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的CBA聯賽由於疫情的因素使得曾經座無虛席的各隊主場變得異常冷清,廣大球迷也只能在電腦或電視機前關注自己主隊的表現了。雖然本賽季的CBA聯賽迎來了諸多亮點,如後衛羣的集體爆發,選秀制度的成效逐漸端倪,以及總冠軍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這些都是聯賽改革後帶給我們肉眼可見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因素是不可迴避的,例如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本賽季受到諸多爭議的裁判問題,究竟是CBA聯賽的裁判真如一些球迷所說執法水平差(甚至還有球迷聲稱裁判收受贓款),還是這部分球迷感情用事主觀臆斷。CBA聯賽的裁判執法正確率到底是多少,與NBA的裁判管理制度又有何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CBA聯賽裁判的來源。雖然CBA已經經歷了25年的職業化發展,但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真正的職業裁判,CBA的裁判員很多都是來自各大高校的教師,都有着自己的本職工作,換句話說,CBA裁判員的執法工作只是他們的兼職。例如楊茂功是瀋陽藥科大學的教授,喬龍生則是來自天津體育大學的副教授,上賽季獲得CBA十佳裁判的韓栩、張磊來自首都體育學院等。其中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放下高校穩定的待遇,職稱保障等,來接受CBA裁判這樣一份目前看來還不夠穩定的工作。這與NBA完善的裁判管理和晉升制度截然不同,可以說,NBA的裁判如果想有機會進入正賽執法,需要經過層層篩選,這與NBA球員經過選秀試訓等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很多裁判需要先經NCAA甚至高中聯賽的歷練,再經歷NBDL的執法,再經過篩選和培訓,才能獲得NBA季前賽的執法資格,這就像進入一家公司層層的考覈和試用期一樣,只有通過了一系列考覈,纔有轉正的機會,執法NBA常規賽。因此,很多裁判員往往都是積攢了了幾年甚至10年以上的執法經驗才能夠登陸NBA正賽,著名NBA裁判巴維塔就是經歷了這樣一條“裁判選秀之路”才正式執法NBA正賽的。如此規範的選拔機制,讓NBA的裁判員有足夠的經驗和閱歷來把握好一場比賽。

第二,從收入方面看,CBA裁判員的收入相對有限,經常會有球迷好奇的問起,CBA裁判員執法一場比賽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資料,CBA裁判執法一場常規賽的收入大約在稅後2000元人民幣左右,執法一場季後賽的收入大約爲稅後2500元人民幣左右。相比之下,更加職業化的NBA裁判在待遇上也更加優厚,2018年,NBA已將將裁判員的底薪年薪調整到了25萬美元,相比於大多數普通人已經頗爲豐厚,這自然也讓職業裁判有了更多的動力,而到了季後賽有些重要場次,如分區決賽,裁判員一場的收入可以高達2.5萬美元。作爲執法者,裁判員必然要在緊張激烈的比賽裏承受更大的壓力,一次錯判很可能就會遭到千夫所指,而CBA聯賽開出的待遇顯然不太能讓人提起興趣。雖然CBA推出“獬豸計劃”,意在完善裁判員的收入體系,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CBA的收入制度的建立依然任重道遠。

第三,雖然NBA和CBA針對在比賽中出現錯判或漏判的裁判員都制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但由於CBA裁判本身大多都是兼職,即使CBA聯賽對一些裁判開出罰單,他們也都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可以去做,可以說,不吹罰CBA的比賽對於大多數裁判而言並沒有太多生活上的影響。但NBA裁判則不同,由於是專制裁判員,執法場次和比賽的重要性直接與自己的收入待遇掛鉤。因此如果遭到禁賽,輕則個人發展前景受到影響,重則丟掉飯碗。因此,這也是NBA的相關處罰效果更明顯的原因之一。

最後,我們來說說CBA裁判員的執法準確率,究竟是否像傳言那樣不堪。根據上賽季的統計顯示,CBA上賽季整體的判罰正確率達到90%,其中段鑄,閆軍等幾位專制裁判員的正確率超過95%,從判罰的正確率來看,與NBA公佈的常規賽正確率95.7%和季後賽正確率96.2來看雖然還有差距,但也並非一無是處。但裁判工作的特殊性在於,即使是1次錯判或漏判,都有可能影響到比賽的走勢,因此,儘管絕對做到100%的準確是不太可能的,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更加規範的管理方式讓讓裁判員對於比賽起到更加積極和完善的作用。(博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