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00后们已经开始在各个舞台活跃起来。说也奇怪,作为80后,当初看90后颇多不顺眼,看00后倒是包容多了。

大概是心态变了吧,80后看90后有点像看竞争对手,看00后则更像是看后辈。《奇葩说》海选出现的几个00后,都挺有趣的,引起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兴趣和关注。

就高考竞争激烈程度来看,00后的趋势是一届更比一届卷,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些媒体给00后打上了各种标签,譬如:小镇做题家,没有目标的空心病患者等等,到底00后是什么样的,尤其是优秀的00后是什么样的,还是需要我们亲眼看看,亲耳倾听,确认一下。

作为80后父母来说,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我们自身成功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教育孩子上。倒是00后的成功教育经验可能更为有用一些。

最近我在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上看到了一个19岁的上海姑娘,又一次刷新了我对00后的认知。

00后妹子名叫边边,祖籍山西,从小就在上海读书,2020年考上了清华日新书院哲学系。

妹子看起来普普通通,讲起话来语速偏快,可看久了就会不由地击节赞叹,这才是自信的00后!

她思维敏捷,表达能力超强,一口气能说半个小时不停。就光这一点,就已经秒杀了各年龄段80%的人了吧。

边边的高考成绩上海市排名200多,加上强基计划的成绩,边边考入了清华哲学系。边边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并不十分满意,她说自己数学才考了130多分,要是数学成绩再高一点,就能裸分进清华了。

对于自己考上清华,边边一点也不意外。她有一个清华梦,每年都去参加清华的招生活动,从高一一直到高三,终于得到了清华老师的认可。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边边都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孩子。

父母的爱也在不断成长

边边的家庭非常普通,她的父亲是个会计,妈妈是个售货员,没有读过大学。

这并不是一个高知家庭,也并没有在养孩子上花大量的钱。也因此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更接地气,更值得我们借鉴。

小学的时候,边边的父母也会对她提出苛刻的要求。有一次边边考试漏看了一道大题,引得爸妈大怒,差点动手揍她。

但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对她越来越尊重,即便对女儿有所期待,也会小心地隐藏自己的期待,避免给女儿增加压力。

比方说,边边在参加各种名校自招的时候,父母会提前给她打招呼:你考任何一所大学,我们都会放鞭炮给你庆祝的。

边边调皮地回应:上海外环内不许燃放烟花爆竹,你们想如何庆祝?

父母讪讪解释:就是这么个意思,你就算每一科都考得很拉胯,你乱考,我们也会爱你的。你就放心去考吧,当然你能考清华也不错。你考不上我们也会笑着拥抱你。不要怕。

这对父母很会强调自己对女儿无条件的爱。以前每次考试,他们也都会给孩子事先打好预防针:你考满分我们会很爱你,但你要真的很粗心,真的考砸了,老师把你拎出来骂,也没事,我们会小幅度地批评你一下,但不会有严厉地惩罚,或意味着你这人有什么问题。

她的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们会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上面的问题,不断纠正自己,改变自己,而非总是试图改变孩子。

父母这样的爱,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也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不会一遇到困难就像天塌了一样,从此一蹶不振。

边边在学习的时候也曾遇到各种困难,她在高三大量刷题的时候,一度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而爆哭。但是她哭过之后又能专注于解决问题,并不因为一点点挫败而全盘否定自己。

跟边边的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高三孩子的求助。那个孩子说他精神压力非常大。因为从小父母对他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到最好”。一旦考试失利,他妈就会劈头盖脸一通臭骂,说他是个废物,只做学习一件事还做不好。要是学习再不好,以后就只配扫大街,吃低保什么的。

他本来成绩很好,但是高三考试密度太大了,几乎每天都有考试。他的成绩难免起起伏伏。每次只要考得不理想,他就会觉得自己不行了,肯定考不上大学了。严重的时候,他甚至会出现幻听,感觉妈妈就在耳边骂他。事实上妈妈都不在他身边。

边边的自信和从容,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她既能体会到父母的期待,又不至于因为压力太大,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节奏。

父母给予的环境影响

边边的父母虽然不是高知,但依然给到了女儿正面的环境影响。边爸是个会计,却有整整一面墙的书。他的主要业余爱好就是读书,而不是刷手机。

边爸是真的喜欢书,他甚至会在过期的会计单据背面抄书。一大早6点爬起来抄书。这绝不是为了熏陶孩子,而是真心热爱了。

很多父母自己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督促儿女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真正的优质父母,一定会保留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在父亲的熏陶下,边边的阅读量非常大。更难得的是,她并不是盲目阅读,而是有选择性的阅读。

从初中开始,边边就有意识地选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书,以及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来读。她甚至会专门选择一些大学里才会学到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的读物来学习。这对于培养边边的思辨能力非常有帮助。可以说,边边最后能上清华,跟这种阅读和学习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边边说,上海的高考卷子作文一向很有深度。绝对不是坐在考场上30分钟就能够想出来的,必须依靠长期大量的学习、阅读和积累。

边边的很多优等生同学,也都在高中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大学里的课程,这么做有一个好处,能让他们从更高的视角来俯视当前所学的知识点。

跟小镇做题家不一样,边边这样优秀的孩子是通过不断拓宽知识的外延来学习和精进的。他们不会像刷题派那样,采取穷尽法,通过把所有现有的题都做一遍来提高考分。

也许因为一直在学习新的知识,边边并不觉得高三的学习有多苦。她只是在自己平时的学习节奏上,变得更努力一点而已。

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

边边的父母原本也是一对传统而专治的父母。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以边边的成绩,本可以去全市最好的高中读书。可是父母认为那所高中太远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他们希望女儿在离家很近的市重点高中读书。

志愿报上去,边边伤心极了,她跟父母说,为什么我不能在最优秀的学校和最优秀的学子做同学,而要退而求其次呢?

父母也感到很后悔。他们是一对善于学习和改进的父母,从此以后,凡是家里的事,无论大大小小,父母都会跟她商量,询问她的意见。

拥有选择权能让一个人变得更自信。

很多孩子读大学的时候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是因为从小到大,父母一切都包办好了:考什么大学上什么专业,甚至做什么工作,跟什么样的人组建家庭,全在父母一手掌握之中。

去清华哲学系面试前,边边就已经通过了复旦大学金融系的特招。父母对学校和专业都特别满意:复旦大学离家近,骑车不到半小时。金融系就业选择面也很广。

清华大学虽然好,可一个女孩子要离家这么远,父母很不舍得。况且哲学系就业面也比较窄,父母隐晦地跟边边提了好几次,可以选复旦。妈妈甚至在她去清华招生面试前就表示过,可以不用去面试。

边边喜欢哲学,喜欢清华。父母也给了她充分的选择权。父母对她说,到底选什么学校,选哪个专业,还是得看你自己。

看着00后边边如此自信地侃侃而谈,我又对教育充满了信心。无论竞争变得如何激烈,最终年轻的一代终能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只要父母不捆住他们的翅膀,束缚他们的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