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薯片致癌#這個話題,迅速衝上了熱搜榜。

消息一出,家長們瞬間炸開了鍋,開始提心吊膽:

我家孩子就經常喫薯片,這下糟了……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最近發佈了《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對熱銷的15款進口和國產薯片進行了測評。發現了薯片中的丙烯酰胺超標,那這是不是意味着從此就要和薯片說拜拜了?

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慌張。

對此,深圳市消費者委員做出了回應:

原來並未超過安全限量指標!趕緊拆包薯片喫起來壓壓驚!

不過話說回來,有的零食確實不適合小孩子喫。

零食更像一把雙刃劍,喫得好,它幫助孩子補充營養和能量;喫得不好,干擾了規律飲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今天和大家聊聊零食相關的問題,來幫助大家揭開零食的真實面目!

什麼是零食

薯片、瓜子、辣條只有這些纔是零食嗎?Nonono!

零食,通常是指一日三餐時間點之外的時間裏所食用的食品。一般情況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被稱爲正餐食物外,其餘的一律被稱爲零食。

零食,跟食用的時間點有關跟種類無關,比如一般南方人把麪食當做零食,但其卻是北方人的主食。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一日三餐來滿足對營養素的生理需要,沒有必要再去喫零食。但在某些特殊情 況下,喫一些零食對身體會有好處。

孩子爲什麼喜歡喫零食

(1)零食好喫

不管是甜甜的糖果,還是好看又好喫的餅乾。“好喫”是小孩子喜歡喫零食最直觀的感受。就好比大人在面對火鍋、燒烤這些美食的誘惑時都很難控制住自己,何況是小孩子呢。

(2)可以交朋友

大人們有自己的方式去社交,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方法結交好朋友,而零食正是小孩子結交好朋友的好幫手。小孩子去幼兒園或者出去和小夥伴玩的時候,總是想帶一些零食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3)好奇叛逆

好多家長會擔心寶寶會因爲喫零食影響食慾,不好好喫飯,身體營養缺失。於是會很嚴厲的制止他們,而這反而是會引起寶寶的好奇心和叛逆。從經驗而言家裏越是管的嚴,孩子就越喜歡喫零食。

(4)飽腹作用

小孩子都處於長身體的階段,雖然每頓都喫的飽飽的,但是新陳代謝很快的他們馬上就消化了,很快就會餓了。所以在正餐之間,適當的讓他們喫一些健康的零食,可以保證寶寶不用餓肚子。

(5)心理上的愉悅

對小孩子來說,喫零食不僅是餓了想喫東西。更是一種愉悅、欣慰的享受。喫東西會讓人增加幸福感可不是說說而已。

哪些零食可以喫

哪些零食不可以喫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稱,健康零食的標準只有三種,分別是:

水果、堅果和酸奶。

水果能爲孩子提供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酸味水果還能促進消化。

堅果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對孩子生長發育和體質增強有着很大幫助。

酸奶在保留鮮牛奶營養價值的基礎上,在發酵中產生的多種維生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關於不能喫的零食,今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正式發佈《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

《要求》中明確提到,這六類零食,列入國家兒童零食黑名單!

(1)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代表零食:起酥點心、曲奇、威化餅乾、蛋黃派、泡芙、奶油蛋糕、麻花、炸薯條、炸薯片、炸魚、炸雞、洋蔥圈、爆米花、沙拉醬、代可可脂巧克力、冰淇淋、珍珠奶茶…

(2)原料使用經輻照處理的零食

代表零食:蜜餞、果脯、水果乾、方便麪的蔬菜包…

(3)高鹽高糖高油的零食

代表零食:薯片、燒烤、糖果、果汁飲料、榨菜、香腸...

(4)有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的零食

代表零食:方便麪、火腿腸、蜜餞、果凍、冰淇淋餅乾、奶茶、口香糖和薯片...

(5)有安全隱患的零食

代表零食:果凍、年糕、帶籤子的零食、尖銳包裝的零食、硬度崩牙的零食…

(6)沒標出過敏原的零食

容易引起過敏原的食材有:雞蛋、牛奶、堅果、花生、黃豆、小麥、芒果、菠蘿以及海鮮…

代表零食:大多數“三無產品”…

這份“拉黑零食”出臺後,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因爲上述的零食,幾乎涵蓋了日常最常見的幾種。

但並不是所有零食都不能喫,只是要適量並多加註意。

《人民日報》發博稱,下面10種零食,纔是營養專家都不碰的!

怎麼挑選零食

壞的零食某種程度上就像健康殺手,惡意隱藏在天花亂墜的營銷手段之下。

要看清它們的真面目其實也不難,但很多媽媽都忽略甚至根本不知道這簡單的步驟——那就是,看包裝袋上的兩個表:一個配料表,一個營養成分表。

只要看清了這兩個表,一個零食的“品性”如何就盡在掌握。

它是健康“殺手”還是益友,或是隻可偶爾交往的“酒肉朋友”,全都一目瞭然。

閨蜜說:我就是常常忽略的那種媽媽吧。雖然偶爾也掃一眼包裝背面,但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誰知道都是些什麼呢,看不懂也就懶得理了。

其實,你看不懂的那些小字基本都是添加劑,添加劑越多,越不健康。添加劑都體現在配料表裏,配料表一般並不列成表格,只是把其中的配料羅列出來。

看配料表有兩個訣竅:一看排名,二看數量。

排名越靠前證明它在其中的比重越大,數量越多證明添加越多。

舉個例子,比如給孩子選酸奶,

如果配料表的第一項是生牛乳,而且成分佔比99%以上,其餘配料也只是乳酸菌類,那麼這是可以給孩子每天喝的好酸奶。

如果配料表的第一項仍是生牛乳,但後面又緊跟着白砂糖、乳清蛋白粉以及果膠等食品添加劑和食用香精等,那這種酸奶就不要給孩子常喝。

如果配料表的第一項是水、白砂糖、或者奶粉之類,後面又跟着一堆添加劑,這種多半是“酸奶飲料”,營養成分非常有限,趕緊遠離!儘量不要讓孩子喝。

從酸奶的例子我們可以幫媽媽們推導出一個“選貨”訣竅:配料表要短,越短添加劑越少;有營養的物質要排名靠前。

瞭解了配料表的祕密,再來說一下營養成分表。這個表裏除了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還有一項對健康影響很大,但又常常被媽媽們忽略:那就是——鈉含量,它往往標註在表格的最下一層。

通俗來說,鈉含量其實就代表了鹽分高低。

我們都知道高鹽對身體不好,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作爲一個媽媽,你可能會注意在炒菜時少放鹽,但你想象不到,孩子愛喫的零食可能會讓你的“平淡”努力全部白費!

某款魷魚絲的鈉含量高達4504毫克(每百克含量)

不信?來看看零食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表吧。

丁香醫生曾經做過一個高鈉零食榜單,孩子愛喫的薯片、辣條、海苔、牛肉乾、魷魚絲、火腿腸等全部上榜,排名第一的高鈉零食令人大跌眼鏡,竟然是,酸酸甜甜的話梅!(含量高達5905 毫克)

這款甘草梅皇的鈉含量也高達4500多毫克

所以,這個營養成分表是幫媽媽們認清零食真面目的第二件法寶,尤其是最後一項鈉含量,簡直能撕下某些“健康食品”的畫皮。

零食什麼時候喫

關於零食什麼時候喫,各人說法不一,但根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最好與早中晚飯相隔1.5-2小時爲宜。

此外,正餐爲主,零食少量。零食不能替代正餐。

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由於生長發育及活動需要,除一日三頓主食,應給予兩次加餐。但是加餐食物量要明顯少於正餐。

零食不能想喫就喫,孩子的胃就那麼大,如果都被零食填滿,也就沒有空間喫飯了。最好在兩餐中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最好規定一個固定的時間 ,到了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一樣來喫。

其它的時間,就算孩子各種戲精附體哭鬧不止,也不要心慈手軟。

只要控制好量和時間,即便不那麼健康的零食,偶爾“放縱”孩子喫一點,也無傷大雅。

零食應該喫多少

孩子每天除了喫3次小份的正餐最好再有2~3次的零食。喫零食可以分等級。

可經常食用的零食有:牛奶、酸奶、奶酪、新鮮水果、自榨果汁、水果乾、蜂蜜、營養麥片、各類堅果、自制麪包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水果200~350g,每週可以喫堅果50~70g ,平均每天10g堅果。可每週食用2~3次的有:山楂片、海苔、雞蛋卷、布丁(雞蛋和奶黃)、動物餅乾、甜餅乾(鹹餅乾要注意攝入過多鹽)、冰淇淋等;儘量少喫的有:糖果、巧克力、漢堡包、薯條薯片、棉花糖、蜜餞、蝦條、蛋黃派、肉脯、奶油製品、乳飲料、甜飲料、碳酸飲料等。

零食畢竟只是孩子獲得營養的一條次要渠道,不能取代主食,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品種上進行選擇、在量上加以限制。

平時還要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哪些零食對TA的身體有好處,喫後會變得更聰明,身體會長得結結實實;哪些零食屬於“垃圾食品”,喫多了身體就會變成“垃圾桶”等等。

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自己儘量遠離“垃圾食品”,爲孩子做示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