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1986年出品的電視劇《西遊記》是國人公認無法超越的經典劇集。

該劇的拍攝時間長達6年之久,雖然只有25集,在拍攝期間卻歷盡坎坷,光是主角唐僧的扮演者,就換過三位演員。

劇組原來選定的唐僧扮演者汪粵,在參演了4集之後便離開劇組,導演楊潔又選擇了徐少華接任繼續拍攝。

徐少華被香港報刊譽爲“中國第一小生”,因爲主演了電影《精變》而被楊潔看中,成爲第2位唐僧扮演者。

《精變》徐少華在片中飾演的元豐一角,是個憨態可掬的傻公子。雖然當時剛剛出道,徐少華卻憑藉多年的話劇經驗,將角色的特點詮釋得甚是到位。

因此楊潔導演才一眼就看中了他,並認爲他是比汪粵更加適合的人選。可惜徐少華最終也沒能堅持到最後,而是在中途退出劇組,改由遲重瑞接任並最終完成了整部劇集。

遲重瑞雖是“半路出家”,卻一直兢兢業業堅持到最後,因此也成了觀衆緣最好的“唐僧”。大衆對他的印象就是慈眉善目,一副菩薩心腸,很難想象這樣的演員,在參演《西遊記》之前,亦曾飾演過“會挽雕弓如滿月”,“滿腹經綸寫的一手好字”的武將才子。

網友說徐少華版張遼(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見得多了,遲重瑞飾演的武將還真沒見過!還別說,真有這麼一部電影,片名就叫《筆中情》。

而且“小白龍”王伯昭在片中是他的大舅子;“金池長老”程之是他的老丈人。

《筆中情》顧名思義就是以書法藝術爲主題的電影,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卻以書法爲引,由書法帶出人生哲理,呈現中國古文化的含蓄之美。

電影由上影廠出品、蔣迅編劇、顏碧麗執導,其選角、取景、服化道各方面都極其考究,是一部難得的國產電影精品。

01、

故事發生在東晉年間,江南才子趙旭之(王伯昭飾演)聰慧瀟灑、才華橫溢、工於書法,他自視甚高,爲酒店主寫下“江南無雙”的酒幡,標榜自己是“江南無雙”。

太尉齊慎(程之飾演)的長女齊文娟(趙靜飾演)路過此地,看到酒幡上的字,也對趙旭之產生愛慕之情。

正值中秋之夜,齊太尉邀請全城才子到府中觀燈賞月,併爲文娟擇偶選婿。

當晚才子們都到了太尉府中,只有趙旭之不慕權貴,避而不見。

齊太尉見趙旭之缺席,求助於“智囊”徐安民(丁嘉元飾演),徐安民遂以太尉府中有鍾繇真跡引誘趙旭之。

趙旭之聞之果然即刻來到太尉府,他見廳堂上放着鍾繇真跡,爲獲至寶,旁若無人的一邊觀摩;一邊以指沾酒爲筆在地上臨摹學習。

此情景被文娟看在眼裏,對他更加愛慕,齊太尉也非常賞識,遂選趙旭之爲大女婿。

誰知趙旭之卻有一股讀書人的傲氣,不願攀附權貴,搞得齊太尉甚爲不悅。幸得徐安民獻計,先以齊府中書法收藏爲由,將趙旭之留在府中觀書習字,再暗中準備訂婚儀式,想逼趙旭之就範。

臨近訂婚之日,趙旭之得知後竟然偷偷逃走,令齊太尉騎虎難下。

面對府中前來祝賀的賓客,齊太尉亦無計可施,好在徐安民靈機一動,提議改讓趙旭之的胞弟趙皓之(姚培德飾演)與齊太尉的三女兒齊小娟(朱碧雲飾演)訂婚,才化解了眼前的尷尬局面。

趙旭之是個樂善好施之人,他見賣扇子的盧姥姥手中的扇子賣不出去,便在扇子上題字,令扇子打開了銷路。

文娟路過,也買了一把,並對上面的字進行點評,指出字體的不足之處,這令趙旭之大感意外,亦對文娟產生了愛慕之情。

當得知文娟就是先前欲招自己爲婿的齊太尉之女,趙旭之不禁跌坐當場,追悔莫及。

當夜趙旭之就偷偷從後門來到齊府中向文娟請罪,文娟心中竊喜,但表面上還是裝作愛理不理的樣子,她頭也不回地叫婢女傳話,讓趙旭之去求教城中教書的庾夫人(朱曼芳飾演)。

原來庾夫人是趙旭之和齊文娟兩人的老師,也就是說趙旭之與齊文娟是同門師兄妹的關係,也都是庾夫人教下最優秀的學生。但趙旭之早於齊文娟畢業,所以兩人之前並不相識。

齊文娟早已將她的定情信物一支毛筆放在庾夫人那裏,趙旭之得到毛筆之後,便帶着它來到齊太尉府登門求婚。

不料南陵長公主之子護國將軍恆述(遲重瑞飾演)也來到齊府求婚,齊太尉面對兩難的抉擇,在徐安民的提議下,讓兩人當堂比試書法,再由文娟做出選擇。

恆述雖爲武將,其書法卻也有獨到之處,文娟一時間也難做選擇,只好與兩人約定來春再選。趙旭之便在徐安民的陪同下游歷江南,學習江湖諸名家書法,以求進步。

當他得知文娟與他下的約定,是爲了讓他能夠虛心學習,在書法上得到進步時,才知文娟是一片苦心。

於是趙旭之出遊三年,遍歷祖國河山,後經庾夫人的指點找到了庾夫人的妹妹庾大娘(李蓉蓉飾演),由庾大娘的劍法中悟出了書法與劍法都得之於名山大川,如要學好字,功夫在字外的道理。趙旭之終於頓悟,自創一套龍飛鳳舞的草字。

待到約定的日子,趙旭之和桓述再次來到齊府比試書法,這回趙旭之的一套自創書法震驚四座,令比賽完全失去了懸念。

這時候桓述的母親長公主(孫景璐飾演)卻突然駕臨,她一意庇護自己的兒子,要以勢力強行促成婚事。

在場的評委卻不願屈服於長公主的淫威,還是一口咬定趙旭之的書法比桓述更加出色,而桓述也不願意娶文娟爲妻,原來他早已和文娟的二妹玉娟(張薇飾演)互贈寶劍定情。最後還是徐安民爲長公主獻計,讓桓述和玉娟成爲夫妻。

趙旭之與齊文娟歷經坎坷,終於走到了一起。而桓述和齊玉娟、趙皓之和齊小娟,也各自配成了一對。

電影的最後趙旭之和文娟又來到了竹林的酒肆,趙旭之取下了以前自命不凡的“江南無雙”酒幡,兩人也相視而笑。

02、

遲重瑞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他有點大器晚成,出演本片時已經30歲。但他身高達到180cm,高大威武,眉宇間透着一股英氣,其形象氣質甚佳。

他飾演的護國將軍恆述雖是片中配角,卻是與趙旭之形式文武爭輝的獨特角色,因此片中也爲他單獨設計很多戲份。

片中大部分時間,恆述都是作爲趙旭之情敵的形象出現的。但恆述雖爲武將,卻溫文爾雅、才華橫溢、風流倜儻,談吐間自帶泰然自若的英雄氣,這些都是趙旭之身上不具備的。

而齊文娟喜歡有才學又學習專注的趙旭之,恆述再優秀她也看不上眼,反而是二妹玉娟對他情有獨鍾。

在徐安民的設計之下,女扮男裝的玉娟化名賈四臻(諧音“假似真”),與恆述會獵於泰山。

兩人比武之後互贈寶劍並結義的情節,明顯借鑑了古典名著《七俠五義》中展昭與丁月華與比武訂姻,並用巨闕劍交換丁月華手中湛盧劍的情節。

恆述彎弓射雁的威武造型,是遲重瑞演藝生涯中難得一見的青年將軍形象。

後來在《西遊記》之後,遲重瑞還演過電視劇《鑑真東渡》中的“過海大師”鑑真,其本人亦一心向佛,已經沒有了這個時期的那種英氣。

遲重瑞的作品不多,自從1990年與大他11歲的中國女富商陳麗華結婚之後,便處於半隱退狀態,不愁喫穿,他也樂得逍遙。

也許遲重瑞正是被“唐僧”耽誤了的氣質演員,如果不是因爲“唐僧”,也許他的戲路會更加寬廣。

反而是“小白龍”王伯昭,在演藝圈的發展一直很好,參演過影視作品近100部,從青年時期一直奮鬥至今。

我們都知道王伯昭在《西遊記》中飾演的小白龍雖然同是取經團隊中的一員,卻通常是以馬的形態出現,王伯昭本人僅參演了其中2集。

但王伯昭在本片中卻是絕對主角,且剛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他意氣風發,將趙旭之的桀驁不馴、狂放不羈,又心地善良、坦誠直爽的性格特別詮釋得非常到位,讓人覺得他就是趙旭之,趙旭之就是他。

王伯昭也因爲電影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後一直用功苦練,至今已30多年,練就一手好字。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此勤奮的王伯昭,才能夠一直保持狀態,至今仍然活躍在影視圈,塑造了一個個經典角色,在《西遊記》劇組中,無疑是較爲成功的一位。

《西遊記》中還有一位演員,在第6集《禍起觀音院》中扮演觀音院院主金池長老的程之,飾演片中的太尉齊慎。

對比金池長老那貪婪成性的搞笑形象,片中的齊太尉要顯得莊重嚴肅了許多,要不是查了演員表,還真不敢確認就是他。

據說爲了展現角色的風采,程之借鑑京劇表演的技巧,自己設計了齊慎這個人物的舉止。

程之借用戲曲表演中常見的人物神態,大大增強了齊太尉的喜劇色彩,像這種願意爲了角色苦下功夫的優秀演員,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程之老人早在1995年2月14日就因爲心肌梗塞病逝了,享年69歲。他的音容笑貌卻一直保存在參演過的那些影視作品中,讓我們能夠通過這些作品,一睹程老當年的風采。

03、

電影改編自蔣迅創作的故事《竹林會》,書法家趙旭之這個人物是古代那些成名書法家的結合體,他的名字就是取自趙孟頫、張旭和王羲之三位書法家的名字。

趙旭之練字的情景,也有借鑑三位書法家的成名故事。

導演顏碧麗在拍攝時,想到了王石谷創作的《風雨歸舟圖》,她希望電影能夠呈現畫中那種古樸典雅、既含蓄又簡練的藝術效果。

她力求從細微處還原歷史的原貌,展現古代文人的獨特韻味,因此我們纔看到了這樣一部從故事到畫面都盡善盡美的作品。

電影中呈現的“美”有如下幾個方面:

電影的歷史背景爲東晉,其建築帶有漢魏風格,而服化道亦具有渾厚古樸的魏晉特色。其外景地則是在紹興的東湖,80年代那些景色都還未曾被開發,山水的美景也爲電影增色不少,這些是服化道與場景之美。

導演顏碧麗在選角時,要求演員的體態、形象與氣質都要接近角色的形象,王伯昭、遲重瑞、張薇和姚培德這些都是剛剛畢業的新人,卻因爲形象符合要求而被選中。演員們也都非常用功,王伯昭和趙靜都爲了角色勤練書法,趙靜還習得古琴技藝。

正是由於這些青年演員的努力,才成就了這部電影。在看片過程中,小編不只一次讚歎主演們的顏值之高與氣質之優雅,這些都是電影呈現的角色氣質之美。

電影雖是以趙旭之、齊文娟兩人的愛情爲主線,但電影的主旨卻並非在於愛情,而是以書法這種中國傳統文化技藝爲載體,用趙旭之的成長故事,詮釋“滿招損、謙受益”、“行萬里路,破萬卷書”這些人生哲理,這是電影展現的主題之美。

趙旭之雖爲布衣,卻不慕權貴、不求名利,以德行自守;齊慎雖貴爲太尉,卻能禮賢下士,招婿時不貪慕富貴,只看對方品行才學;書法比試時在場評委及讀書人在長公主的壓力下依然力挺趙旭之。

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展現出了古代讀書人“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的特性,給銀幕前的觀衆以積極的正面教育,這是電影還原的古人品行之美。

正是因爲這“四美”,讓這部96分鐘的國產電影充滿了浪漫的情調與青春的氣息,令觀衆有耳目一新之感。遲重瑞、王伯昭和程之三人正是因爲《筆中情》而得到了參演當年的大製作《西遊記》的機會。

如今這部電影也成了“遺落”之作,目前國內並沒有藍光修復的版本,只有大聖文化出品的DVD版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