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美國賽車場的傳奇人物卡羅爾謝爾比踏入了一個充滿未知數的賽車領域,他接下了一顆燙手山芋:即是帶領着福特的GT40車隊在耐力賽中獲得勝利,同時他需要在美國本土的SCCA賽事中,確保Cobra賽車不被積極精進研發的科爾維特們超越,並且他還要提防邁凱輪謠言將打造的7公升級Can-Am賽車奪下優勝主導權,卡羅爾謝爾比同時投入了多項賽車領域,確實沒有太多人可以在他面前誇耀自己有多麼熱愛賽車。

面對強大的邁凱輪對手,謝爾比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先前已經通過英國的John Cooper合力打造了Shelby-Cooper King Cobra賽車,而這次他找上了Alejandro de Tomaso,希望德托馬索能夠協助製造一輛足以稱霸Can-Am賽事的強力賽車。一羣明星團隊就此成立──由謝爾比主導研發計劃,德托馬索負責工程設計,外觀則是交由Shelby American的工程設計師Peter Brock設計,流線的車體最後是委託了Fantuzzi建造──P70賽車計劃在啓航的同時就充滿了各種傳奇要素,其中P70的名稱是因爲德托馬索使用7升的V8引擎驅動。

但這個聽起來叱吒風雲的名人團隊遭遇卻是波折重重,首先由於成員理念相左導致進展遲緩,再加上極不靈活的時間規劃,謝爾比因投入GT40的研發項目而無暇顧及Can-Am系列,最終Peter Brock打包離開團隊,謝爾比逐漸淡出,P70計劃在車輛完工之前就已宣告終止。

暫且讓時間軸先移回1964年,在Peter Brock所設計的巨大且流線的Shelby Daytona Coupe取得優異戰績之後,他終於能夠憑藉規則更寬鬆的USRRC和Can-Am賽事來實驗更激進的設計,寬鬆的規則不僅可以在賽車工程方面打破傳統的限制,同時在美學上也能夠創造新境界。

Brock在P70身上實驗性的安裝了可調尾翼設計,此舉可夠同時讓車尾高度降低,且不影響風阻表現;而感謝寬鬆的賽車規範,車輛的流體設計以及擋風玻璃的高度都可以自由大方的發揮創意。Brock爲P70安裝了一對後輪罩來減少風阻,環繞式的擋風玻璃則是儘可能降低高度,藉助來自意大利的coachbuilder Fantuzzi的巧手,蜿蜒曲折的擋風玻璃與車體巧妙的融爲一體,P70不僅在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表現鏗鏘有聲,以美學觀點來說也完全不會輸給同時代的跑車設計。

而在工程技術方面,德托馬索本人雖然早在1951年就在賽車場闖蕩奔走,但他所建立的品牌卻一直要到1965年才真正的打造出第一輛產品──Vallelunga,P70計劃中使用的脊樑式底盤便是挪用了Vallelunga的設計手法,其中作爲動力來源的Gurney-Westlake 289福特V8引擎與變速箱,也扮演着車身結構的重要角色,動力總成四周則是直接連接着懸掛系統。

而德托馬索會採用自己修改的526匹馬力Small Block V8引擎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爲他所設計的脊樑式底盤無法承受排氣量更大的7升Big Block賽車引擎重量,然而當時福特原廠並不願意答應德托馬索的要求,將原本鑄鐵的引擎改以輕量的鋁合金製作。而最後,非常遺憾的是德托馬索所修改的這顆289 V8引擎未能成功達到設定標準,而他在企劃起草的就期望搭載的7升V8引擎並沒有誕生,這也是P70計劃最後失敗最大的因素。

由於謝爾比從1964年開始就忙碌奔波於GT40的研發計劃,他與德托馬索漸行漸遠,讓P70的研發計劃兀自耽擱,也讓Peter Brock與謝爾比的情誼產生了嫌隙。最後德托馬索纔在1965年憑藉設計工作室Ghia的協助,將這輛原型賽車完工,並且在同年都靈車展中,把竣工的P70改名爲Ghia-De Tomaso Sport 5000列於Ghia展區發佈,而Ghia在不久之後被德托馬索品牌收購。

毫無意外的,P70在車展中得到許多觀衆的注目,連帶着德托馬索新款外觀浮誇的性能跑車Mangusta也得到了不少車迷討論,Mangusta車名來自食蛇的獴,寄託着德托馬索渴望打敗謝爾比的眼鏡蛇王Cobra的心願。

在P70的展示任務結束之後,這輛原型賽車被收藏在德托馬索位於意大利摩德納的工廠中,一直到2004年才重見天日。由比利時賽車手/賽車記者Philippe Olczyk在鑽研德托馬索生平時發覺,通過設計師本人Peter Brock的證實,這輛車的存在才又再度曝光。P70是Can-Am時代最絕妙的聯合作品,也是德托馬索品牌歷史中最驚奇又遺憾的一個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