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就要不斷地去學習。通過學習,掌握業務技能,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01 自主學習

當我們要解決某個問題時,就可以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和分析這些作者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在這個解決方案背後,是否有我們熟悉的知識?我們還能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哪些領域?

當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之後,可能我們並沒有讀完一本書,但是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比讀完10遍書的人都要深入。這種狀態,呈現出來的便是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別人眼裏,我們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識解決問題。因此讀書不在於讀多少,而在於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發現臨界知識,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那些“低水平勤奮陷阱”裏。


02聯機學習

我們在玩遊戲時,喜歡以聯機的方式進行,許多人都參與,大家一起玩,有角色扮演、有互幫互助、有協同作戰,這樣玩起來會有成就感,也會有代入感。

而學習也可以進行聯機學習。什麼是聯機學習?

聯機學習,就是我們可以組織一個羣組,大家可以在羣裏學習同樣的東西,可以互相討論,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

這樣,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通過互相交流和溝通,每個人就可以有兩個想法,就可以收穫一個不一樣的觀點或見解。

聯機學習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裏向別人學習。聯機學習是團隊作戰,是一種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效果的方法。


03 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也稱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經過專門學習培訓後,所擁有的知識體系的構成情況與結合方式。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做好事情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應該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一個人要想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要有兩種途徑:

1、來自於各種課程,比如,我們上學時學習的各種功課,每門功課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結構,才能學好這門功課。

參加工作後,爲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也會選擇一些課程,比如寫作課,閱讀課等,這些也有助於構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2、來自於圖書,比如一些教學類的專業書。每個專業的知識都有自己的結構和系統,所以大部分專業書都是成體系的,結構也非常清晰。通過讀這些專業書籍,就可以瞭解和掌握專業的知識和結構,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04 概念學習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弄清楚各種概念的過程。你知道的概念越多,你對於概念的理解和見解也就越深入,你就會發現你看問題的思路、層次和角度越發通透、有高度、深度和廣度。

我們強調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就是要去尋找和學習這些核心概念。

如果你要去學習講故事,並不一定體系化地去學習,你只需要把講故事的幾個基本要素和一些套路集合起來。比如,記住六種場景和運用六個故事模型,把它們隨機組合起來使用。這種學習方法就是抓住關鍵概念的學習方法。

想要記住一個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反覆練習。所以當你知道了某個概念之後,多次運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不要只是死記硬背,而要反覆使用,反覆分享驗證纔可以。這是概念學習的一種捷徑。

學習實際上是以你爲中心的很自由的一件事。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通過什麼方式,採用什麼手段,只要想學,用功去學,就一定能夠學到東西。

要想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必須做到兩點:

其一,你要先對某個內容感興趣,因爲你感興趣纔有可能去關注,去學習。

其二,一定要有利於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內容必須是可以解決你的問題的,它可能解決的是你的興趣問題,也可能解決的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許多人只知道把輸入端變得越來越多,卻忘記了如何去消化,而只有把這些內容真正消化掉,纔會變成輸出。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夠多且清晰準確的概念;第二是對於這些概念之間的關聯他是不是有足夠的瞭解;第三是看他有沒有系統的方法論;第四是看他有沒有成功的經驗。

所以,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