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0年,張艾嘉正在和大自己16歲的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濃情蜜意,羅大佑還是臺北一家醫院的放射科醫生,李宗盛則是寶麗唱片的新人,三人怎麼也沒有想到,時間讓他們的命運糾纏在了一起。

今天要講的正是女主角張艾嘉,這個一輩子叛逆,一天都沒有服氣過別人的女人

從演員到歌手,到編劇,再到導演,製片,張艾嘉是極少數能夠將這些弄明白搞清楚的人,她一輩子都在追逐,追隨自己的本心,談了幾場戀愛,提攜了很多新人,拍了40年的文藝片,寥寥半個多世紀,從未停止過奔跑。

02

張艾嘉的家庭背景深厚,這對她以後的演藝生涯有着很大的助力。

她的外祖父是新聞局長,通訊社長,叔叔張北海是知名作家,父親是空軍軍官,母親則是當時社會上的名媛。

出生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本以爲可以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是父親在她1歲的時候就遭遇空難去世。母親沒過多久就改了嫁,還好有祖父母對她細心呵護,沒讓張艾嘉的童年有太多的遺憾。

名門望族條條框框也多,家教嚴格的母親魏淑娟希望張艾嘉能夠一身貴氣,溫婉可人。

於是13歲的張艾嘉,隨着母親和繼父遠赴美國,書香門第的教養倒是沒學會,碰巧趕上了美國嬉皮士文化的浪潮,小艾嘉的骨子裏原本就叛逆顯露了出來。

那個時候,她頭戴花環,赤着腳在中央公園表演,唱歌,遊行示威,穿上超短的短裙,成爲了學校的風雲人物。

甚至連老師都頭疼,告狀告到母親那裏,母親氣得把她的短裙全部剪了,並不給她零花錢。

這反而讓張艾嘉打小就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想穿的東西,就要自己賺錢。

衣着弄潮,思想前衛,崇尚自由的美國文化徹底釋放了張艾嘉的天性,她開始不停的談戀愛,這讓母親很頭疼,威脅她要把她送回臺北。

03

果不其然,僅僅維持了3年的留學生涯便終結了,母親無論怎麼威逼利誘都沒辦法,回到家鄉後,只能寄希望於寄宿學校,希望學校能夠幫忙教育一下自己的叛逆女兒。

頂着一頭比男生還短的頭髮,約會,翹課都是家常便飯,老師電話打進家裏,魏淑娟也不再爲女兒圓謊,校方隨後便勒令她退學。

本來母親以爲張艾嘉會來求她,可是沒想到,她自己闖禍,自己解決,請來了舅舅當監護人,和她在校長室做了一大段檢討,最後校長才收回成命。

大禍沒有,小禍不斷,張艾嘉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碰巧那個時候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嘉禾旗下挖掘李小龍的導演羅維,在臺北停駐的時候,經人介紹認識了張艾嘉。

04

19歲的張艾嘉,隨着羅維前往香港,成爲了嘉禾的藝人,合同5年。

嘉禾老闆鄒文懷甚至親自爲張艾嘉取名“張愛嘉”,寓意爲“愛嘉禾”。

進入嘉禾的第一部電影《龍湖金剛》,張艾嘉便是女主角,這在當時待遇可謂是很不錯了,但是那個時候的她正值雙十年華,又是個戀愛腦。

嘉禾當時也是明令禁止自己旗下藝人談戀愛的,她頂風作案,讓鄒文懷對這個小丫頭着實頭疼,一氣之下次年就雪藏了她。

後來她搬來了外祖父,和鄒文懷一陣協商後,與嘉禾徹底解約。

那一年她20歲,沒有了嘉禾的合約,她沒有了工作,她回到了臺北,沉寂了3年。

這3年,她的戀愛依舊未停,男友換的很快,後來,媒體有問過她保持美貌祕訣的時候,她坦言,抽菸、喝酒、拼命工作、不停戀愛。

05

是的,經過嘉禾解約之後,她意識到自己需要好好工作了。

1976年,她在《碧雲天》裏飾演一個配角,風頭卻蓋過了當時“二秦二林”中的秦漢和林鳳嬌,獲得了金馬最佳女配。

慢慢的,工作有起色了,這一年,她在另一部沒有水花的電影《閃亮的日子》,初識了羅大佑,那個時候羅大佑還處於新人階段,二人的交集很少。

金馬女配之後的次年,她便被導演李翰祥相中,飾演黃梅戲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飾演賈寶玉,林黛玉是林青霞。

後來因爲身高差的問題,李翰祥覺得張艾嘉飾演林黛玉更好,總不能寶玉比黛玉還要矮上一頭吧,可是張艾嘉覺得自己的性格演不了軟妹子林黛玉,李翰祥則告訴她,一個好演員要勇於嘗試不同的角色,並且堅信她一定可以演好。

電影播出了,人羣中最大的吐槽就是,“頭回見闊嘴的林黛玉”,方臉嘴大一直是張艾嘉最不願提起的,因爲當時港臺的審美,她這種長相其實並不是鐵打的女一號。

好歹電影上映了,甚至後來她自己回憶,這部戲可以說是她這輩子拍得最煎熬的一部。

兩年後,苦盡甜來,由她參演搭檔趙雅芝、萬梓良的《瘋劫》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獎,甚至還排在香港1979十大華語片榜首。

一片前程似錦,無奈張艾嘉志不在此,她不顧家人,在自己25歲的時候嫁給了大自己16歲的丈夫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

那個時候她認爲,愛情非常重要,是她工作和生活的動力,正好遇到了整個可以給他安定未來,並擁有浪漫情懷的男人。

但是她的骨子裏是自由的,她的心還沒有定下來,不夠成熟,她不想被家庭綁得死死的,於是只過了兩三年,二人的婚姻便矛盾叢生,名不符實了。

06

而這個時候,那個放射科的醫學生羅大佑出現了。

張艾嘉的戀愛腦又被點醒了。

彼時的張艾嘉已經憑藉着《我的爺爺》獲得了金馬最佳女主,嘉禾老闆鄒文化甚至給了她做幕後的機會,那個時候的她在香港的娛樂圈也有着一席之地了。

直到一天,滾石唱片的人來到她住的咖啡屋裏,向她求助,讓她演唱一首歌,羅大佑是製片人,那個時候的羅大佑才華橫溢,張艾嘉又因爲《閃光的日子》對他印像深刻。

就這樣《童年》、《光陰的故事》等歌曲,賣得火爆,二人也逐漸擦出了火花。

一個意氣風發,看到男人會樂器就會發瘋的女人,碰上了音樂才子,續寫了一段佳話。

那個時候的港臺還沒有狗仔隊,張艾嘉每天都有着參加不完的派對,交不完的新朋友。

她與羅大佑佳話僅僅維持了一年,就宣佈分手,羅大佑對外稱,“我掉進了一個麥芽糖池子裏,被撈上來想梳梳頭,但可以想象,那得需要多大的努力。”看來,張艾嘉那個時候給他帶來的外界壓力並不少。

多年後,張艾嘉回憶這段感情,卻調侃道,你們只看到我和才子在一起,卻沒有看到我被才子折騰死的時候。

二人究竟發生了什麼,卻是不了了之了。

07

雖然二人分手了,但是業務上卻一直都有着關聯。

1983年,張艾嘉回到臺灣,擔任新藝城電影臺灣分公司的總監。

上任第一部電影《搭錯車》,就票房大賣,由羅大佑作曲的主題曲《酒幹倘賣無》也傳遍大街小巷。

一個很不錯的開端,卻因爲張艾嘉對文藝片有一種執念,力推文藝片讓她備受同僚的排擠。

她自己就曾直言過,自己決定走小衆的路線,就要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和困難。

上任僅僅一年,她便失意主動辭去了總監職務。

一年後,她再次和羅大佑合作,並且組織了港臺新馬四地的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明天會更好》,在那個60位歌手的舞臺上,正好有一新人李宗盛。

08

這一年,張艾嘉徹底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與劉幼林離婚,這一年,羅大佑依舊選擇守護着張艾嘉,這一年,李宗盛出現在了張艾嘉的眼中。

李宗盛開始爲張艾嘉作曲《忙與盲》,獲得臺灣百大唱片19名,專輯扉頁,張艾嘉大篇幅的感謝李宗盛。

本期待二人能夠發生點什麼,外界也是緋聞四起,可是對於這段關係,二人更多的是以姐姐和小弟稱呼,李宗盛也在多年後的演唱會上稱:“關於我們的事情,他們統統都猜錯“。

也許是爲了感謝姐姐對小弟的照顧,1992年,已經盛名的李宗盛爲張艾嘉製作《愛的代價》,這首專輯寫了一但這個名字讓外界對於這段關係有了更多的猜測,甚至包括張艾嘉都覺得這個名字有點low,但是李宗盛卻覺得,這個名字放在張艾嘉身上,大家都會好奇她經歷過的事情。

09

原來1990年,張艾嘉被媒體曝出未婚先孕,所有人對這個孩子的父親充滿了疑問。

孩子被她取名”奧斯卡“,張艾嘉那時已經37歲了,對她來說,孩子就是她這輩子的奧斯卡。

對於孩子的生父,張艾嘉一直緘口不言,哪怕是被媒體諷刺,她也不曾開口,直到1年後,她與香港商人王靖雄低調完婚。

原來那個時候的王靖雄還是有婦之夫,和妻子還育有兩個兒子,直到91年的時候,王靖雄才與前妻辦理離婚手續,轉身與張艾嘉結婚。

現在看來,她盯着勾引有婦之夫的罵名和未婚先孕的風波持續了1年,如果不是奧斯卡帶給她的精神力量,她肯定是堅持不下來的。

這也許就是李宗盛《愛的代價》中所謂的代價吧,對於這首歌,李宗盛這樣解釋道:”這並非一首情歌,是寫給姐姐的,我不敢教人家怎麼去戀愛,因爲每一段戀愛都是獨特的案例。“

10

結婚生子之後的,張艾嘉依舊活躍在演藝圈。

只是將自己的事業重心轉回到了臺灣,那時的她已然是個導演,和李安合作《飲食男女》,後者因爲要爲電影做宣傳,將《少女小漁》的拍攝全權交給了她。

因爲這部電影,因爲她的堅持,被滾石以不夠漂亮,拒絕爲其發唱片的劉若英獲得了她人生的第一個亞太影展最佳女主,金馬影后提名。

就這樣,本以爲她會一直活躍在影視圈,可是2000的一次變故,讓她差點徹底被擊垮。

原來,她的兒子奧斯卡被歹徒綁架,張口要兩千萬。

她選擇了祕密報警,一邊配合綁匪,一邊和警方溝通,整整七天時間,她都不曾閤眼,最後救出了奧斯卡。

但是奧斯卡卻因爲驚嚇,患上了自閉症,3年,整整3年的時間,她減少了所有的通告,陪着兒子走出陰霾。

11

2004年,張艾嘉和劉若英合作拍攝了《20 30 40》,講述不同年齡的女人所遇到的問題,她說,自己這個年紀別人認爲應該安穩,但是她覺得這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新的開始。

”我沒有老,只是相貌發生了變化。“

2006年,時隔奧斯卡被綁架已經6年,她因爲溫柔與專業,被臺灣職場人評爲”心中最美母親“。

次年,張艾嘉,李宗盛,羅大佑3人罕見同臺,羅大佑在介紹張艾嘉的時候,驕傲的說,我要給大家介紹全臺灣最偉大的媽媽張艾嘉。

12

回望張艾嘉的電影,她似乎一直都演的是堅強的角色,她活的灑脫,堅強,不懼外人的流言蜚語。

奧斯卡事件之後,她的作品似乎比年輕時更加的高產,從隨筆集《輕描淡寫》、到參演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62歲的她與小40歲的董子健飾演情侶,甚至電影中還有牀戲。

執導電影《念念》,全國各地的跑宣傳。在這個文藝片不喫香的年代裏,她還是會堅持自己的初衷,直到2017年,由她自導自演的《相親相愛》讓她一舉金馬獎最佳劇情,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如今的她67歲,依舊活躍在熒幕上,20歲開始拍戲,見證了華語電影的發展,經歷了香港臺灣電影的黃金時代,她是幸運的,從李翰祥到李安,這些人都亦師亦友的幫助了她很多,形成了她獨特的電影人風格。

歲月不敗美人,張艾嘉一生從來沒有害怕過什麼,她坦然接受自己,活的灑脫,儘管她也爲此付出了代價,但是更多的是她得到了更多。

她的一輩子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永遠尊崇自己內心的聲音,她不怕變老,只怕心老,始終保持這樣一顆赤子之心。

陌生人,也祝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