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戚夜雲)訊,小衆音樂愛好者,曾經有兩大聖地。一是songtaste,另一者則是蝦米。大衆還未來得及熟知的songtaste,委身於多米之後,被邊緣化,在行業版權大錘落下之後,已於2015年宣佈關閉。

如今,蝦米也走上了相似道路。即便是在阿里這顆大樹之下,蝦米也未得以重生,今日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在2月5日停止服務。

曾獲得無數歌迷、音樂人與市場垂青的蝦米,何以走向了"告別"?

##阿里系VS騰訊系,只在一念間

"作爲蝦米的忠實用戶,後來爲什麼離開了蝦米?"

《科創板日報》記者將問題拋給蝦米的用戶,一位至今仍然保留蝦米App的用戶無奈的說道,"版權"。

"我2017年的年度歌單30首,後來僅有幾首能播放。""有段時間蝦米App我收藏幾百首的歌曲幾乎是連片的灰色,只能轉向其他平臺。"

版權,正是阿里系與騰訊系不同境遇的起點。

2014年的音樂市場曾有一次激烈的版權碰撞。美國當紅歌手TaylorSwift未保護版權,宣佈從音樂流媒體公司Spotify下架她所有作品。由於TaylorSwift同時在國內爲最當紅的國際歌手,這波版權之火,燒到了國內。彼時國內音樂市場處於全民免費時代,各大網站紛紛下架TaylorSwift專輯。

當時,蝦米網創始人兼CEO王皓並不看好Taylor的行爲,免費互聯網音樂共享已經成爲大衆的日常音樂消費習慣,Taylor撤掉所有線上音樂完全是"逆潮流而動"。

相反的是,那一年,QQ音樂大肆購買版權。僅2014年下半年,QQ音樂與傑威爾音樂、華研國際、英皇娛樂、美妙音樂、華誼兄弟音樂等唱片公司達成進駐合作協議。同時,全球三大音樂公司之一的華納音樂合作,韓國YG娛樂公司係數簽下。

擁有版權QQ音樂率先打響了音樂市場版權戰,並率先向網易雲音樂開刀,向法院申請發佈禁止令,要求網易等公司停止侵犯《時間都去哪了》等623首歌曲行爲。QQ音樂副總裁吳偉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購買版權,主力解決的是長期困擾音樂業的版權問題,"我們可以集中力量去打擊盜版。"

而令市場唏噓的是,王皓成立蝦米之初,曾堅持要培養用戶付費意識。被阿里收購之後,版權成本越來越高,但是看不到大衆"付費"的意識的王皓,在失望之後,於2016年離開蝦米,加盟阿里釘釘團隊,並在朋友圈留下"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他涅槃好了"的讖語。

引爭議的阿里星球

大半年之後,國家版權局發佈《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並責令各個網絡音樂服務商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在這場鬥爭中,騰訊繫於擁有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的海洋系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一躍成爲行業巨頭。

在TME進一步擴大版權優勢,網易雲音樂將近90%的費用全部用於購買版權之時,阿里音樂卻沒有在拓展獨家版權道路上持續相爭,而是重心轉向了阿里星球。

王皓離開之後,宋柯、高曉松、何炅相繼加盟,此時,"流量意識"超前的阿里音樂,推出了粉絲娛樂交互平臺阿里星球,發佈會上請來了半個娛樂圈。但是不到一年,阿里星球停止音樂服務。管理層再次迎來變動,原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卸任,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總裁楊偉東將兼任阿里音樂CEO,阿里音樂原CEO宋柯擔任阿里音樂董事長,負責阿里音樂演藝業務及創新發展。

在這一番消耗之後,阿里系音樂版權逐漸失勢。2015-2016年,QQ音樂的曲庫規模就達到1500萬首,網易雲音樂500萬,而蝦米音樂只有400萬首。

不過,曾在酷我音樂擔任總監的類延昊表示,當年重心轉向阿里星球也是無奈之舉。"海洋系低點購買了很多音樂版權,併入騰訊系之後,騰訊系酷狗酷我QQ佔據70%的版權,阿里音樂僅有25%。版權之爭,阿里音樂一定沒有優勢。"

蝦米的"失意"

實際上,蝦米的失意早早的開始了。

2019年,阿里更是宣佈與網易雲音樂達成合作,阿里巴巴集團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旗下跨境電商平臺考拉。同時,阿里巴巴作爲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

很快,淘寶的88VIP用戶發現,可以免費兌換網易雲音樂黑膠會員。在二手交易平臺上,88VIP置換的網易雲會員十分搶手,價格爲35元,而蝦米僅爲5元。

"蝦米的落寞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創始人出走之後,始終沒有一個對產品運營擅長的人掌舵,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另一方面,蝦米未達到當初收購時預期時,優先流量供應以及大文娛聯動。"中娛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高東旭認爲。

"阿里解散蝦米音樂,是有其戰略原因,如果沒有完整的商業模式,缺乏盈利能力,在阿里商業又無法承擔引流作用,再努力也是雞肋。"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