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聖泉:IPO“攔路虎”依然存在 上市路前途難測

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濟南聖泉)日前又一次開啓了IPO之路。2014年7月該公司掛牌新三板,而在登陸新三板前後,其曾多次IPO,並多次更換保薦機構,但五次IPO均未能成功。事實上,聖泉集團從2000年就提出了上市計劃,至今已愈20年,可見,其尋求上市的執念一直非常強烈。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聖泉最早脫胎於濟南市下轄章丘區刁鎮的一家鄉鎮企業,這家創建於1979年的鄉鎮企業在董事長唐一林的帶領下,目前涉足鑄造材料、工業酚醛、生物質化工與生物質能源、生物醫藥和建築節能新材料等五大產業。

不過,據覽富財經網瞭解,濟南聖泉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如2019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旗下公司多次受到環保部門處罰,子公司有21家都處於虧損狀態,應收賬款餘額高企,“三類股東”問題一直存在等,這些久未解決的問題均成爲其第五次IPO路上的“攔路虎”。

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 應收賬款餘額高企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度,濟南聖泉實現營業收入588,168.33萬元,較2018年度下降了4.96%;2019年度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130.84萬元,較2018年度也下降了9.93%。對於2019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濟南聖泉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售價根據原材料價格的下降而進行了一定幅度下調,售價下調幅度超過銷售數量增長的影響。淨利潤的下降主要是由於收入減少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增長導致。

合成樹脂及複合材料爲聖泉集團收入的主要來源,正是這項主推產品的收入下降,導致濟南聖泉業績走低。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該公司呋喃樹脂產品收入較2018年度減少2.73億元,降幅達22.12%。而據數據顯示,該產品2019年銷量較2018年增加2111.10噸,由此產生了3019.77萬元收入,但由於單價較上年下降3430.82元/噸,降幅達到23.98%,因此該產品產生的利潤也就此減少3.03億元。

此外,濟南聖泉酚醛樹脂產品、冷芯盒樹脂產品、環氧樹脂產品的單價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別達到12.28%、14.32%、5.24%,而酚醛樹脂的單價下滑也直接導致由該產品產生的收入同比減少5325.00萬元。

收入下降的同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卻在增長。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濟南聖泉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達到4.59億元、2.4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4.85%、12.21%。

除了營收大幅下滑,濟南聖泉還面臨固定資產減值風險。公司應收賬款餘額高企,面臨到較大的減值壓力。濟南聖泉解釋,是因受客戶瀋陽機牀破產影響,致公司2019年主營收入及淨利潤雙雙下降。而瀋陽機牀系的應收賬款問題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濟南聖泉應收賬款餘額高達12.5億元。

多家子公司虧損 因環保問題頻被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聖泉目前有各級控股子公司45家,分佈在山東、吉林、廣東、內蒙古、四川、黑龍江、遼寧、新疆、浙江、安徽及境外,但2019年度,這些子公司中有21家單位處於虧損狀態。

濟南聖泉表示,雖然公司已經建立了較爲規範的管理體系,但隨着經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公司在自身及各子公司層面機制建立、戰略規劃、組織設計、運營管理、資金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如果內部管理不善或行業市場情況發生不利變化,部分子公司可能出現持續虧損的經營風險。

除了業績經常性虧損,其旗下公司還多次因環保問題被處罰。

2015年9月,因固廢處理不規範等問題被通報處理。2016年11月份,濟南聖泉因危險廢物貯存庫無法達到防雨、防風的基本要求,危險廢物標識不全被山東省政府通報處罰。2017年12月子公司聖泉陶瓷因違反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被處理。2019年7月,子公司興泉能源因揚塵較爲嚴重被處罰。

可以說,濟南聖泉的子公司成爲了環保部門處罰的“常客”。而其自己也承認,隨着公司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三廢”污染物排放量將會相應增加,仍然存在因制度執行、業務操作或因意外等情況而導致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並因此導致環保監管部門的處罰或者因被要求整改而限產、停產,顯然會給公司造成一定的損失。

多次更換保薦機構 新三板呆得不舒服

就在濟南聖泉遞交招股書前夕,原保薦機構國泰君安選擇與其終止了上市輔導服務。隨後,濟南聖泉聘請了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作爲保薦機構,並於2020年1月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更換輔導機構僅半年時間就又更換保薦機構,箇中緣由不得而知。

其實,回溯歷史,濟南聖泉在上市過程中多次更換保薦機構早有先例。早在2000年,其就曾啓動首次IPO,當時輔導機構爲華夏證券;2007年,再次啓動上市工作,並改由齊魯證券進行輔導。

2012年,濟南聖泉開啓了公司第三次IPO征程,並一度被納入山東省級重點上市後備資源企業名單中,但最終仍是無功而返。2017年,公司選擇與國泰君安證券簽訂首發上市輔導協議,第四次衝擊上市。隨後,濟南聖泉又選擇由長城證券簽訂輔導協議,第五次上市征程再度開啓。

濟南聖泉爲何頻繁更換保薦機構而終不得果?不得不說還是其企業自身問題較多。

早在2000年,證監會對濟南聖泉上市材料進行復審時,是因爲當時實行“券商通道制”,券商放棄了推薦同樣佔用通道但募集資金少的小型企業,這使濟南聖泉的首次IPO之旅功虧一簣。之後,由於環保政策的嚴格,濟南聖泉的上市之旅一直無功而返。

直到2013年,環保部給中國證監會發了一封回函表示,濟南聖泉目前基本符合上市環保覈查有關要求。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濟南聖泉衝刺IPO條件成熟之時,卻意外地上了新三板,也成爲營收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

登陸新三板後,2015年6月和2018年8月,濟南聖泉分兩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總額達到12.21億元。這一募資規模,在新三板不可謂不大。不過,新三板沒有流動性,買方都是自己的老股東,這讓濟南聖泉呆得並不舒服,也讓其追逐A股IPO的野心再度燃起。

“三類股東”問題懸而未決 股東人數超額問題依然存在

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私募基金,統稱爲“三類股東”。存在“三類股東”的情形,也是聖泉集團A股IPO的主要障礙之一。據濟南聖泉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存在18戶三類股東,合計持股142.90萬股,持股比例爲0.2059%。

濟南聖泉招股書顯示,除四川信託有限公司-皓熙新三板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乾鯤(深圳)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乾鯤1號基金、深圳前海海潤國際併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潤養老潤生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外、水木財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水木財富-新三板4號投資基金因其未提供覈查資料和承諾函,具體情形無法覈實之外,其他“三類股東”的設立和運行不存在槓桿、分級、嵌套情形,符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及其他相關的監管要求。

爲此,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濟南聖泉董事長唐一林就利用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聯合另外11名人大代表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建議》的議案。其中就提到儘快明確“三類股東”作爲擬IPO企業股東的合法資格,儘快推出直接轉板試點或IPO綠色通道,以及關於推出精選層的建議。當時,證監會回覆表示並未在IPO申請即受理階段設置差別性政策,目前正積極研究“三類股東”作爲擬上市企業股東的適格性問題。

不過,即便解決了“三類股東”問題,濟南聖泉面對的上市“攔路虎”也並非就這一個。二十年的上市征途,濟南聖泉還一直面對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困擾”。

儘管2017年3月上交所在《企業改制上市30問》中指出,只要在新三板掛牌的時候,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而掛牌之後,不管是因爲交易還是因爲定增,股東人數超過了200人的可以直接去IPO,不用擔心受到限制。

但這樣的政策說明,卻難以改變濟南聖泉A股上市在股東人數方面的硬傷。

作爲上世紀90年代山東場外市場交易股票之一,濟南聖泉在登陸新三板之時股東數便已高達3563戶,而在其更換成做市轉讓方式後,二級市場交易更爲活躍。濟南聖泉所面臨的股東人數的障礙,短期內很難解決。

此外,其少數股份未確權也可能引致風險。按照《非上市公衆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2013年公司對股東的持股情況公證確權,確權比例達到公司總股本的95.19%。對於未進行確權的股份,公司設立了專門的股份賬戶,進行集中管理。儘管濟南聖泉明確未確權的股份對公司股本結構、業務經營、財務狀況等不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其仍然是一個問題。

以上存在的諸多問題依舊懸而未決,而這也意味着,濟南聖泉再一次的A股IPO之路仍舊懸念重重,覽富財經網也將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