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2020年有許多精美的宇宙圖像,其中包括:哈勃望遠鏡發射30週年拍攝的"宇宙暗礁"、太陽特寫鏡頭等。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宇宙暗礁"

哈勃望遠鏡是迄今科學家設計的最重要的天文勘測儀器之一,2020年4月迎來了它的30週歲生日。

爲了紀念這一時刻,天文學家發佈了一張精美太空圖像,呈現銀河系附近一處恆星形成區域。圖中巨大的紅色星雲(NGC2014)和較小的藍色星雲(NGC2020)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之中,大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距離地球大約16.3萬光年。星雲是巨大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雲團,可以形成恆星。

NGC2014星雲中心是一羣明亮的恆星,每一顆都比我們的太陽大10-20倍,該照片被命名爲"宇宙暗礁",因爲天文學家認爲這些星雲就像一個海底世界。近期,英國廣播公司一部紀錄片展示了哈勃望遠鏡精美壯觀的3D圖像,例如:"創造之柱",它是鷹狀星雲的一部分。

採集小行星樣本

2020年,美國宇航局Osiris-Rex任務爲了採集貝努小行星的岩石和土壤樣本,在該小行星上進行了非常危險的操作。據悉,貝努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遺蹟,它們是行星自由漫遊的構成基礎,爲我們理解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如何形成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爲了採集小行星樣本,Osiris-Rex採用一個末端帶有環狀收集腔的長杆結構,飛船降落到貝努小行星表面,當長杆接觸小行星表面時,會噴射氮氣,噴射出來的氮氣會攪動貝努小行星表面,使小行星碎片樣本濺入收集腔。

該操作策略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同時,12月5日,日本在另一顆小行星表面採集到珍貴的樣本返回地球,"隼鳥2號"的樣本艙最終安全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地區。隨後這些小行星樣本將在日本相模原市一處管理機構進行分析。

太陽的特寫鏡頭

2020年1月,夏威夷DKIST陸基望遠鏡觀測到高分辨率太陽表面,該圖像顯示前所未有的太陽表面細節,每個細胞狀的結構大致相當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面積,實際上它們是熾熱、活躍的氣體或者等離子體。

該明亮區域表示物質在上升,中間暗色帶是低溫等離子體下沉的區域,DKIST望遠鏡安裝在夏威夷毛伊島3000米高的Haleakalā火山上。科學家希望利用該望遠鏡觀察太陽的動態變化,從而更好地預測它的能量爆發。這些巨大的帶電粒子爆發會破壞繞地衛星,傷害宇航員,甚至破壞電網。

飛越木星

美國宇航局"朱諾號"飛船於2011年發射,近年來該飛船陸續向地面傳送大量精美的木星圖像,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6月2日,朱諾號第27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到這顆氣體巨行星的旋轉雲。天文學愛好者凱文·吉爾隨後將數據轉換成視頻,其中包含朱諾號近距離經過時拍攝的41張靜止圖像,這些圖像通過數字方式投射在一個球體上,使用一個虛擬"相機"從不同角度提供木星的視圖。

除此之外,這段視頻還展示了木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大紅斑,這實際上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巨大風暴。

星艦飛船測試

SpaceX執行總裁埃隆·馬斯克設計的最新星艦飛船,它有點像科學小說中的火箭飛船,但馬斯克希望能通過這一飛船能將人類傳輸到火星上。

12月份,SpaceX公司測試了首個星艦飛船完整原型,飛船從德克薩斯州南部博卡奇卡發射臺直接發射升空,飛行了12.5公里。此次測試飛行展示了星艦飛船的一些獨特特徵,包括燃燒甲烷的猛禽發動機,以及飛船腹部朝向地球降落,在着陸前翻轉至垂直位置的特殊飛行軌跡。在測試階段中,SN8星艦原型機靠近發射臺的速度有點太快,導致飛船出現馬斯克所描述的"快速計劃外解體(RUD)",實際就是飛船墜毀。

但是此次飛行對SpaceX提供了大量工程數據便於深入研究,有助於工程師不斷改進飛船設計,目前下一個原型機SN9正在發射臺等待發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