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起點,嚴格意義上講要從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兩國正式對德宣戰開始,然而事實上,英法兩國對德宣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並沒有對德國進行有效的軍事措施加以遏制,反而讓德國進一步將波蘭吞併,接下來德國的矛頭直指法國,然而在此之前出現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那就是戰鬥並未打響之前,敵對的雙方在荷蘭、比利時互相對峙,卻並未爭鋒相對,甚至比較友好,大戰在即這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在電影《戰馬》中就有這樣一組鏡頭,戰鬥的雙方爲了挽救一匹深陷戰場的戰馬,分別冒險互助最後還以友好的方式解決了戰馬的歸屬問題,另外二戰中還流傳下來一個神奇的故事,德國海軍佈雷,英軍掃雷的故事,說的是德國在自己的海域內佈置水雷防止英軍艦隊進攻,他們非常準時的在每週一三五埋下水雷,而英軍則在二四六進行排雷,這樣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然而突然有一天英國沒有按時排雷,結果第二天德國佈雷艦被自己佈下的水雷炸沉了,德國士兵紛紛落水,幸虧被附近的英國船隻救起,德國士兵還痛罵英國海軍不按套路出牌。

這在殘酷嚴謹的戰爭面前,增添了很多搞笑的色彩,然而在現實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的確上演了這樣“和諧”的一幕,那就是德國的西線戰場,雖然當時英國和法國已經對德宣戰,但是英法還是各懷鬼胎,不僅對波蘭戰事持消極態度,就連英法兩國之間也存在誰先進攻德國的矛盾,於是在西線戰場上,雖然戰爭雙方都陳兵百萬,但誰也未能主動進攻,德國的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等東線戰場波蘭覆滅之後,下一步就是西線戰場。

那麼對峙的雙方“友好”到什麼程度呢?就和電影《戰馬》鏡頭中一樣,雖然對峙雙方陣地之間佈置了很多鐵絲網、暗堡、機槍口,然而基本上都是擺設,雙方戰士可以自由穿梭,當然也不能盲目地進入敵方的陣地,暗堡機槍默契的啞火,一位英國的戰地記者在英法陣地前就曾經清晰地看到一位德國士兵大搖大擺的進入英法部隊機槍的射程內取水,當時他非常疑惑,採訪英國的機槍手爲何沒有開槍,這位機槍手竟然解釋道,如果他開槍那麼德國士兵也一定會開槍打他們的。

不得不說,此時的兩軍對壘沒有了戰爭殘酷的肅殺氣氛,反而增添了很多滑稽的色彩,但是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其實在東線戰場波蘭未被攻克之前,希特勒巴不得英法這樣與德軍對峙,這給了他足夠的時間,相反英法兩國非但沒起到威懾德國的作用,反而使希特勒認爲英法兩國不敢輕易出兵,膨脹了他稱霸歐洲的野心,就這樣一直到波蘭全部淪陷。

按理說希特勒的進攻中點應該放在西線了,然而他還是充分利用了這段對峙的“蜜月期”,趁英法兩國焦點渙散,從東線調集了百萬部隊,一面與法軍隔着馬奇諾防線對峙,一面偷偷繞道比利時的阿登森林,從據守馬奇諾防線的法軍和與德軍西線對峙的英法部隊中間迅速穿插,攻入了法國境內,英法部隊頓時大亂,法軍大部分被德軍俘虜,而西線的英法殘餘部隊迅速後撤,到達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潰退-敦刻爾克大撤退,要不是希特勒一時疏忽,英法後撤部隊也將被殲滅在敦刻爾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