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戰役,又稱諾門坎戰役、哈拉哈河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蘇聯在中蒙邊境發生的一場戰役。戰鬥從1939年5月11日持續到1939年9月16日,雙方共投入兵力20多萬人,戰爭結果蘇聯陣亡失蹤9703人,受傷15251人;日本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

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蘇聯的傷亡情況比日本要大得多,最終也以雙方的妥協告終,爲什麼說日本是輸家呢?其實,評價戰爭的成敗並非以戰損爲標準,更多的是要看誰達到了戰略目的,之所以說日本敗了,說的正是日本在戰略方面的重大失敗。

諾門罕戰役是日本對蘇聯的一次戰略試探。

在吞併中國東北華北後,日本的野心急劇膨脹,而當時的中國死不投降讓日本迫切需要打開新的戰略出口,因此南下東南亞還是北進蘇聯成爲了日本的兩條出路。如果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北上是日本得不錯選擇,爲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在於,雖然當時的蘇聯也是強大的工業國,但是國力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而廣闊的東亞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後。而東南亞地區被英國、法國、荷蘭、美國等國佔領,如果出兵勢必會影響到它們的利益,所以日本選擇進攻蘇聯是相對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日本和德國在當時是盟友,德國很希望日本能策應德國的行動,夾擊蘇聯,而歐美列強由於和蘇聯存在意識形態矛盾,也希望把禍水引向蘇聯。於是日本敲定了進攻蘇聯的計劃。

不過,日本並沒有那麼草率,而是採用了他們一貫的做法,先找一個進攻蘇聯的跳板,這個跳板就是外蒙古。當時的外蒙古名義上屬於中國,實際上由蘇聯控制,日本進攻外蒙古不意味着直接和蘇聯開戰。

但是日本雖然計劃周密,卻沒有料到蘇聯的反應那麼大,最終這場戰役演變爲蘇軍和日軍的證明對決,戰爭的結果雖然日軍的戰果比較大,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即佔領外蒙古,所以從戰略上來說,日本是失敗的。

諾門罕戰役讓日本得了恐蘇症

諾門罕戰役結束後徹底打消了日本侵略蘇聯的計劃,最終日本決定南下進攻東南亞,結果是引起了美國的激烈反抗,斷絕了日本的石油供應,讓日本陷入了絕境,最終鋌而走險,發動了珍珠港戰役,美國選擇參戰。

諾門罕戰役後,日本也開始畏懼蘇聯這個大個子,所以當希特勒反覆要求日本和他一起夾擊蘇聯的時候,日本始終沒有答應,這使得蘇聯集中全力贏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可以說日本的一次戰略失誤,讓其步步受挫,一敗再敗,最終讓日本整體毀滅了。時至今日,日本仍然對俄國人心有餘悸,自己的領土被佔領,日本也只是口頭聲索,並沒有實際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