是讓華科大獨領風騷,那麼華科爲何發展得如此之快呢?離不開“大中華”綜合發展的倔強!

求賢若渴的人才之路

其實華中科技大學能快速的崛起,離不開合併百年曆史的同濟醫科大學,但是如果沒有華中工學院老校長朱九思在特殊時期打下的人才基礎,華中工學院根本沒有資歷去合併一所百年曆史的醫學名校。當年的華中工學院的發展和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當年二戰期間,歐洲的科技人才逃避戰亂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弗萊克斯納重金邀請在美國避難的衆多歐洲科學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也正是愛因斯坦等人的加入,讓普林斯頓大學成立了高等研究院,從而奠定了普林斯頓在美國高校中的歷史地位。華中工學院同樣是利用了特殊時期,老院長朱九思冒着各種風險,保護截留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教授,不僅保持本校的師資隊伍沒有損失,而且得到了大量優質高等人才。因此,當中國高等教育系統恢復後,華中工學院多項數據位居全國第一!

發展“無用”的學科

在中國四大工學院中,爲何華中科技大學會成爲目前的領頭羊?不同於其他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的理科和文科發展迅速,尤其在目前工科爲王的務實發展的現狀下,華中科技大學可以發展看似“無用的”理科,也讓華中科技大學發展迅速。當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弗萊克斯納教授邀請愛因斯坦等科學家,遭到普林斯頓大學相關人士的反對,因爲在他們看來,愛因斯坦、馮·諾依曼、維布倫等人每天聚在一起“閒聊”,似乎每天都無所事事,然而作爲醫學家弗萊克斯納看來,人類科研發展史中,很多在當時看似沒用的基礎科研,到一定階段就會顯示出對整個人類科技發展的巨大貢獻,現代醫學可以被稱爲理工交叉學科,因此弗萊克斯納教授知道“無用”學科的實力,也讓普林斯頓大學收穫了了69位諾貝爾獎獲得主、15位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14位世界計算機最高獎圖靈獎得主。這也是爲何2020年華爲天才少年大部分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重要原因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在工科強勢的背景下,基礎理科也得到大力的發展,例如物理學科,從2004年的21位已經躍升至2016年的全國第7,第五輪學科評估,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科還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