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爲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隨着德國吞併奧地利,閃擊捷克、波蘭後,英法兩國纔開始有所恐慌,他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它們制定的《凡爾賽條約》壓制下的德國了。

事實上,德國在進攻法國之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法國陸軍的軍事實力可謂是瞭如指掌,而法國對德國的軍事實力還只能通過德國閃擊波蘭而所知一二,德國纔有機會在英法兩國面前大做文章,我們都知道德國在閃擊波蘭後便迅速謀劃向法國動手,德國當時的策略是進攻西歐,陳兵百萬進攻荷蘭、比利時,這讓英法兩國的視線聚焦於荷蘭,英法甚至派重兵與德軍在荷蘭糾纏,豈料德國的目標並不在此,希特勒密令德軍繞道比利時與法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出現在了法國的背後,接下來的戰鬥我們都清楚了,英法聯軍一敗塗地,逃至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潰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那麼,德國與法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德國爲何不直接進攻法國本土,而是處心積慮密謀了這樣一個大騙局,轉了一個大彎間接進攻法國呢?是軍事實力不夠,還是擔心法國在邊境線上佈置重兵呢?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佈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何土木防線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進攻面前貌似都不足爲慮,然而馬奇諾防線可絕不僅僅是土木防線,它是耗費了法國50億法郎,12年的時間潛心修建的專門針對德國報復進攻的偉大工程,全長390多公里,不僅僅擁有堅不可推的混凝土工事,在各個掩體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巨型火炮,當然既然是防線,法國早就爲德國坦克集羣設置好了反坦克壕、路障等多種針對措施,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非常放心。

這條防線的確讓希特勒大傷腦筋,雖然他堅信德國的鋼鐵洪流一定會衝破馬奇諾防線,但是勢必會在那裏耗費寶貴的時間,德國能在短時間內稱霸歐洲,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利用閃擊的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敵人以重擊,如果德國的坦克被困在馬奇諾防線數日,將失去閃擊的機會,英法部隊也會有足夠的時間來對德國進行一系列的反擊,這對當時的德國處境非常嚴峻。

早在進攻波蘭之前,希特勒早就對突破馬奇諾防線有所準備,他命令西線部隊進攻荷蘭與比利時,當時的英法兩國並沒有看清楚希特勒的真實目的,當波蘭被攻克,德國對法國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希特勒才命令位於阿登森林附近的中路集團軍羣迅速穿越阿登森林進入法國境內,巧妙地繞開了馬奇諾防線出現在了英法部隊的後面,而此時的法軍目光依然聚焦於馬奇諾防線對面的東路集團軍羣,妄想着希特勒可能會用古斯塔夫巨炮猛烈轟擊馬奇諾防線,等回過頭來已爲時已晚。

戰前曾有人質疑馬奇諾防線的意義,固若金湯的防線固然會阻擋德軍的進攻,然而法軍過分依賴馬奇諾防線,當德軍一旦突破了馬奇諾防線,法軍勢必會失去最後的依靠,軍心渙散,潰不成軍,戰鬥的結果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當德軍神奇地出現在英法聯軍的背後時,可以想象兵敗如山倒的場面。

在德國進攻法國的過程中,法國部隊被德軍俘虜的還是佔大多數,只有在荷蘭與比利時防禦德軍進攻的一小部分跟隨英軍撤退到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爲悲壯的大潰退,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馬奇諾防線固然是防禦德軍的一道堅實屏障,但是完全依賴卻是弊大於利,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號稱是世界上第一陸軍的法國沒有憑藉這道屏障,與德軍硬碰硬的進行一番較量,也絕不會落下個短短時間便被滅亡的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