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魚

來源:城市戰爭(ID:sunbushu123)

最近一段時間,各省陸續發佈十四五規劃建議,不少省份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強省會”概念。

山東發佈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濟南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貴陽“強省會”五年行動,加快構建以黔中城市羣爲主體,貴陽貴安爲龍頭,貴陽—貴安—安順都市圈和遵義都市圈爲核心增長極。

廣西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提出,大力實施南寧強首府戰略,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共建北部灣城市羣,建優建強北部灣經濟區,揚起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龍頭。

福州亦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與此同時,福州還實施“零門檻”落戶新政,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福州落戶。

廣東省在《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到,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並提出支持廣州強化省會城市功能,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建設上新水平。

可以說,過去10年,武漢、成都、鄭州、合肥、西安等強省會崛起的成功經驗,讓一些“弱省會”城市深受啓發,相信這也是濟南、貴陽、南寧、福州決心實施強省會戰略的信心來源。

分析過去10年的城市數據,亦清晰地指向一個事實:省會城市全面崛起,以及計劃單列市(深圳除外)、強地級市(無錫佛山東莞)的相對失落。

下面結合人口、GDP、資金吸附能等指標來梳理一下各主要城市,並且把時間緯度拉長至十年,看看哪座城市進步最大?

01

GDP和人口增長排行榜

近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2019年29個主要城市十年的人口增幅以及GDP增幅,儘管不是具體的增長數值,但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

下圖爲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的29個大中城市人口、GDP漲幅數據,僅供參考:

29個主要城市十年人口增幅前十名爲:

1、合肥(60.57%)2、東莞(54.30%)3、深圳(50.79%)4、廣州(48.10%)5、鄭州(37.64%)6、佛山(36.05%)7、濟南(33.39%)8、成都(28.87%)9、杭州(27.90%)10、天津(27.17%)

29個主要城市十年GDP增幅前十名爲:

1、合肥(347.61%)2、成都(277.84%)3、重慶(261.50%)4、福州(260.68%)5、武漢(251.09%)6、鄭州(250.30%)7、西安(242.18%)8、南京(231.66%)9、深圳(228.33%)10、南通(226.63%)

結合人口和GDP增幅,哪些省的強省會戰略成效顯著?至少有合肥、鄭州、成都這三個省會城市表現突出。

當然,這裏有一些細節也必須要提一下,比如GDP增幅較快的合肥和成都兩個城市,在過去10年間都採取了合併周圍縣市的情況,合肥代管了巢湖,成都代管了簡陽,用擴容的方式也可以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即便不擴容,合肥、成都的進步依然很大。

下面這組數據就更直觀了。

過去10年,成都、武漢成功擠進TOP10陣營,長沙、鄭州、西安、合肥等省會城市的排名亦顯著提升,而無錫、青島、佛山、大連等城市的排名普遍下降。

從名次上升幅度來看,過去10年,合肥上升20名,是主要省會城市中上升幅度最大的。

02

城市吸金能力

還有個指標叫資金總量,就是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簡單理解可以是城市的吸金能力,下面是米筐投資統計的42個大中城市10年的資金總量排名變化情況,數據僅供參考:

看10年的城市資金總量變化,上升名次最大的城市是:長沙上升9個名次,合肥上升7個名次,鄭州、貴陽上升6個名次。

這裏再結合前面的GDP、人口增幅數據來看,再次說明合肥、鄭州的數據比較亮眼。

下面是42個大中城市10年資金具體漲幅情況:

圖源:米筐投資

從42個大中城市的10年資金總量漲幅來看,深圳一騎絕塵,超過其他所有城市,增速達到395.6%。其次是貴陽、合肥、拉薩、長沙、南昌、鄭州、重慶、蘭州、武漢、廈門、南寧、東莞、成都、南京等城市。當然,若只看最近2年,杭州資金增幅接近20%,超過深圳,位於全國第一。

也就是說,從10年的資金增幅來看,合肥、鄭州、成都等城市也依然是名列前茅,各項數據都比較能打。

03

人口流動背後,有兩大重要因素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在吸引人口流動方面,有兩大重要因素:

一是城市的民營經濟活躍度,還有個體經濟活躍度,決定城市能不能夠提供更多的工作機遇?第二是,城市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越多,意味着城市競爭力越強。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與居民幸福感有密切關係。

根據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前十名城市爲:上海、蘇州、北京、杭州、廣州、寧波、南京、紹興、深圳、嘉興。目前來看,合肥、鄭州、成都在人口、經濟數據上進步明顯,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下面是搜狐城市統計的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百強榜單,數據僅供參考:

圖源:搜狐城市

04

同等體量的城市對比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數據,這裏整理一下,把2019年經濟總量相當的城市,拿出來對比一下:

這裏把2019年GDP超過9000億元以上的城市劃分爲4檔:

第一檔,GDP大於2萬億的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

這一檔裏,我們看到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不僅基數大,而且增長也很強勁,10年來人口增長幅度均超過20%,10年來GDP增幅均超過150%。北京、上海近年來屬於主動控制人口規模,即使這樣的情況下,人口增幅依然超過20%,而且北京、上海受高等教育的人羣數量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人才數量也是領先水平。

廣州、深圳不僅在一線城市裏麪人口增幅較高,而且在全國也分別處於第四和第三的位置,另外東莞處於第二、佛山第六,可以說大灣區的主要城市在人口增幅上面都是名列前茅,再次印證了大灣區的經濟密度之高、民營經濟之活躍,這些纔是吸引人口流入的根本。

再來看重慶,在超2萬億GDP這一檔裏面,GDP增幅最高,10年增長261.5%,在主要城市裏面增幅第三高,人口增長方面不算突出,但也達到9.28%。

第二檔爲GDP在1.5萬億~1.99萬億的城市,分別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這一檔裏面所有城市數據都很強,尤其是成都兩項都是增長最多的。

第三檔爲GDP在1萬億~1.5萬億的城市,有天津、南京、寧波、無錫、青島、鄭州、長沙、佛山,鄭州數據最爲亮眼,兩項都是領先。

第四檔爲GDP在9千億~1萬億的城市,分別是: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如果沒有疫情的話,這些城市都有可能進入萬億俱樂部。從10年數據看,合肥的人口、GDP增長最爲突出。

05

小結

結合人口、經濟總量、吸附資金能力這幾個方面來看的話,除了四大一線城市的超強實力之外,合肥、鄭州、成都表現最爲突出,進步最大,其次武漢、南京、杭州、重慶、長沙也進步不俗。

再談談對合肥、鄭州、成都的一些比較淺的印象,近年來成都給人的印象就是消費能力很強,且常年霸榜新一線城市排名榜首。

鄭州今年的房地產市場頗受市場關注,房價橫盤或是微跌,原因就是鄭州近年來新房的供應量較大,但是鄭州人口腹地大,又是強省會,未來值得看好。

合肥被稱爲最敢“賭”的城市,據公開信息: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投資面板,投了京東方,最後回報100多億;2011年又拿出100多億投資半導體,投了長鑫/兆易創新,再次獲勝,上市估計浮贏超過1000億;2019年,又拿出100億投資新能源,投了蔚來,結果大衆汽車新能源板塊落地合肥 ,此外還有合肥與中科大互相成就的那一段佳話。

“合肥十年來進步最大”、“合肥超強的投資眼光”、“重慶GDP有望晉級第四”、“杭州近年來資金吸附能力第一”,“成都地鐵里程晉級第四”等等現象,對中國城市發展來說都是一種積極的信號,讓城市之間形成一種鯰魚效應和良性競爭,相互激勵、共同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