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美又上了热搜了。

近日,钟美美参加三联生活周刊举办的活动,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他打算未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想做一名演员,一名有文化素养的演员。

微博热搜词条

这不是他第一次表达这方面的志向,只是这次更加清晰、具体。

这个原名钟宇升,今年13岁,还在上初中二年级的黑龙江少年,在这段时间并未停下脚步。他的眼界,显然又有了提升。

对此,除了天赋异禀之外,他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引导也功不可没。许多细节都告诉我们,他的眼界,正是由他家长的格局所造就的。

01

不仅为他遮风挡雨,还教他放眼将来

今年5月份,钟宇升在短视频平台上以昵称“钟美美”的账号,发布了几段模仿老师的搞笑视频。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爆红网络,3天吸粉百万,被网友戏称为“东北麻辣教师”。

钟宇升扮演起老师,不管动作、神态,还是语言、腔调,全部惟妙惟肖。就连知名编剧史航看了都忍不住感叹,称被他“一脚踹回了少年时代”。

史航微博

钟宇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表演都出自他的即兴发挥,没有剧本,没有前期策划,更没有导演,可见他的表演天赋。

但也不能将一切完全归结为天赋异禀,而抹杀掉钟宇升的用心和努力。生活中的他性格敏感细腻,对人观察细致,“天赋”就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养成。

重要的还有,钟宇升的妈妈吴琼女士也一直用实际行为支持他的兴趣爱好:给他推荐合适的模仿对象、留意观察他的创作、关注他出名后的心态问题……等等。

吴琼女士接受新京报采访

在“钟美美”全网大火之际,吴女士首先担心的却是汹涌的网络评论对钟宇升的影响,斟酌之后就让他将账号中的模仿视频隐藏了。

相关微博词条

在这个流量时代,出名就意味着有利可图,而吴女士却并没有为利益得失纠结,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孩子可能承受的舆论压力。

广告商和经纪人蜂拥而至,开出百万年薪,吴女士仍然是果断拒绝,反过来借此教育孩子。

来源:人物访谈节目“出圈”

百万年薪,仿佛唾手可得,钟宇升坦然承认自己“挺心动的”,甚至一度找出通话记录想再联系了解一下。

最终,钟宇升接受、相信、理解了妈妈的选择。他放言道:“我还在学习,如果学习好了,将来不仅仅是一百万,可能是一千万、一亿……”

如果没有妈妈基于长远的判断,以及果断的引导,钟宇升大概很难这么自发地开始期盼、规划未来。

02

家长缺少格局,最终毁掉的是孩子

越是有格局的家长,越懂得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不死板规定方向和目标,但目光一定要放长远。

不管是因为耽于眼前一时得失,对孩子揠苗助长;还是因为溺爱而对孩子放任自流,都只会毁了孩子的下半辈子。

说起因为文艺表演一夜成名的孩子,就很难不想起当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唱成名的林妙可。

来源:“界外实习生”官微

即使现在回看,当年林妙可在台上的天真和可爱依然令人喜爱。

然而在成名之后,对于林妙可的未来,其母亲一直没有明确的计划,既不签约经纪公司来培养她的专业技能、规划她的演艺事业,也没让她回归学校专心成长。

将妙可的未来发展全部寄予在演艺界的林妈妈,自己当起了妙可的经纪人以及造型师,顺着孩子的一时兴趣和天赋表现,带她参加大小演出、接广告商单。

一次又一次次没有进步的文艺演出和广告表演消耗了林妙可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固化她单一的展现童真的表演模式,直到她不再是孩子。

在错误的道路上,纵然林妙可不断付出努力,也难怪到现在歌不成、演不就,文化成绩和个人素养都平平无奇,泯然众人了。

尽管现在还远不能给钟宇升的人生下定论,但与林妙可相比,他无疑走在更理智、更有远见也更值得期待的道路上。

这不仅是因为钟宇升优秀的天赋与才华,更因他母亲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的格局。

关于家庭教育,国际公认的儿童教育研究的泰斗级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有一本名叫《园丁与木匠》的著作。

《园丁与木匠》豆瓣读书页面

在书中,艾莉森·高普尼克将父母分成两种:

一种是木匠型,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理想”模具加工孩子,想要一把椅子,就套上椅子的模具;想要一张桌子,就套上桌子的模具。

另一种是园丁型的,他们擅长修剪和引导,最大限度地保持孩子自由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的同时,让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父母应该是有“胸有沟壑”的园丁,不局限于自己的认知与期望,保持想象力的同时教孩子去想象、去创作、去放眼未来。

钟宇升恰好就幸运地成长于这样的家庭。作为一个网红,“钟美美”身上的热度也许会逐渐退散;但作为一个孩子,钟宇升还有这远大而光明的未来。

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否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与心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