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省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現場總結會

在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召開,

這不僅標誌着我省47家中心衛生院

已如期全面完成升級建設任務,

也標誌着我市在加快提升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面,

取得了豐碩成果。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一路向前

紫金縣藍塘中心衛生院(現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是我省47家中心衛生院之一。2006年畢業後,該院普外科醫生賴鐵鋒在河源當地工作至今,也見到了許多患者因爲醫療環境簡陋、技術水平落後而外流到深圳、惠州等地就醫。“這不僅會延誤他們的最佳治療時間,還會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讓賴鐵鋒印象深刻的是,前幾年有一位因車禍導致下肢骨折、骨頭外露的重傷者,無奈當地技術條件有限,最終只能多花費1個多小時轉到惠州市區一家醫院進行搶救。這也直接導致傷者失血過多,進入ICU病房,所幸最後救回來了。

這件事也成爲賴鐵鋒心中的一個疙瘩。如今,他可以自信地說:“醫院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絕對可以讓這類患者得到及時優質的治療。”紫金縣藍塘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爲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是全省“十三五”期間集中建設47家縣級醫院中的一間,按二級醫院標準設計。新建成的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坐落在紫金縣藍塘鎮砂塘村南山水橋,佔地3.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牀位200張,設內科、外科(腔鏡外科微創中心)、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發熱門診、血液透析科、皮膚科、口腔科、中醫科、醫技科、中西藥房、公共衛生科預防接種門診等科室,已成爲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爲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服務區域覆蓋毗鄰兩縣五鎮,服務人口約20萬人,衛生技術人員達220人。尤其是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全力幫扶下,醫療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現能開展泌尿、普外、婦產、肛腸等傳統及腔鏡微創手術,同時藉助遠程醫療,實現了省、市、縣、村、病區同時進行會診。可爲羣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防融合模式的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

同時,這樣的改變還發生在東源縣船塘中心衛生院(東源縣第二人民醫院)與龍川縣麻布崗鎮中心衛生院(龍川縣第二人民醫院),隨着在院容院貌、設施設備、專業人才等方面的持續提升,我市基層醫療機構在技術水平的全面升級,平均能夠治療近1400種病種、開展100餘種手術和診療,爲城鄉居民就近看病就醫提供了便利。

居民看病放心更貼心

“接下來要多注意運動,但要量力而行,讓傷口慢慢恢復。”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骨外科首席專家陳庠侖細心叮囑患者。該患者是一名工人,不久前在施工中不小心被電鋸割傷右腿,創口較深且感染較重。在以往,這樣的傷情只能在該院簡單包紮後轉院。

據瞭解,2017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把強基工程項目建設作爲重要民生實事來抓,在省財政投入15.6億元的基礎上,市、縣投入20.37億元,全力推進強基工程建設。3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順利完成並投入使用;1200間行政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和8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完成了縣級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和遠程醫療平臺建設。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以點帶面大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通過推行“六統一”管理、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整合、基層衛生機構一類供給二類績效管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信息化建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平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已初見成效。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人民羣衆就近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市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將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着力解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就近滿足人民羣衆基本醫療服務需求,讓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更好地惠及廣大基層羣衆。

全媒體記者| 彭茂洋

編輯| 謝芳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