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歷史劇《大秦賦》非常火,很多人不惜熬夜也要追劇。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每個人的聚焦點各不相同,有人關注的是呂不韋的得與失,有人關注的是趙姬的愛恨情仇,但更多人把目光放在嬴政的身上。他幼年時寄人籬下,差點客死他鄉,經歷各種磨難之後,磨練出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成功繼承王位。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舉行冠禮,從此開始親政,成爲真正手握實權的秦王。此時的秦國兵強馬壯,是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其餘六國皆不能與之匹敵。雄才大略的嬴政,重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實施一統天下的戰略。韓趙魏等諸侯國的國君,無不寢食難安,擔心秦軍向他們開戰。

滅六國的過程中,韓國是第一個領盒飯的,而後是趙、魏、楚、燕、齊。韓國之所以第一個被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韓國緊挨着秦國,並且處於秦國東出的要道上,類似於釘子戶;另一方面,韓國的實力太菜,如果把戰國七雄比作同班同學,韓國就是學習最差的一個,也就是所謂的學渣,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韓國肯定第一個被踢出局。

只要腦子不進水,都不想被人按在地上摩擦,韓國肯定也不想被秦國沒掉。但重要的問題是,若是硬拼的話,必然不是秦國的對手,大秦鐵騎所向披靡,別說是韓國,就算齊、楚這種實力不錯的諸侯國,單挑的話也不是秦國的對手。韓國國君心裏很憋屈,打又打不過,賣萌撒嬌也不頂用,如何才能避免滅亡的悲劇呢?

韓桓惠王苦思冥想,經過幾個晝夜的思考,竟然想出一個自認爲非常完美的辦法。當天夜裏,韓桓惠王連夜召見鄭國,交給他一個艱鉅任務,讓他去幫助秦國修水渠。鄭國心裏很鬱悶,甚至覺得韓王腦袋被驢踢了,只是他只敢在心裏想一下,並不敢說出來。

隨後,韓桓惠王解釋道:“你作爲優秀的水利工程師,修水渠是你的強項,我準備派你打入秦國當臥底,無論如何都要勸秦王修水渠,工程搞得越大越好,如此就能削弱秦國的實力。”鄭國終於聽明白了,韓王準備給秦國來一招無間道,既然老大發話了,儘管鄭國內心非常抗拒,但也只能照辦。

作爲正兒八經的工科男,鄭國修水渠的專業技術毋庸置疑,但他不善言辭,更不擅長與人溝通,天生就不是做間諜的料。鄭國小心翼翼的問:“大王準備讓我在秦國待多久?”韓桓惠王微微一笑,拍了拍鄭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具體時間待定,你要做好長期潛伏的準備。”

就這樣,鄭國帶着無奈的心情來到秦國都城咸陽,開啓了間諜生涯。鄭國雖然口才不咋滴,但專業知識過硬,經過多日的實體考察,他建議秦國在管仲開挖一條水渠,如此便能解決關中東部的常年旱災。鄭國給出的方案,具有極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秦王嬴政看完方案,毫不猶豫就批准了。

秦王嬴政任命鄭國爲挖水渠的總工程師,讓他不要有任何顧慮,放開膀子開幹,無需考慮人力財力物力。有了秦王的支持,鄭國彷彿忘記自己的間諜身份了,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夜以繼日研究,晝夜不停工作,幾乎做到了事必躬親,他立志幫助秦國挖出一條極具實用價值的水渠。

沒過多久,秦王嬴政查出鄭國的間諜身份,差點氣得翻白眼,就怒斥鄭國:“我對你如此信任,讓你做了這麼大的項目經理,沒想到你居然騙我。”鄭國解釋道:“政哥,俺對着月亮發誓,作爲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師,俺絕沒有歪心思,純粹是想給秦國挖一條水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俺都忘記自己是間諜這件事了。”

秦王看着鄭國單純的眼神,不再那麼生氣,鄭國又說:“俺向你保證,一旦水渠修建工作完成,對秦國百利而無一害。”秦王嬴政思考片刻,覺得鄭國的話很有道理,不僅沒有殺他,還讓他繼續擔任項目經理。鄭國經過十餘年埋頭苦幹,挖出一條全長三百多里的水渠,使關中的乾旱平原成爲沃野良田,糧食產量大增,爲秦國一統天下奠定堅實基礎。

後來,秦始皇爲了表達對鄭國的感謝,這條水渠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就是世人皆知的“鄭國渠”。若從間諜的修養和成就方面分析,鄭國絕對是不合格的,稱得上戰國時期最失敗的間諜。但是,他作爲一名卓越的水利專家,無疑是令人欽佩的。

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爲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影響非常深遠,意義也頗爲重大。2016年11月,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爲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作爲鄭國渠的總工程師,鄭國也因此名垂青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