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的纪录片《中国》,终于迎来了我最期待的一集:大唐盛世。

但这也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一集,因为这一集是第一季的最后一集,播完之后,又要空虚一阵子了。

这档纪录片的视角和拍摄手法都很有意思,配合余韵悠长的文案食用,颇有舞台剧的感觉。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导演也只选了几个朝代、又从这几个朝代中选了几个代表人物来作为时代的缩影。

比如这一集,“大唐盛世下的繁荣气象”,就讲述了1300多年前,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天,生活在唐朝的几个人的生活。

这几个人中,从日本来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还有写诗的王昌龄,是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但也有我们不认识的普通人,比如粟特商人米福山和他的妻子,以及生活在敦煌的一个名叫李巧儿的女人。

就是这个女人,在这一天的早晨,向她的丈夫提出了离婚。

离婚的原因,既不是丈夫出轨或家暴,也不是自己移情别恋,就纯粹只是她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面对离婚的要求,丈夫一开始是吃惊的,但很快就想通了,同意了。

身边的亲友,也有不理解的,但都没有表示反对。

当天下午,他们就一起去“办理离婚手续”了。

两人好聚好散,丈夫给李巧儿写了“放妻书”,言辞中没有丝毫愤懑不满,只有一别两宽的祝福。

这封“放妻书”,意境太美,文言文总共也没几个字,所以我把原文全篇发上来了: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迁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只是敦煌出土的诸多唐人“放妻书”中的一封,那些“放妻书”,大部分风格都与此相似,只有美好回忆与祝福,没有什么怨怼和戾气。

记得当初看《琅琊榜》时,非常喜欢莅阳长公主的一句话:情出自愿,事过无悔。

唐人的洒脱,在我看来,大约就是这样一种态度,无论因为相爱而在一起,还是因为不爱而分开,都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不强求,不后悔。

你说讽刺不讽刺?

1300多年后的今天,不愿离婚或分手的男人杀死妻子/女友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

新的一年,“离婚冷静期”也启动了。

历史是向前进行的,不论是经济还是科技,千百年来都在飞速发展,可偏偏有些东西,我们似乎一直在倒退。

李巧儿只是这一集众多主角中的一位,她与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但米福山和他的妻子依然相爱不移,阿倍仲麻吕的家人还在盼着他早日归国早日成家……

大唐盛世,所有人都活得恣意潇洒。

这份潇洒,并不是纵情享乐的权贵、或是作品流传至今诗人们所独有的,而是浸淫在所有普通人骨子里的。

这才是我最喜欢唐朝的原因。

从整个大唐帝国,到大唐的每一个百姓,都充满了自信,因为足够自信,所以才能敞开怀抱欢迎长相与风俗都截然不同的外国人来经商甚至定居、接纳所有的异见。

除了有经济文化全方位的支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李唐王朝本身就是起源于经历了民族大融合的“关陇集团”,有着不拘一格的胡人血统,统治阶级自上而下都享受那种纵马驰骋的自由奔放之感。

这种自由奔放是全方位的,所以这大概也是女性地位最高的一个朝代。

就像纪录片中所说的,唐朝的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主动提起离婚,女子再嫁、甚至多次再嫁,在唐朝并不是耻辱,好几位公主也都离婚再嫁过。

这种开放,恐怕在今天都很难做到,别的不说,平时看电视剧,打开弹幕就能看到各种充满戾气的评论,假如男女主角居然不是彼此的唯一,居然还曾经有过别人,那通常都是要被吐槽渣男渣女的。

我们常常说唐朝“以胖为美”,一方面如前文所说,因为本身有游牧民族的基因,譬如李巧儿与丈夫外出都是一起骑马的,如果身材过于单薄,恐怕是不太行,而且,老辈人都追求长相“富态”,身材丰满,本身也是王朝富庶的象征。

另一方面,我不相信唐人仅仅只是“以胖为美”,我觉得他们是能够欣赏各种形态的美,包括在其他朝代不被欣赏的丰腴之美。

本质上,还是因为有足够的自信,撑起了这份包容。

真是希望那些越活越倒退的人,有空也能看看这样的纪录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