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九卦 | 沒有互聯網平臺護翼,銀行零售之路何從?

來源:九卦金融圈

作者:趙金金(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

自12月18日螞蟻集團率先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以來,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截至22日,已有螞蟻集團旗下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滴滴、美團、360你財富等10家平臺先後停止新增互聯網存款產品。只有玖富錢包、小贏理財等規模較小的平臺仍在出售。

互聯網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特別是那些吸儲壓力大的中小銀行,藉助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自身的存款產品,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向互聯網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平臺已逐充當各大銀行“延伸網點”的角色。

探本朔源

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業務也不斷向線上遷移,商業銀行與流量公司合作成爲趨勢,雙方各有所需。一方面,銀行拓寬了融資渠道,增加了存款來源;另一方面,流量公司也豐富了其線上產品,增加客戶好感,提高客戶黏性,促進流量變現。

2018年,京東數科(原京東金融)率先試水,與富民銀行合作推出了首個互聯網存款產品“富民寶”,而後又進一步將流量開放給更多中小銀行,成爲最早拓展互聯網存款業務的流量平臺。陸金所、度小滿、支付寶、小米金融等平臺陸續跟進,互聯網存款產品受到了衆多中小銀行的青睞。

不過,真正打響互聯網存款的“爆款”產品,還是同年微衆銀行推出的“智慧存款+”。2018年9月份正式面向大衆開放,該產品基本隨存隨取,靠檔計息,年化利率最高可以達到4.5%,並且額度限制寬鬆。

2019年10月,騰訊曾對部分微信用戶開放了互聯網存款入口,其產品合作方爲宇宙行—工行,微信支付錢包入口上線了一個新服務—銀行儲蓄(僅部分用戶可見),點擊銀行儲蓄可跳轉至存款產品。

爲什麼互聯網存款快速興起?在短短兩年內風生水起,各家銀行爭先恐後與各大平臺合作,解決攬儲壓力,說實話,這幾年銀行基層一線攬儲的確少了一些壓力。互聯網存款的興起,一方面,在2018年資管新規啓動後,銀行理財的收益率走低,而且新的淨值型產品“打破剛兌”,性價比明顯降低。在這個背景下,保本保息、合法剛兌的存款有了新賣點,因爲大部分居民的理財觀念仍然保守,尤其近年來接連發生包商銀行事件、信託違約、理財浮虧等大量風險案例。理財的“打破剛兌”特徵讓很多客戶又重新從理財迴歸到儲蓄,但是較低的利率又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將其引導到更高利率的平臺成爲了當下的應景之舉。

另一方面,在流量經濟時代,互聯網巨頭們擁有大量流量與數據,流量變現成爲重要需求,伴隨着2017年後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臺,金融產品需要持牌金融機構創設和提供,地方金交所產品、互聯網保險等產品逐步減少,互聯網平臺上能夠銷售的固定收益產品越來越少,遠不能滿足互聯網平臺的用戶投資需求。互聯網平臺存款由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銀行和互聯網平臺一拍即合,再加上,存款保險制度的坐鎮,更讓客戶堅信互聯網存款產品是安全產品,對銀行可以增加儲蓄、對平臺可以增加Take Rate(抽傭比例)收入,對客戶可以提高收益,三者各得其所。

危機四伏

互聯網存款本質是商業銀行藉助流量攬儲,中小銀行很有動力推廣互聯網存款,因爲本身線下分支機構受區域限制(例如民營銀行只能設立1家網點),客戶流量少,爲打破負債來源狹窄、負債成本高企的窘境,當互聯網存款產品出現後,紛紛與平臺開展合作,上架銷售自身產品,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

目前在互聯網平臺比較常見的銀行,包括億聯銀行、藍海銀行、遼寧振興銀行、中關村銀行、華通銀行、天府銀行等,可以看出這批銀行近兩年的存款總額都明顯激增。據銀行財報披露,2019年,吉林億聯銀行的存款餘額從86.56億元增至250.58億元,山東藍海銀行的存款餘額從108.85億元增至225.43億元,福建華通銀行的存款餘額從14.36億元上升到70.77億元。其中異地存款佔絕大部分。

當然,國有大行及股份行也會在互聯網平臺銷售存款,作爲增量渠道以及對數字金融的探索。除了利率直接上浮,很多銀行近兩年推出形形色色的智能存款,核心是靈活運用計息方式和提前支取規則,提升實際收益,跨過定價上限約束。

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從資金來源看,已成爲全國性銀行,違背了屬地化經營原則,與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存在偏差。互聯網平臺存款佔比過高進一步增加了其負債資金的不穩定性,飲鴆止渴,流動性隱患突出。線上攬儲的佔比過高,這會帶來潛在的流動性壓力和資產端壓力,因爲互聯網存款具有特殊屬性,對利率敏感性高、穩定性差、容易流失,銀行的管控難度更大。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互聯網理財平臺都會在存款頁面的醒目位置,標註“存款保險保障50萬元以內100%賠付”。不僅在線上,如今很多銀行的線下網點門口也會張貼“存款保險”告示,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暗示“零風險、高收益”,便於用較高利率吸引儲戶。利用存款保險突出安全性,這種營銷行爲必然潛在着風險。

互聯網平臺在互聯網存款產品發展過程中不乏平臺“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等問題頻現,部分互聯網平臺在提供互聯網存款產品代銷服務時,未在用戶授權下與銀行“共享”個人信息與財務數據,存在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行爲等。

2018年至今,監管層已經對商業銀行“高息攬儲”採取了諸多監管措施,主要包括規範智能存款、禁止“靠檔計息”、規範並壓降結構性存款等。目前,結構性存款已經被大幅壓降,規模收縮至7.46萬億,進入2021年後,“靠檔計息”存款也將不復存在(六大國有銀行已經發布公告)。12月14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紛紛均發佈公告喊停“靠檔計息”的產品,自2021年1月1日起,六大行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產品,提前支取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爲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互聯網存款的監管明確利好頭部銀行,頭部銀行的負債成本壓力已經接近尾聲,因爲監管層幾乎已經對所有高成本負債進行了規範約束,包括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互聯網智能存款等。退出互聯網平臺,短期內將對部分中小銀行存款業務產生一定衝擊,但從中長期看,此舉有助於改善因非理性競爭導致的銀行體系負債成本高企,對整個銀行體系而言無疑是利好政策。

隨着對存款業務的監管落地,互聯網理財也被納入監管框架。商業銀行對金融監管動態比較敏感,隨着目前金融科技監管的全面升級,商業銀行未來與互聯網平臺合作也會更審慎。

越來越多中小銀行開始轉而與互聯網平臺開展純粹的金融技術合作,即繼續引入零售業務智能化線上化服務技術,以及在合規情況下加強脫敏化的數據合作,儘可能緩解前者給銀行零售轉型征途所帶來的“困擾”。

銀行零售創新之路

最近兩年,商業銀行利差壓力重,因爲貸款及投資收益率不斷下行,但負債結構中佔比最高的存款,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成本下行困難。所以,商業銀行一直強調只有存款成本改善、惡性競爭壓力減輕,商業銀行的利差壓力才能真正緩解。

存款是零售的立生之本,有了存款纔有貸款,纔有利差,如何更好地發展零售銀行,這條路任重道遠,在數字經濟時代,轉型更是迫在眉睫,在轉型之路上摸爬滾打,縱使傷痕累累,也要有一顆創新的初心,容錯的寬心,監管的小心、發展的信心。

1

對金融創新保持初心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創新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爲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創新是金融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近年來,我國金融創新打破了各種抑制金融發展的禁錮,釋放了金融發展的潛力,豐富和促進了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也實實在在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產生了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商業銀行近幾年藉助場景滲透到民生的各個領域,線上場景的豐富滿足了人們的金融需求,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在今年疫情發生時也是第一時間做出反饋,其中不乏一些新的產品,迎合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

2

對創新有容錯的寬心

前有P2P退出互聯網平臺,後有存款退出互聯網平臺,一個接一個的興起,一個又一個的消失,讓人們對創新望而生畏。每一款產品的出臺都有歷史必然性,或因發展過快,或因生不逢時,或因天生缺陷,產品出現問題,最終只能狼狽離場或及時止損,在當下是一種錯誤,但是在金融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這種錯誤又何嘗不是成功的試金石。要有容錯的理念,因爲創新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起來的,監管沙盒制度以鼓勵創新、降低企業合規成本爲目標,以“容錯”爲核心功能,通過‘風險容錯’和‘合規容錯’較好地解決了三大矛盾,監管沙盒制度的普及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3

在金融審慎監管下小心

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之間的競爭加劇是必然現象,爲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生路,各家銀行可謂是鉚足了勁,藉助科技的力量,迎合數字經濟的潮流,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但是金融創新也是把“雙刃劍”,金融不當創新,金融監管缺位、越位、錯位,都有可能積聚金融風險。金融創新離不開金融監管,每一次的創新都是未知的,從P2P平臺“爆雷”可看到,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爲追求用戶和業務裂變,過度追求擴張速度,忽視風控體系建設,導致財務出現問題,所以在創新過程中監管必須審慎,創新離不開監管。

4

對銀行零售業務發展要有信心

傳統金融機構繼續積極發展金融科技,打鐵還需自身硬,“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除了對接金融科技平臺,自身在風險防控、信息共享、場景化、徵信評價、產品服務創新、智能投顧、零售銀行、消費金融等方面要有自己的經營體系,在外部風險出現時,內在能夠起到防禦作用,不能依賴科技公司,“導流”也是需要成本的。當然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商業銀行是困難重重,這裏離不開領導者的魄力和決心,要有改革的信心。傳統金融機構在零售這條路上走得非常艱辛,和對公相比,對私的零售“小雜亂”,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扭轉乾坤的,但是時間是最好的評價,只要在這條路上不斷的探試,商業銀行必然會迎來曙光,“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就是很好的例子。

證監會在12月22日召開專題會議,指出着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健全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長週期考覈機制。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

未來居民儲蓄存款的投資形式更加多樣化,只有老百姓掙到錢了,存款自然會源源不斷湧入,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金融人要有強大的內心、寬廣的胸懷,在監管的引導下,健康而有序地進行商業銀行的轉型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