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國氣溫下降,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事情越來越多,尤其是北方,主要與寒冷刺激血管有關;同時與部分人患有基礎疾病密切相關。

對人體來說,好比一間屋子,而血管就是屋子內各個管路,一旦某處發生堵塞或切斷,就會影響屋子內“人”的正常生活,同樣,如果血管發生了堵塞或出血,也會影響血液的流動,嚴重會危及生命。

而影響血管健康的主要是“血栓”,它好比“塞子”一樣,會堵塞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如腦部、心臟、下肢、肺部等,從而影響血液流動。

冬季,“四肢”出現4種表現,或是血管堵了,別忽視!

表現一:腿腳發涼

進入冬季,很多人不管穿多少,都會感覺腿腳發涼,這時可能是體內氣血虧虛,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全身血液的循環情況。

若家裏親戚有這種情況,要小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下肢,很可能是下肢的血管發生了硬化所致。

表現二:單側肢體發麻

冬季,有些體型比較胖的人易出現單側肢體發麻,甚至出現短暫性不能活動的情況,這時要小心,可能是腦部血管發生了堵塞,中風的前兆,最好去查一下CT。

另外,若下肢出現麻木,伴有腫脹,行動時,疼痛加劇,可能是下肢的靜脈形成了血栓,總之,無緣無故的發麻不可輕視。

表現三:腿腳時不時會感覺痛

入冬後,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出現腿腳抽筋、疼痛等情況,這時,大多數人都會認爲是缺鈣了,但補鈣後,也沒有得到明顯的好轉。

對部分人來說,行走距離比較長時,會感覺腿腳疼,而休息後,就會自行好轉,這種情況是“靜息痛”,要小心下肢血管可能發生了堵塞。

表現四:下肢浮腫

當下肢浮腫時,很多人認爲是腎臟出了問題,但也可能是心臟、肺部出現了問題。

如果出現單側下肢浮腫,還伴有氣喘、胸痛,很可能是肺部血管發生了堵塞,這時應及時搶救,以免危及生命。

在冬季,到了中年,養好血管,做好4件事!

第一:堅持晨起一杯溫水

隨着天氣變冷,人們也變得不愛早起,甚至會有“起牀氣”,但經過一宿的代謝後,身體是處於缺乏水分的狀態,對大部分中老年人來說,早上會有明顯的頭痛、頭暈的情況,這可能是血壓偏高引起的。這時,起牀、洗漱等動作應緩慢,並在刷完牙後,喝一杯溫水,及時補充水分,起到稀釋血液的作用,從而改善全身狀態。

第二:保持清淡飲食

入冬後,人們的活動被寒冷限制,不愛運動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儘量保持清淡飲食,控制好油、鹽、糖的攝入,以免血脂、血壓、血糖水平出現異常。

保護好血管,應重視食用油的攝入,建議均衡攝入,額外補充不飽和α-亞麻酸,它是一種人體必需脂肪酸,需從食物中獲取。

而生活中,富含α-亞麻酸的植物油主要有亞麻籽油、核桃油、紫蘇油等,其中,亞麻籽油中含有的α-亞麻酸含量較高,大約爲58%左右。

每天攝入5-10毫升的亞麻籽油就能滿足人體對α-亞麻酸的需求,這樣有利於調節血脂代謝,還能保護血管,減少堵塞的發生。

第三:避免情緒過度激動

當人的情緒過於過度激動時,全身的血液流動會加快,易使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冬季,應儘量減少不良情緒的出現,如生氣、發怒、焦慮等,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第四: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從養生方面講,冬季應早睡晚起,而現代很多年輕人習慣晚睡晚起,時間久了,會影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還會增加體內毒素的積累,對肝臟也會增加解毒負擔。

另外,長期熬夜易使身體內分泌失調,促使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從而使血壓升高,易誘發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作息上,儘量避免熬夜,早睡晚起,即便做不到,最晚也不要超過12點入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