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領域要聞一直是高校強基計劃、綜合評價等特招筆面試考察的主要方向。今天,自主選拔在線團隊給大家總結一下2020年那些影響深遠的科學瞬間,讓大家提前學習起來!

《環球科學》雜誌近日在專家顧問團隊和優秀學術媒體的大力支持下評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

01新冠疫情改變世界面貌

疫情從2019年末開始,隨後迅速席捲全球,深刻影響着這個星球上的所有個體。在新冠疫情中,各國科學家團結一致,展現了現代科學的強大力量:疫情初期,我國科學家迅速測序並共享新冠病毒RNA序列;多國團隊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到一年以內。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人類在面對全新病原體威脅時的不足: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團結試驗”宣告失敗,我們至今沒有找到對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在一些國家,科學的聲音不斷被忽視,不到位的防控使得疫情持續加速蔓延。在全球超過7000萬人感染、160萬人死亡的今天,我們仍然難以預測這場疫情的最終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科學界與公衆共同努力,才能最終遏制疫情。

02人類通過“嫦娥五號”再次帶回月球樣本

2020年12月17日,攜帶着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着陸,標誌着“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奏響了我國探月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個音符。這枚於11月24日發射升空的探測器在抵達月球軌道後,向位於月海的呂姆克山脈成功釋放着陸器。後者結合使用鑽探取樣和表面抓取兩種方式,取回了1731克月球岩石及土壤樣本。這也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這些樣本有望填補此前月球樣本的空白時間段,構建更加完整的月球演化歷史。

03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

在距離首次發現超導現象100多年後,人類首次見證了室溫超導的誕生。2020年10月15日,《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內華達大學等多個研究單位合作完成的室溫超導實驗結果。研究通過光化學合成,在超導材料硫化氫體系中摻雜碳元素,實現了在287.7K(約15℃)下的超導。這代表人類向長久以來的目標——創造沒有電阻的高效電力系統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次的實驗條件仍然苛刻,必須給超導體施加267Gpa的高壓(相當於200多萬倍標準大氣壓)才能實現室溫超導。儘管其距離實際應用還有遙遠的距離,但已經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物理學家追尋了一個世紀的能源效率“聖盃”曙光初現。

04新一輪火星探測季開啓“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年夏季,兩年一度的“火星探測窗口”再度開啓。7月20日,阿聯酋的“希望”號發射升空,拉開新一輪火星探測熱潮的帷幕。3天后,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作爲中國的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計劃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繪製火星的地質結構圖,幫助人類瞭解火星的水冰和磁場分佈。而在7月30日發射升空的美國“毅力”號火星車,除了試圖搜尋火星生命的證據,還將首次在火星上釋放直升機。這3臺火星探測器均計劃於2021年上半年抵達目標工作地點,爲我們揭開關於這個地球近鄰的更多祕密。

05Alphafold解決蛋白摺疊難題

197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里斯蒂安·安芬森(Christian Anfinsen)在頒獎典禮上提出猜想:我們應該能從一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推測出該蛋白的三維結構。這就是困擾生物學家近半個世紀的蛋白摺疊問題。2020年11月30日,曾發佈AlphaGo的DeepMind公司宣佈其算法AlphaFold解決了該問題。兩年一度的蛋白結構預測關鍵評估比賽,需要參賽者利用已知的氨基酸序列預測蛋白的三維結構。在2020年的比賽中,Alpha-Fold一舉奪得90分的高分,達到“解決蛋白摺疊問題”的標準。考慮到蛋白在生命中無處不在,Alpha-Fold的出現將極大地推動各個領域的生物學研究。

06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量子優越性

2020年12月3日,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領銜研發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在運行高斯玻色採樣時,最多成功測量76個光子,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即量子計算速度超過經典計算機。根據目前最優的經典算法,“九章”對於處理高斯玻色採樣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佈的53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和其他量子計算原型機相比,“九章”不需要昂貴的冷卻系統,在室溫下即可運行。這是對量子計算潛力的又一次有力驗證。

07人類首次探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

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是一種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的神祕高能天體物理現象,在2007年首次發現這類信號之後,對於快速射電暴的來源始終沒有定論。一種候選理論認爲,快速射電暴的來源是磁陀星——一種具有極強磁場的年輕中子星。2020年4月28日,一支加拿大科研團隊檢測到了來自銀河系內磁陀星SGR 1935+2154持續時間只有毫秒級的射電暴,其強度是此前磁陀星射電輻射的3000倍。進一步的研究確認,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並表明磁陀星至少是部分快速射電暴的來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三篇論文中,包括一篇由中國團隊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的成果。

08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公佈

2020年3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了由浙江大學郭國驥團隊繪製的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他們通過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測序並分析來自中國漢族嬰兒和成人共60種人體組織樣品的70多萬個細胞,首次從單細胞水平全面分析了跨越不同年齡段的人體細胞種類,並揭示了一個普適性的哺乳動物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細胞分化經歷了一個從混亂到有序的發展過程。這項成果是人類細胞圖譜計劃的一項重要階段性成果,構建出完整的人類細胞圖譜的基本框架。人類細胞圖譜計劃將通過細胞數字化,極大地推動精準醫療和再生醫學的發展,對於鑑別異常的細胞狀態和起源,修復疾病導致的人體細胞、組織受損都具有重大意義。

09澳大利亞嚴重山火造成慘痛生態損失

一輪持續時間、波及範圍歷史罕見的嚴重山火襲擊了澳大利亞,直到2020年3月31日,澳大利亞官方纔宣佈這場持續半年的大火結束。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悉尼大學聯合發佈的報告,這場大火的起火點有15000多個,燒燬的土地面積超過11萬平方千米,近30億隻動物在大火中喪生,其中爬行動物的死亡數佔據了三分之二,另有上億隻哺乳動物和鳥類死亡。除了慘痛的生態損失,這場大火對氣候變化還可能造成更長遠的影響。根據英國氣象局預測,澳洲大火將向大氣釋放4億至7億噸CO2,導致今年全球CO2的排放量比預期高出2%。在澳大利亞大面積成熟森林被燒燬後,我們可能需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等到森林復甦並重新吸收掉被釋放的碳。

10SpaceX實現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

2020年5月30日,美國時隔9年重新在本土利用航天器將宇航員送入地球軌道。這一次幫助美國重拾航天夢的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這也是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此次任務屬於Demo-2演示任務的最後一環,載人龍飛船攜帶了兩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龍飛船在整個任務期間完成了發射、國際空間站對接、脫離軌道和濺落的近乎全自動化流程,並確保了宇航員的安全。11月,載人龍飛船在首次經批准的正式載人航天任務中,運送3名NASA宇航員和1名日本宇航員發射升空,4名宇航員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至此,商業載人航天的序幕也正式開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