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0年,國內30萬元以上賣得最好的純電動SUV,是蔚來的ES6,這款車起售價34.36萬(補貼後),但這只是420公里續航的最基本配置,續航600公里的版本,補貼後的價格直接飆到了39.35萬。

而NEDC續航達到594公里的國產特斯拉ModelY,在標配基本Autopilot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前提下,起售價只有33.99萬。

關注新能源市場的話,自然懂得ModelY定價意味着什麼,今天就不再多聊ModelY相比其它電動車的各方面優勢了。因爲特斯拉的定價策略,參考的從來不是其它電動車,它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取代燃油車。

所以,今天我們不聊蔚來、理想、小鵬或者比亞迪,我們聊聊ModelY的真正目標,燃油車。

從Model3到ModelY,不僅僅是轎車變成了SUV

如果我問你,Model3和ModelY有什麼區別,你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個是轎車,一個是SUV唄"。

這是兩款車在車身類別上的差異,但是再深挖一層意義,會發現兩款車有着本質的差別。

從級別來看,Model3是一款中型轎車,也就是和主流品牌中的帕薩特、雅閣、凱美瑞,或豪華品牌中的C級、3系、S60等同級。這種級別劃分沒有問題,但是從實際產品特性來看,Model3不管是外部尺寸還是內部空間,都明顯比主流的中型轎車要小許多。

從上表的對比可以看出,Model32875mm的軸距在中型轎車中不算短,但是4694mm的長度,基本就比主流的中型轎車短了一大截,再加上運動、溜背的造型,Model3看起來的觀感就更接近緊湊級轎車。

特斯拉Model3

和Model3"同級"的大衆帕薩特

而Model3內部的空間,可能還比不上軒逸、卡羅拉這類空間比較寬敞的家用緊湊車。容納一箇中等身高成年人的正常坐姿,Model3沒有問題,但是基本不可能像帕薩特、邁騰這類中型車可以非常舒展地翹起二郎腿。

此外,因爲電池平鋪在地板下,推高了車內地臺的高度,進一步影響了Model3後排的乘坐舒適感。Model3雖然有中型車的身份,卻不具備一臺標準中型車的實用性。

所以,Model3的定位更適合作爲一臺城市代步車,或者家庭裏的第二、第三輛車,而無法承擔家庭平時的主力。

ModelY就完全不同的了,在SUV領域中,它同樣是中型的級別,但它並不僅僅只是Model3的抬高版,對比二者的尺寸,ModelY雖然軸距僅僅比Model3增加了15mm,但車寬大幅增加了71m,車身長度增加了56mm。

單看數字似乎差別也不算很大,但ModelY的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相比Model3都有了質的變化。後排的腿部空間,ModelY增加了一拳以上,頭部也比Model3寬敞了許多,坐在後排的視野和開揚感,和Model3侷促、低矮的感覺完全不同。

此外,因爲車身高度大幅增加,ModelY的後排坐墊高度也比Model3更加合理,所以不管是紙面上的空間,還是真實的乘坐感受,ModelY都比Model3有了越級的提升。

再看儲物空間,這是Model3後備箱的常規狀態:

這是ModelY後備箱的常規狀態:

這是Model3後排座椅放倒後的狀態:

這是ModelY後排座椅放倒後的狀態:

兩款車的差距之大應該不用再描述了。一句話,不論是乘坐還是儲物,ModelY的定位和能力都和Model3有本質區別,ModelY的實用性,足以滿足一個家庭在絕大多數場景下的需求。

最後,還有續航的問題,Model3的標準續航版是銷量主力,NEDC續航只有468公里,應付日常代步綽綽有餘,但是偶爾跨城市出行,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而ModelY目前起步的續航能力就逼近600公里,即便考慮到實際情況的續航縮水,400公里左右的實際續航能力,除了長途跨省旅遊,也能比較輕鬆的滿足普通家庭95%以上的出行需求。

也就是說,ModelY這款車,不但可以承擔空間實用性的家庭主力任務,續航上也能覆蓋絕大多數的應用場景。這樣一來,它和Model3主要面向城市高端代步車的目標客戶,就區分開來了。

而ModelY的打擊面,也將遠遠超過Model3。

中型豪華SUV市場的BBA,不是警惕,而是恐懼

馬斯克對於ModelY的預期是,它的銷量將超過特斯拉當下Model3、ModelS和ModelX等車型的總和。目前30萬元以上的市場,所有電動車每個月的銷量,都沒有突破1萬輛,如果ModelY銷量真的要超越Model3,就必然會喫掉30萬元以上很多燃油車的份額。

首當其衝的,無疑是這個價位和ModelY定位相近的豪華中型SUV,其中奔馳GLCL、寶馬X3和奧迪Q5L三款車型銷量最高,月均銷量均處於1-1.5萬輛之間。

除此之外,沃爾沃XC60、凱迪拉克XT5等豪華品牌第二陣營的車型,也會處於ModelY的火力範圍內,但是它們的產品特性和BBA相似,就不再單獨對比了。

BBA的這三款中型SUV,起售價都在39萬元左右,考慮到終端的優惠情況,它們的主銷價位基本在35-45萬元之間,也就是主銷價位的最低點,依然高於ModelY的起售價格。

從尺寸參數來看,即便是和加長後的GLCL、Q5L相比,ModelY的尺寸也完全夠得上中型SUV的規格,特別是1921mm的寬度,實際上也是中型SUV中爲數不多超過1米9的一款。

豪華車與平價車的區別,最核心的不是設計、用料或功能配置,而是動力性能。奔馳、寶馬、奧迪,以及更高端的保時捷、賓利、勞斯萊斯,最初豪華的根基,就是V6、V8、V10甚至V12/W12大排量發動機。

如今50萬以內的BBA,2.0T發動機成爲主流,動力規格和20萬左右的車型相近,但是這些匹配豪華性的立身之本,依然是從過去大排量、高性能發動機的傳統中繼承下來的。

而在ModelY這樣的電動車面前,這種動力性能的傳統優勢,蕩然無存。

ModelY分長續航和高性能兩個版本,後者0-100km/h加速僅需3.7秒,和搭載4.4TV8發動機、定價140多萬的寶馬X5M相比,還快了0.2秒,而它36.99萬的售價,依然低於BBA中型SUV的入門門檻。但是性能對比這一項,ModelY完全用不着高性能版本出場。

長續航全驅版,ModelY的功率、扭矩和0-100km/h提速性能,在GLCL、X3、Q5L各自最高的獨立版本上,依然保持了絕對壓制。

而在功能配置上,和傳統車企不同,ModelY走了一步到位的策略,除了沒有儀表盤和可變懸架,長續航全驅版在安全、舒適、功能、科技類配置上基本全部覆蓋,同時還有方向盤加熱、後排座椅加熱、OTA升級及多層隔音玻璃等BBA對手全系缺席的配置。

尤其是L2級的自動駕駛能力,ModelY在不選裝Autopilot高級駕駛輔助包的情況下,功能就已經和三款傳統SUV的頂配站在了同一水平。

用料、品控、豪華感,依然是ModelY在傳統豪華品牌面前的短板,但這款車同樣具有極簡風格下營造的強烈科技感,對於願意嘗試新事物的消費者來說,卻是一個傳統品牌無法媲美的風格優勢。

BBA多年暢銷的原因從來不是性價比,而是品牌力,但當一個品牌力和關注度都不遜於BBA,而性價比又全面提升的對手出現的時候,傳統豪華品牌真正的威脅,才真的來了。

在電動車領域,傳統品牌還能翻盤嗎?

在純電動車領域,BBA並非毫無作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奧迪推出了69.28萬起售的e-tron,奔馳國產了49.98萬的EQC,而寶馬推出了X3的純電動版本iX3,是三款車型中價格最"親民"的,起售價46.99萬。

然而,在ModelY面前,它們毫無競爭力:

其實即便這個市場上沒有特斯拉,沒有ModelY,BBA這三款純電動SUV的銷量,也不會比現在好多少,因爲Model3之所以熱銷、ModelY之所以火爆,不是因爲它們的產品力超越了其它電動車,而是以更低的價格,給出了燃油車無法提供的各種體驗。

當然,這種體驗放在早期的ModelS或ModelX上,可能主要還是讓有錢人嚐鮮或進行自我標榜,但是當ModelY把價格殺到傳統豪華燃油車之下,性質就完全變了。

續航覆蓋絕大多數應用場景,實用性向同級燃油車看齊,動力性能方面大幅領先,科技類新潮配置應有盡有,這樣的ModelY,吸引的不僅僅是30萬出頭這個狹小的價格區間,而是30萬元以上,絕大多數類別車型的潛在客戶,都有可能被ModelY吸引。

過去我們對新能源車一直有一個疑問:"一臺純電動車,到底要做成什麼樣,纔能有取代燃油車的潛力?"Model3和ModelY,給出了答案。

也就是說,如果以BBA爲代步的傳統車企,想要在電動車領域趕超特斯拉,最基礎的一點,就是要和特斯拉一樣,造出產品力、吸引力不亞於同級燃油車的電動車。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BBA電動車首先顛覆的不是特斯拉,而是它們自己的業務核心——燃油車。

就算BBA真的能做到這一點,最終的結果也是"傷敵兩百,自損可能已經超過一千。"

所以,能引領電動車潮流的,個人以爲不太可能是燃油時代最強的傳統車企,燃油車業務越大,則創新與改革的包袱越大,這個矛盾,纔是傳統車企同特斯拉競爭的最大障礙。

傳統大車企還沒有正式發力?

有人說,傳統車企並非沒有能力造出有競爭力的電動車,只是它們還沒有正式發力。這句話前半句尚且存疑,後半句確實觸及了根本,當前的絕大多數傳統燃油車企,尤其是BBA這樣的一線豪華品牌,確實遠遠沒有真正的發力。

當然,也有人認爲,傳統車企只是在等待新能源市場的成熟,等特斯拉及其它新能源車企將市場開發成熟後,它們再下場收割果實。

可惜的是,真實的情況,或許比這種預期要悲觀的多,當一個企業要擊敗對手前,首先要顛覆自己,回顧歷史,似乎並沒有幾個成功案例。

慶幸的是,我國的民族汽車產業剛剛發展了20年,包袱比那些名頭響噹噹的國際巨頭要輕得多,起碼在當前這個階段,特斯拉炮口對準的目標,不是吉利、長城、比亞迪,也不是蔚來、理想和小鵬。

起碼在當下,特斯拉圍獵BBA,我們靜靜看戲就好。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