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大腳趾就疼得厲害,有時疼得就像猛獸在啃咬骨頭一樣……”“冬天天冷,不愛動,喝水不多,就容易疼起來……”

我們身邊有一些痛風者每到冬天,就會出現無法承受的疼痛,疼得讓人抓狂。在古代,痛風被稱爲“白虎歷節”,而現代人將痛風稱爲“富貴病”,也是繼三高後的“第四高”。

很多人對痛風並不是很瞭解,實際上,痛風會反覆發作,與體內尿酸水平有關。當尿酸鹽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處時,就會誘發關節性疾病,如關節炎、痛風石等,不論哪種,發作時都會很痛。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是痛風的好發季節,主要與兩點有關:

第一:氣溫低,尿酸易沉積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痛風者易發作,與尿酸易在局部沉積有關,從而誘發痛風,尤其是關節處,此處的血液循環較差,易誘發疼痛。

另外,在寒冷的環境下,四肢關節的溫度也會較低,容易使局部受涼,這樣也會使尿酸沉積,誘發痛風。

第二:高嘌呤食物攝入較多

進入冬季,人們爲了緩和,平時愛喫火鍋,而涮火鍋時,喫牛羊肉、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容易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從而痛風易發作。

冬季,痛風好發作,喝二水、忌三食:

1,蘇打水

如果體內尿酸較高,可以適量喝些蘇打水,有助於增加尿液pH值,促進尿酸排泄,還有助於降低尿酸鹽結晶的形成,對痛風的控制很有幫助。

2,淡茶水

對痛風者來說,平時多喝水,對尿酸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可加入一些小植物,喝些淡茶水,如菊苣根、梔子、桑葉等,利於促進尿酸排泄,還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

3,臘肉

冬季是盛產臘肉的季節,但臘肉中含嘌呤較高,如果有痛風史,建議最好不要喫。

4,部分海鮮

海鮮大部分都屬於高嘌呤食物,如果在冬天,有痛風史的人比較貪嘴,喫較多的海鮮,也可能會誘發痛風,如螃蟹、貝殼類等。

5,動物肝臟

實際上,動物內臟含嘌呤都比較高,而動物肝臟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食物,如雞肝、豬肝、牛肝等,對尿酸正常的人來說,平時喫些動物肝臟還利於補鐵。但有痛風史的人,儘量不要喫了。

平時做好4件事,助你穩住尿酸:

1,減肥,控制好體重

實際上,生活中患痛風的人多數都比較胖,所以,最好控制體重,減減肥。研究也顯示,肥胖會限制嘌呤的排出,不利於尿酸的代謝。

另外,偏胖的人不愛運動,喫得又多,這也會增加痛風的發作幾率。

2,戒 酒

很多人進入冬季,爲了暖暖身,都會喝點小酒,但對痛風者來說,酒精好比尿酸的“催化劑”,會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也會影響尿酸的排泄。

所以,最好不要喝酒,戒酒爲宜,尤其是啤酒,避免痛風的急性發作。

3,注意保暖

冬季寒冷,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出門戴好手套、帽子、口罩等,避免着涼。

另外,還可以在睡前適量泡泡腳,利於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助於尿酸在血液中的運行,減緩尿酸鹽結石的形成。

4,不熬夜

熬夜是很多人在做的事,但長期熬夜會使睡眠不足,降低免疫力,還會使內分泌失調,影響體內嘌呤物質的代謝,易導致體內尿酸的排泄,誘發痛風的發作。

所以,一定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保證擁有良好的睡眠,這個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