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这是中国古代对于美女的定义,古人的刻板印象里美女也是肤如凝脂,眼波含春,面若银盆。社会的逐渐开放,我们看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我们还是会以自己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其他的民族,但美的标准不应该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发现美而不是定义美。

黑人皮肤,精致长相

非洲女孩洛丽塔在美国出生长大,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其他的非裔女孩一样长大。可是随着洛丽塔的逐渐长大,她的五官相较于其他的非洲女生来说更加精致。

出色的五官即使搭上黑色皮肤也透出一种精致的美。洛丽塔和其他的非洲人长相不太一样,洛丽塔的眼角上翘,一双大眼睛十分璀璨,好像中国人常说的凤眼星眸。高挺的鼻梁让她的五官变得更加立体耐看,她的嘴唇很有非洲人的特征,丰满的嘴唇也正符合欧美民族的审美。精致的五官让她的黑肤色也看起来恰到好处,纯粹的黑色在太阳下看出健康的皮肤状态。

洛丽塔随着年纪长大,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她也很喜欢玩那些社交软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把自己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网上,被网友们一致称赞。

网友们发现了洛丽塔的美丽。洛丽塔也在这个社交网站上一炮而红。在她走红之后,她社交网站上的粉丝突破了三十万。

被追捧的人生

洛丽塔的人生轨迹也因社交网站而被彻底改变了。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每天的上学放学,生活也是平平淡淡。可是自从火爆全球之后,她在学校就被很多男生追求,这些男生中很多都是富二代。

可是洛丽塔本人对这种追求都置之不理,她虽然还是一个小姑娘,但是她也深知自己未来要走的路。面对外界的诱惑,她也有很高的抵御力,她目前的任务还是想考一个好的大学。

年纪太小的她也不懂男女之间的感情,因为她的态度冷漠。追求她的人都在背地议论她的高冷。她的家人也把她保护的很好,即使洛丽塔现在很有名气,可是家人并不想用她的名气赚钱。爱惜羽毛的她一直等到上大学的时候,才开始陆续的接一些工作。

她因为过人的长相接到一些杂志社的邀请,她的皮肤依旧是黑色的,但是五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精致,她甚至为了杂志的拍照,把头发剃得极短。不过,她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变得更有气质了,她的气场也更加强大。

如今她面临着毕业的问题,谈及她未来的职业发展,她想做一名网络直播的红人。她本身就有粉丝基础,而且长相好看而又独特,所以这无疑也是她比较合适的选择。

打破美的界限,重新定义

洛丽塔的走红也在国内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还是不能接受如此黝黑的肤色,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是黑是丑的代名词。中国人的肤色都是黄皮肤,黑色的皮肤是底层劳动人民常年户外劳作的标志,而白皮肤则是那些有钱人家常年不劳动在家不晒太阳养出来的。

所以,肤色在很早之前就承担阶级划分的责任。长此以往,"黑皮肤"逐渐成为被污名化。我们对于黑皮肤的人带有偏见,他们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调侃的对象。

这些明里暗里的歧视也彰显了我们的审美标准的狭隘。美,不应成为标准的产物,美是自由的。我们应该从我们的社会观念中把美解绑出来,美才能成为真正的美。

过分狭隘的标准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那就是整容,整容原本的作用是为那些面部受伤的人做面容修复的。可是,现在却成为了社会上的人追求极端的工具。

现在的整容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社会上很多的人都以尖下巴、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肤的标准为美。很多人不惜重金整容追求极致的美感,没有审美的人觉得下巴越尖越好,眼睛越大越好。于是,网上就出现了很多的“月亮脸”“外星人”。

她们极致夸张整过的长相早就超出我们日常的审美认知。没有人会长出这样尖锐的下巴,也没有人的眼睛会占据全脸一半的面积。五官的精致并不会极致而是比例合适。

美人在皮不在骨,皮相可以改变,可是,骨相却没有办法改变。整容本来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一个人有选择变美的权利,可是过分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标准反而让你在无数次的整容手术中迷失自己。每个人都想变更美,甚至想成为最美。可是,美的尽头在哪里,没人知道,盲目的跟风整容不仅不会让你变美,而且也会丢了自己。

美到底是什么,它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美在艺术里有无数的名词,朦胧美,悲剧美,抽象美。每个事物都能看出美,美应该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定义的。美的存在是让人觉得舒服畅快,而不是让人变得极端、甚至自残。

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我们从历史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美感。环肥燕瘦都是美,我们从《长恨歌》中幻想出杨玉环的丰腴之美,从《陌上桑》中读出罗敷的惊艳之美,从《葬花吟》中读出黛玉的病态之美。

我们现在自然也应该接纳洛丽塔的异域之美。洛丽塔虽然生的一幅黑色的皮相,正是这独特的美感让她火爆全球,被富二代排队追求。洛丽塔应该保持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感,她凭借个人的魅力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对美的认知,哪怕这种改变只有一点点。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不必为了社会的规则去迎合他人的审美。这才是这个世界应该有的美,因为美本身就是极具包容力的。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