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七场在合肥市政务中心召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汪晖就“十三五”期间合肥市自然资源规划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资源保护能力不断巩固

五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市各类批准建设占用耕地8.65万亩,连续21年实现“占补平衡”。初步完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9.38万亩。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60.82万亩,新增耕地21.0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42万亩。深化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建设。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蜀山区等地先后获得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及国务院大督查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

二、规划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五年来,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全市有8个行政村纳入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占全省一半。完成了综合交通规划中高速公路、快速路、交通发展战略、轨道交通线网的研究工作。

三、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合肥市共获批土地32.69万亩。其中,工业类项目1041个,总面积57466亩;基础设施类项目1244个,总面积160682亩;社会事业类项目973个,总面积39725亩;住宅及其他类项目903个,总面积69074亩,有力保障了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五年来,大力实施城市双修,完成长江路、罍街等16个重点道路和街区精品化改造。夯实城市“里子”,完成编制合肥市综合管廊规划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合肥市的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规划指导和建设依据。完成为期三年的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建设工作,共完成项目128个,长约194.7km。

五、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年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供应居住用地近4万亩,安全稳妥地实施了土地现场并联拍卖、举牌应价+最高限价摇号、举牌应价+最高限价竞自持租赁住房等政策措施。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266.54亩,建设租赁住房3874套、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压缩办理时间、简化办理流程,逐步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同窗出证,即时办结”。2016年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开展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推行“网上办理,不见面办理,24小时不打烊”,全市共办理不动产权证239.45万本。

六、土地管理不断规范

“十三五”期间,治理废弃矿山面积0.88万亩。建成“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连续17年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零伤亡”。

七、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自2019年3月组建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申请材料480项,精简率达63.5%。

回首“十三五”,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较好地履行了部门的职能。站在新的起点,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更加显著、自然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开启合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