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十分關注農業發展,最近發生的幾件大事,都和農村緊密相關,關係到農民的切身利益。

第一大好消息,中國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正所謂食爲政首,端牢中國飯碗至關重要。中國碗要裝中國糧,而中國糧則主要用"中國種"。

種子被稱作農業的"芯片",但在21世紀初,我國種業剛剛起步,呈現出"多小散弱"的面貌,而跨國種企已全球佈局,"洋種子"席捲而來。美國某品種一度搶佔了一半的東北玉米市場。

面對"國外種子按粒賣,國內種子按斤賣"的殘酷現狀,中國種業奮力突圍,大力推進種子自主。

目前,我國已啓動國家種子基地建設,已經構建了以海南、四川、甘肅爲主的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52個雜交玉米和水稻制種大縣,以及100個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爲重點的良種繁育"國家隊"。

並且,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0%以上,良種在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第二大好消息,爲農民種田提供更多保障。

想要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手中,就必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效保障農民的權益十分關鍵。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就首次發佈了"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成本保險行業示範條款。"

條款進一步明確了責任範圍,包括但不限於: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旱災、雹災、風災、凍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意外事故以及病蟲草鼠害等。

這些條款對農戶利益的保障更加充分,確保種植戶獲得統一標準的保險服務,解決農戶種植糧食作物的後顧之憂。

第三大好消息,越來越多的大公司正積極參與到農業發展中去。

比如,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與華爲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5G、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創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應用場景探索。

中國建設銀行最近則聯手拼多多開展了"善融共築 消費扶貧"大型專場活動,並同步開設消費扶貧專館。

在專場活動中,直播間推薦了貴州、雲南、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市的農產品,包括貴州酸辣粉、甘肅蒲公英根茶、青藏高原花蜜等農產品,得到熱捧,帶動扶貧特色農產品實現超過三位數的銷售增長。

從建設國家種子基地推進種子自主,到保險行業協會確保農民種植三大作物的權益,再到華爲建設銀行拼多多等大企業助力農業建設,說明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受重視與關注。

要讓農民真正成爲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就需要各方力量的彙集助力。如今各方力量已經發力,農業增收有望前途光明,農村大有可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