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我們大都會想到他們是典型的內陸乾旱國家。的確,地處歐亞大陸中部的中亞,兩國都難以受到海洋季風的影響,降水相對沿海地區較少,沙漠較多。

但是,兩國因地形地貌、河流分佈和經濟狀況等因素之差異,缺水的情況又有所不同,甚至因爲水資源的分配問題發生過多次外交爭端,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亞的地形、水文與礦產

1.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資源狀況

首先來看烏茲別克斯坦的水資源狀況。

烏茲別克斯坦處於冬冷夏熱、乾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水資源蒸發量要遠遠大於降水量,相當於雨雪下到地面上沒一會兒就幹了。

烏茲別克斯坦各地的地形地貌差異也很大,東部和東南部爲天山山脈餘脈,部分山區降水量可以達到1000mm,而中部和西部多爲平原,降水量80mm不到,造就了國內面積最大的克孜勒庫姆沙漠。

▲烏茲別克斯坦

論河流與地下水資源,其實烏茲別克斯坦並不缺。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有大小600多條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阿姆河、錫爾河和澤拉夫尚河,西部瀕臨鹹水湖北鹹海,全國水面面積約佔2.2萬平方公里(佔烏茲別克斯坦國土面積44萬平方公里的5%)。

▲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水文地圖

烏茲別克斯坦有77個地下淡水礦牀,每天約取水6000立方米。水資源地區分佈也比較集中,其中費爾幹納盆地佔了34.5%,撒馬爾罕州佔18%。紙面上看,這樣的水資源總量,對此等面積的內陸國家而言似乎並不算很少了。

然而,烏茲別克斯坦的水資源利用制約因素同樣有很多。

首先,從自然條件的角度來說,除了上述的氣候與沙漠地形的原因之外,錫爾河上游先流經東方鄰國吉爾吉斯斯坦再流到烏茲別克斯坦斯坦,而且阿姆河和錫爾河只分別有8%和5%的河段流經烏茲別克斯坦國內,等於說該國的河水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上游鄰國,若利用分配不均就會與鄰國發生矛盾與衝突。

其次,從人爲角度而言,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達到了3300多萬,比坐擁整個澳洲大陸的澳大利亞的人口還多,且主要居住在水資源集中的安集延地區,人口密度大且分佈不均勻,生產生活所需的水資源量較大,每年用水量達到62至65立方公里。

該國農業以植棉業爲主,種植和生產的棉花佔中亞地區的三分之二。而棉花是特別需水的作物,以植棉業爲主的農業生產取水量超過可再生水資源的40%,這就大大加重了烏茲別克斯坦的水資源緊張程度。

▲採摘棉花的烏茲別克斯坦小朋友

加之蘇聯時代以來,中亞地區農業工程迅速發展,但是卻盲目開發水利引水灌溉,工業、城市建設和畜牧業等產業對水資源的使用不合理,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量逐漸減少,還因粗放經濟受到污染,而對水資源的環保綜合利用措施趕不上國內的粗放生產建設模式,造成土地鹽漬化、水質下降、河水斷流等水文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

▲中亞地區農業分佈

再看吉爾吉斯斯坦的水資源狀況。

雖然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一樣,面臨乾旱氣候的問題。但是與烏茲別克斯坦多沙漠平原不同,吉爾吉斯斯坦全國基本上都處在山地和盆地,有“中亞山國”之稱,低地平原只佔全國15%的國土面積。

中亞的錫爾河、納倫河(錫爾河支流)等大中型的源頭都在該國境內,且因山地地形而具有水力資源優勢,高山融化的豐富雪水使得全國一半的土地變成了水草豐美的畝地,四分之三的耕地爲水澆地。

當然,吉爾吉斯斯坦也有自己的軟肋,該國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條件不如烏茲別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地圖

地形和區位條件使得吉爾吉斯斯坦雖然也屬於乾旱與半乾旱地區,但是相對烏茲別克斯坦具有天然的水資源優勢,若吉爾吉斯斯坦採取修建水利設施等方法,限制上游河水流量,致使烏茲別克斯坦等下游國家水資源緊張,進而導致能源和工農業生產等經濟危機,就會與下游國家的關係惡化。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資源之爭癥結就在於此。

▲吉爾吉斯斯坦地形圖

2.蘇聯時期中亞水資源管理調配的成功與失敗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都是蘇聯管理中亞時期成立的加盟共和國,在有蘇聯中央統一安排調配的情況下,兩國的水資源分配儘管存在不小的分歧,至少在聯盟內部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彌合和妥協。

▲這是1924年的中亞格局,哈薩克斯坦屬於俄聯邦(俄聯邦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新成立了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兩個蘇聯加盟共和國

蘇聯時期,中亞五國的定位是蘇聯南部地區的農業和礦產基地。

因當初對中亞五國的邊界劃分過於粗暴,缺乏實際情況考量,使得各國的河流水文條件天生存在很大的差異,出現瞭如上文所述阿姆河和錫爾河在烏茲別克斯坦內流經河段不到10%的情況,常常地區邊境居民取水需要越過國境線,與他國民衆爆發衝突。

▲中亞南部地域在蘇聯時代定位爲農業生產區域

水資源分配問題不處理好,必將嚴重影響這個蘇聯“糧倉”的發展與穩定。因此,蘇聯政府解決中亞國家水資源調配問題時,採用兩種配套方案:

一是實行能源交換機制,即上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在冬季蓄水,在夏季爲下游國家(烏茲別克斯坦)提供農業灌溉用水,而下游國家爲上游國家提供所需的天然氣、煤炭和石油。

這是上下游國家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分配方案,畢竟沒有國家願意無償的將本就不多的水資源再分享給別國。

▲中亞油氣資源分佈

二是大規模興修水利,儘可能多的留住和利用現有水資源。

蘇聯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修建了大量水電和灌溉設施,如20世紀40年代在中亞實施統一灌溉網絡,20世紀50年代起建造羅貢、托克托古爾等水庫和卡拉卡姆運河,這些措施也可以說是在促進中亞地區農業發展的同時,爲了配合上述的能源交換機制而實施的。

▲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水利工程

但是隨着經濟發展與人口增多,以及粗放經濟和水利灌溉設施管理不善,本就降水少的中亞國家面臨着新的水資源問題。

最明顯的體現是在鹹海問題上。

鹹海原本是中亞最大湖泊和世界第四大內陸湖,但是蘇聯在鹹海周邊土地大力開墾土地,修建大量的水利設施,管理又比較粗放,導致鹹海水位下降,水源污染,農作物和魚類產品減少,鹽鹼地大幅增多,水域面積極速,以致於分裂成北鹹海和南鹹海。

鹹海是烏茲別克斯坦西部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地,它的極速縮小使得烏茲別克斯坦對源自吉爾吉斯斯坦的東部河段和地下水的依賴更加嚴重。

但是東部地區同樣也在品嚐着粗放經濟帶來的水資源減少和污染帶來的惡果,下游河段取水多導致流至鹹海內的水流更少,阿姆河最後基本不再流入鹹海,形成惡性循環。

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通過了《蘇聯和加盟共和國水源立法原則》,最高蘇維埃民族院農業委員會主席鮑裏辛克強調水資源和保障是一個現實的嚴重問題,聲明蘇聯政府已經做好了接下來調配河流徑流的遠景規劃。

但不但此問題直到蘇聯解體時也並未得到有效落實,蘇聯甚至爲了經濟發展和麪子問題而“遮醜”,直到80年代才把鹹海的慘狀公之於世,與它後來處理切諾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表現大相徑庭。

進入21世紀後,鹹海湖面萎縮到更是不如原來的10%。

▲鹹海極速萎縮

總得來說,由於有蘇聯政府這個“大家長”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資源矛盾雖然因水源條件惡化而不斷加深,但是還是可以互相給面子,落實能源交換機制。

但是在蘇聯解體後,兩國就水資源的衝突就直接擺到檯面上了。

3.兩國相互拆臺,問題解決遙遙無期

1992年,中亞五國紛紛獨立,在阿拉木圖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該宣言包括了繼承蘇聯水資源管理機制的內容。

但是該宣言存在兩大硬傷:

一是失去了蘇聯政府這個“大家長”,中亞五國之間的水資源調配只能通過互相談判和協商的方式進行。

二是沒有對冬季時下游國家向上遊國家提供能源的問題作出安排,導致能源相對不足的吉爾吉斯斯坦只能在冬季更多地讓托克托古爾水庫開閘放水以進行發電,供應本國冬季的能源需求,而這樣勢必導致春夏季時下游的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灌溉水資源不足,從而影響農業生產。

中亞各國在認識到這個問題後,開始時還是拿出瞭解決的誠意。

先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塔斯克斯坦四國於1998年簽訂了一個《錫爾河盆地水資源和能源利用協議》和《獨聯體國家統一電力體系公約》,補齊了關於下游國家向上遊國家提供能源這一漏洞,建立了由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爲調度中心的中亞統一電力系統。

隨後,烏吉兩國又單獨達成關於納倫河水資源和能源利用的協議,規定2000年夏天時,吉爾吉斯斯坦要向烏茲別克斯坦提供13億立方米的灌溉用水和5.8億KW.h的電量,而烏茲別克斯坦要在2000年10月前向吉爾吉斯斯坦提供1.52億立方米天然氣,在2001年7月前提供216.7萬美元的燃油,並談妥了交易價格。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納倫河流域位置地圖

▲納倫河衛星圖

協議是美好的,現實是難測的。

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迎來了降水豐沛的一年,緩解了該國的用水壓力。烏茲別克斯坦政府見對吉爾吉斯斯坦的供水需求下降,也想多賣能源到其他國家以賺取財政收入,便以吉爾吉斯斯坦長期拖欠電力過境費爲由,想要賴掉準備提供給吉爾吉斯斯坦的燃油,不履行之前的協議。

▲吉爾吉斯斯坦托克托古爾水電站

這下吉爾吉斯斯坦不幹了,你做初一我就做十五。吉爾吉斯斯坦於該年通過了《吉爾吉斯斯坦關於國家間水利工程和水資源使用法》,將水資源定義成商品,明碼標價,這就是打破了原來中亞國家間就水資源分配的協議,使得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都表示不服。

2009年,烏茲別克斯坦直接提高了供應吉爾吉斯斯坦的天然氣價格,結果反而促使吉爾吉斯斯坦加快錫爾河及其支流的水電站的修建,還從俄羅斯借錢開工。

烏茲別克斯坦因國內經濟與能源形勢和外交上的考量,退出了中亞統一電力系統,使該系統難以爲繼。

吉爾吉斯斯坦則下定決心要建設和維護好水電站,不再讓能源受制於人,這樣就得截留更多錫爾河和納倫河的水流。

這下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急了,先是斷供天然氣,之後還對哈薩克斯坦政府說水資源之爭會導致嚴重對抗甚至戰爭。

兩國除了水資源爭端外,還有邊境爭端,這些矛盾激化後使得邊境地區在2010年發生了流血衝突。

但是受制於經濟條件和俄羅斯等大國影響,中亞國家直接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也不符合各方利益。

於是自2014年起,烏茲別克斯坦逐漸恢復了天然氣供應,與吉爾吉斯斯坦緩和外交關係。但是時至今日,兩國仍然未就水資源分配問題拿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來。

▲烏茲別克斯坦的天然氣管道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資源之爭,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也難以得到妥善的解決。只能寄希望於兩國政府保持包容和理性,學習世界其他地區國際河流共享分配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出一條適合中亞地區水資源分配的路徑來,造福於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