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多少都聽過一些老話,也被稱爲民間諺語、俗語、土語。這些老話形式簡單,用詞也不復雜,一般人都能聽懂,卻蘊含極爲深刻的道理。比如經驗豐富的莊稼漢常講:“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喫飽飯。”意思是說,如果農曆五月晴天多,六月陰雨天較多,十有八九是個豐收年。

除了與天氣有關的俗語之外,更多的是教人向善,或者爲人處世的老話,當形容一個人沒有定力,做事三心二意的時候,會說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勸人不要氣餒,會告訴他“人爭一口氣,佛燒一炷香”。今天咱們介紹的這句農村老話,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東西四不借,借了家破敗”,哪四種東西不外借呢?

一、信用

從古至今,信用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古人云:“人無信,則不立。”如果連信用都沒有了,口碑自然不會好,別人肯定不相信你,一個不被信任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幾乎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一輩子也就到頭了。或許有人覺得,信用並非實物,即使想借出去,也辦不到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有些人在借錢的時候,通常會找中間人做擔保,所看重的就是中間人的信用。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哪怕關係再好,都儘量不要拿你的信用給朋友做擔保,萬一對方耍賴不還錢,或遇到困難無法按時還款,別人就會找你還錢,最後弄得你裏外不是人。爲了不給自己和家人惹麻煩,不要把信用借出去。

二、證件

人的一生,會辦理各種證件,像身份證、駕駛證、結婚證等,尤其是身份證這樣的重要證件,一定不要隨意借給親戚朋友,不管對方給你什麼承諾,都要委婉拒絕。在我們那裏發生過一個真實故事,甲乙兩人是好哥們,整天在一起玩耍。有一天,甲聲稱自己的身份證丟了,因爲辦事需要,就問乙借身份證用一下。

因爲關係很好,乙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一段時間後,警察找到乙的家裏,說有一個案子需要他配合。乙當時就懵了,經過一番調查發現,甲拿了乙的身份證之後,跑到外面犯了罪,他自己跑掉了,卻把身份證遺落在地上。雖然最終證明了甲是清白的,但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能把身份證借給別人,萬一對方居心不良,受傷的是你。

三、錢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誰掙錢都不容易,假如有人開口問你借錢,最好三思而後行。在把錢借出去之前,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對方人品如何,若人品不行,直接拒絕是最好的選擇;其次,對方有沒有償還的能力,若沒有的話,也不能借給他,否則相當於打水漂;最後,對方借錢有什麼目的。

欠錢不還的老賴屢見不鮮,如果你認爲和某人關係匪淺,對他毫無防備心理,毫不猶豫把錢借給他,等到你問他要錢的時候,對方有可能故意拖着不還,找各種理由搪塞。老話說得好,如今欠錢的是大爺,要賬的卻成了孫子,話糙理不糙,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借出去的時候必須慎之又慎。

四、車子

這裏所謂的車子,並不是指自行車、木板車,通常指的是機動車,也就是轎車。現在生活越來好,爲了出行方便,許多農村人都買了小轎車,如此就容易出現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碰到街坊鄰居、親戚朋友問你借車,你會怎麼做呢?不借的話,擔心被別人指責,說你太小氣,甚至在背後到處說你壞話。

但是,如果借給他的話,就要面臨有可能發生的兩個問題。第一,如果對方把你的車子弄壞了,卻厚着臉皮不給你維修,礙於面子,你有不好意思讓他賠償,最終喫虧的是你,還有可能被家人埋怨。第二,萬一對開你的車發生事故,因爲車主是你,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就是所謂的連帶責任,簡直比竇娥還冤。所以,儘量不要把車子借出去了。

綜上所述,農村常講的“東西四不借,借了家破敗”的說法,還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在你看來,還有哪些東西絕對不能借給他人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