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考研?

馬上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碩士研究生全國統考,在最近幾年報名人數屢創新高的學生中,他們很多人並不知道考研的真正意義,大部分人僅僅是爲了提升學歷而在就業市場上獲得競爭力,而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缺乏嚴格畢業出口的中國本科高等教育,讓就業市場不斷對求職者的學歷進行拔高,曾經很多本科起點的崗位門檻,已經上升爲碩士研究生,甚至達到了博士研究生的程度。雖然每年能成功“上岸”的幸運兒還是少數,然而成功進入研究生的學生中大部分人僅僅是抱着拿文憑的目的,從來沒有把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當成目標。

研究生教育趨於本科化

從中國高等教育恢復高考以來,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張,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高校提拔了一批水平較低的教授導師隊伍,這些教授根本沒有真正的學術科研實力,在時代背景的推動下,讓他們成爲碩導和博導,也讓國內研究生教育趨於本科化,都屬於嚴進寬出,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水準影響到了畢業研究生的水準,因此目前就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並不是看重求職者的專業能力,而是希望用研究生統考來幫助他們篩選優秀的本科畢業生,例如更有的英語能力、更強的學習能力。用人單位都需要對校招學生進行重新塑造和技能的培養。

缺乏淘汰分流體系

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學術型人才,未來可以從事科研創興的工作,然而在海量的研究生中,真正具備科研素養的畢業生並不多,尤其是一些名校,隨着研究生導師隊伍的不斷提升,不再是單純地學生覺得老師水平有問題,更多的是導師們覺得學生不具備學術研究工作,然而在目前國內的高等教育體系下,研究生導師不能輕易地淘汰自己的學生,高校也缺乏研究生分流的渠道,這也是爲何國內研究生論文造假以及導師和學生矛盾的根源之一,例如:上海交大倪冰冰教授事件,作爲一名海歸青年教授,在國際學術圈內非常知名,卻因爲一名學生根本不按要求做工作,最後暴怒在微信中爆出口而被處分,高校缺乏對研究生教育的淘汰分流體系,只能採用目前拖着等時間,自動淘汰的尷尬,不僅浪費導師和學生的時間,更是對有效高等教育的浪費!

因此,國內高校研究生教育想要提升質量,那麼淘汰分流制度必不可少,不能讓研究生教育趨於本科化,對於不適合做學術型的碩士研究生,儘早轉爲專業型碩士,降低學術畢業標準,也可以減少垃圾灌水學術論文和造假論文的湧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