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古人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总结出许多简练而形象的语句,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俗语。俗语并没有随着时代改变而消失,足以见得其蕴含的道理之深刻,不逊色于圣贤留下的名言警句。时至今日,俗语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人们在平时的交谈中,经常引用一些俗语。

俗语犹如一坛美酒,放置的时间越长,所散发出的香味越浓厚,尽管有些俗语已经过时,被世人逐渐遗忘,但更多的俗语被保留下来,在生活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跟那些长辈聊天,他们会提到不少非常接地气的俗语,比如“孤房子女傻,闹市出人精”,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一、孤房子女傻

此处的“孤”,可理解为较为封闭的环境,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在较为孤立的环境中长大,与别人接触的很少,容易造成性格孤僻,即使长大之后,也不擅长与人沟通和交流,看起来非常木讷,呆头呆脑。作为父母,都希望子女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的生活,却不太注意教育方式。

这里所讲的“傻”,并非智力有问题,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傻子,指的是孤陋寡闻,与同龄人相比,知道的东西较少。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孩子从小接触的人和事都不多,也不和小伙伴玩耍,久而久之,基本不可能拥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十有八九变得越来越内向,抵触与他人交流。

以前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视都没有的年代,想要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或者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走出去,不要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成语“见多识广”告诉我们,只有见到的外界事物多了,阅历才能更加丰富,视野才能开阔,不至于孤陋寡闻,否则容易与时代脱轨。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并不一定天生就沉默寡言,很有可能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所以,“孤房子女傻”这句俗语的背后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想让孩子成为乐观开朗的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同龄人多接触,多去外面走一走。

二、闹市出人精

这里所说的“人精”,并不是贬义词,是指性格开朗,脑子比较灵活,看起来精明可爱的孩子。如此就很好理解“闹市出人精”的含义了,从小生活在欢乐的氛围当中,不被孤立,轻松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群,经常与这些人打交道,就算原本有点内向,也会慢慢变得开了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接触的人越多,经历的事情也就越多,心智自然也比较成熟,更容易与小伙伴打成一片,甚至说起话来跟男人一般。精明的孩子,往往思想活跃,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注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的方式。等到步入社会之后,遇到困难也不畏惧,更不会想不开。

用心留言不难发现,身边那些从小就古灵精怪的孩子,长大之后的人缘都不会太差,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进入职场后,与领导和同事相处融洽,面对各种关系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自然少不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农村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略显夸张,但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能否成为聪明伶俐、乐观开朗的人,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各位看官,你觉得“孤房子女傻,闹市出人精”的说法靠谱吗 ?不妨留下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