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金星大氣層發現外星生命跡象可能是2020年最重大的天文消息,但沒過幾天,這則消息就從科學頭條新聞中消失了……事實上,此類重磅新聞在歷史上並非獨一無二,1996年,當時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站在白宮南草坪上宣佈:科學家發現一塊火星隕石上潛在着外星微生物化石!

即使人類科學探索歷程中出現諸如此類的重大發現,它們的出現也將伴隨着諸多爭議,很快都以失敗告終,因爲我們無法從這些發現中證實外星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目前我們當務之急是需要改變以何種方式搜尋外星生命!

2020年,科學家探索外星生命炒作週期也沒有什麼不同,研究人員宣稱,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磷化氫,這可能是潛在外星生命的證據。但不久後部分專家強調,在金星上沒有生命的情況下,仍有可能會產生磷化氫,儘管之前研究人員曾努力排除這種可能性,但事實表明磷化氫作爲潛在生命的跡象並不充分。

批判者很快指出,金星大氣層檢測出磷化氫,這一現象本身就證據薄弱,缺乏說服力,並且到目前爲止科學界達成的共識是,該項檢測結果可能是誤報。但即使可以在金星大氣層探測到磷化氫的確鑿證據,但該爭論或者下一輪炒作週期的爭論,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獲得解決,因爲我們目前尋找地外生命的方式並不完善。

天體生物學家主要是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或者說是生物特徵,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系外行星大氣層尋找氧氣。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如果地球沒有生命,我們的大氣就不會出現充足的氧氣。同時,對於遠程勘測來講最重要的是,氧氣能被探測到。基於以上因素,天體生物學家認爲,在類地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檢測到氧氣,將是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然而,在不同條件下模擬系外行星的模型多次表明,在沒有生命的行星上,也可能產生氧氣。

衆所周知,在沒有生命存在的情況下,木星和土星大氣層也能產生磷化氫,如果該物質也被證實存在於金星大氣層,我們無法排除磷化氫是某種未知非生命機制產生的。

金星潛在生命製造磷化氫產生的觀點爭議,將成爲未來幾十年天體生物學家面臨的危機縮影,這是關於最新發現和持續性爭議的一場戰爭,在另一顆行星上發現生命對於人類來說應該是一個重大事件,但任何宣佈的地外生物特徵檢測消息都不會是一個里程碑,而會帶來混亂,因爲科學家們不會就某項重大發現達成一致觀點。

在地球上,我們不是通過大氣層副產物來識別生命特徵,事實上,我們目前的生物特徵沒有一個能揭曉核心問題:我們是如何存活下來的?我們的生物特徵並不是生命的決定性標誌,因爲我們對生命究竟什麼,並沒有一個連貫清晰的理論認知。

爲了避免這場危機,天體生物學家需要正視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一直潛在迴避的問題):生命是什麼?我們不能通過發現外星生命來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因爲我們不可能在沒有找到答案之前就發現外星生命。我們需要通過理解控制地球生命的抽象原則來回答這個問題,然而,反之我們可以利用對外星生命探索的歷程來驗證我們的答案。

到目前爲止,如果完全忽略這個問題,而使用當前定義來匹配我們對生命的認知,似乎還能獲得一些進展。從表面上來看,生命應該很容易定義,但對於任何形式的生命定義,總有一些形式的生命被排除在外,而符合定義標準的非生命體也會排除在外。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著名論斷表明,採用一個對進食、新陳代謝、排泄、呼吸、運動和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能力的定義,看似是簡單的標準,但可能會導致任何到訪地球的外星人認爲汽車是地球主導生命形式。

被民衆認可的一個生命定義是——“生命是一個自我維持的化學系統,能夠實現達爾文式的進化”,它排除了任何不能繁殖的生物,因爲它們不能進化,因此,如果人們將該生命定義看得太嚴格的話,騾子將被排除在外,定義生命的挑戰性理論甚至會認爲生命是不存在的,或者試圖定義生命的觀點是沒有科學意義的。雖然定義生命的概念並非簡單的事情,在生命是什麼和不是什麼之間存在諸多置疑,但推導出一個解釋生命的理論不需要符合我們天真的期望,相反可以擴大我們對宇宙生命的認知理解。

其他學科都牢固建立在這種理論基礎上,在天體物理學中,基於解釋數學定律和觀測模式的預測在指導我們尋找猜想存在但尚未有實質性經驗證據的現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爲解釋引力物理學的新理論奠定了基礎,他通過在光和引力的屬性之間建立一種違背直覺而又極富洞察力的聯繫實現了這一點,而這種聯繫正在重塑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有許多新的預測,其中之一是引力波的存在,事隔100年,2015年,科學家宣稱發現引力波。這是一個突破性的發現,但它之所以成爲可能,是因爲愛因斯坦在1個世紀前設計了理論基礎。

此外,成功探測地外生命還需要數十年的高靈敏度儀器勘測和精密統計分析,無論我們發現了什麼解釋生命的理論,都可能有類似違背直覺的觀點,併產生關於我們的宇宙如何運行的更具革命性的想法,畢竟生命遠比萬有引力更加複雜。但現在我們沒有相應的理論觀點來指引地外生命搜索,如果沒有這樣的指導性理論,即使是用100年時間,也很難像科學家基於愛因斯坦引力波理論發現引力波的存在,也可能嚴重低估了我們發現外星生命的距離,當然,前提是外星生命確實存在。

宇宙生命的普遍性理論是什麼樣的?我們必須解釋目前物理學和化學定律無法解釋的生命系統特徵。也就是說,必須查明宇宙中生命進化歷程,該方法的一個方向是朝向複雜化,舉例來講,單純依靠物理學無法解釋生命通過信息處理來構建複雜物體的能力,也就是說,在缺乏如何構建生命的信息或者指令的情況下,統計學範疇的生命形式是不可能產生的。如果我們在火星上找到一個螺絲刀或者其他複雜物質,例如:蛋白質,將暗示着火星潛在着生命形式,因爲我們不認爲物理定律導致這些物體波動而證實其存在。

這些觀點正在被新的未知生物探索方法進行驗證,該方法不需要像地球生命一樣的化學成分,而是專注於量化帶有進化歷史特徵的分子特性。分子組太過複雜而無法偶然形成,就需要一個物理系統來提供如何組裝它們的信息,也就是說,複雜分子是生命系統存在的統計指示器。這將比當前的生物標記更加明確,而我們對某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的氧氣存在的最佳解釋是:“如果未發現已知生命,我們還未搞清楚該星球大氣層是如何產生氧氣的。”

未知生物特徵可使我們評估數學範疇上的可能性,即我們所發現的事物是由進化過程選擇的活體信息處理系統創造的,從而導致關於生命基礎普遍原則的越來越清晰的假設臆測。

雖然以理論爲導向的天體生物學研究方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它們爲我們揭曉這個古老問題提供了希望:我們地球人類在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嗎?科學探索和國際社會將如何應對這一問題,除非我們能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捕捉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否則我們不會被那些非生物標記發現所打動。

一項證實生命是什麼的深層次理論發現,將遠比宣佈我們發現某種代謝副產物更具意義。外星生命的發現不僅僅是在一個遙遠星球發現令人震驚的生命信號,它更是一種洞察人類進化,以及揭曉人類在進化歷程中所扮演角色的宇宙故事。就像我們在理解宇宙方面取得的其他重大進展一樣,這需要我們深入挖掘,並將人們自身本性理論化。但是探索地外生命需要我們以一種任何科學領域都無法面對的方法去實現,因爲這不僅僅是試圖理解宇宙,而是理解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的進化歷程,只有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纔有希望最終發現地外生命,以及通過這些發現改變我們對地球生命的理解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