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徒步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內溼外凍,在處於0度以下的環境中,你渾身溼透、手腳麻木、淚流滿面、涕流滿嘴,而冷風卻不停的往身體裏灌....這種痛苦的感覺會讓你恨不得立刻鑽進一間充滿蒸汽的桑拿室裏.......

其實,你沒有必要這麼痛苦的徒步,如果你選對了合適的冬季徒步裝備或者正確的穿衣,就能體驗到不同於其他季節徒步的樂趣-徒步在美麗的山間,呼吸着清爽的空氣、欣賞着未溶積雪的美景...

實際上,徒步跟戶外運動是一樣的,一般也遵循三層穿衣的原則,但三層穿衣並非只穿三層,而是指多層,就想自行車的變速一樣,可以有更多的搭配組合 ,下面就來詳細看一看該如何穿衣。

三層穿衣法

所謂三層穿衣法,就是在戶外穿衣上,由內到外的依次分爲:內層(也稱貼身層、排汗層),中層(也稱保暖層),外層(也稱隔離層、防護層)。

關於三層穿衣法有兩點需要明確:

1、三層不等於三件。可以是三件,也可以是多件,但通常,不會是三件。其內層,不是狹義上的內衣,換言之,小內內和 bra 是不算的。

2、三層穿衣法不是戶外專享。這種穿衣法源於日常,是傳承下來的,不是誰發明的。古人天冷穿衣也依然遵循這套方法,區別僅僅是沒有這麼專業的三層叫法。說近一點,我們冬季襯衫外套毛衫,出門加件外套,也是標準的三層穿衣。

爲何要三層

因爲戶外環境相對城市通勤而言較爲特殊和惡劣,所以對穿着要求更爲苛刻,或者說更爲講究而已。準確的說,三層穿衣是爲了在氣溫較低以及環境較複雜的戶外環境下,給你提供必要的安全和舒適保障。此外,三層穿衣更是爲了儘可能的減少甚至避免在戶外活動中發生嚴重失溫的可能性。

三層如何穿

設想一下,此刻,自己已然置身戶外的場景。有哪些着裝因素需要考慮?

1 防風。與自然爲伴,颳風下雨就是家常便飯。

2 防水。不防水的戶外衣服都是晴天穿的(貌似是廢話)。

3 防刮。穿梭於密林時,一定不想皮膚和衣服被刮狼狽不堪吧。

4 防曬。戶外日照強烈,尤其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十分強烈,對皮膚傷害非常大。

5 量輕。單就一件衣服而言,其重量多一件不多,少一件不少。但是架不住積少成多啊。

6 速幹。純棉衣物雖然柔軟、吸汗,但不易幹、大量出汗容易導致失溫。

7 透氣。這裏的透氣特指細節上的,比如小到分子級的透氣膜,或者設計上的透氣孔、透氣拉鍊等。

8 保暖。寒冷環境下,這點很重要。有多重要?其程度可以這樣形容:不解釋。

歸根結底,三層穿衣法畢竟是針對戶外而言的。正是因爲戶外環境的特殊性,所以相比日常都市的三層穿衣,戶外的三層穿衣會更加的考究些。針對可能面臨的戶外情況,根據上述 8 個參考項,選擇適合自己、適合出行、適合環境的最優衣着搭配方案。

另外身體中最容易被凍着的三個部位:耳朵、手、腳。經常徒步的都深有體會,所以在冬季徒步徒步手套、鞋子、徒步眼鏡都很重要。徒步結束後用熱水燙燙腳,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頭巾也是徒步必備的,而且可變換多種造型,變化多種用途,不管是面罩還是頭巾、圍巾,也可以當做毛巾使用,防風、禦寒、止汗都很不錯。也可以把耳朵遮上,可以對耳朵起到一些禦寒作用。選擇專業的秋冬季徒步服裝,這樣對保暖和徒步安全都有保障。氣溫較低的地方,建議戴上長指手套騎行,溫度越低手部的保暖就越重要。特別是長時間在寒風中徒步,手指凍僵反應變遲鈍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以下建議僅供參考,不是必須哦)

外層

服裝類型:衝鋒衣、羽絨外套

主要參考:防風、防水、防刮

輔助參考:量輕、保暖、透氣

中層

服裝類型:抓絨/搖粒絨、輕型羽絨服

主要參考:量輕、保暖、速幹、透氣

輔助參考:防水、防曬

內層

服裝類型:速幹內衣、羊毛內衣

主要參考:速幹、透氣

輔助參考:保暖、量輕

三層穿衣只是爲了應對寒冷戶外而言,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我們需要發散性的思維,因爲三層穿衣只是一個戶外搭配規則。至於不是很冷的時節,可以參考以下戶外着裝參考方案。

▲ 陽光明媚 = 內層(速幹)

▲ 涼爽晴天 = 內層(速幹、透氣)+ 中層(保暖)

▲ 炎熱雨天 = 內層(速幹、透氣)+ 外層(防風、防水)

▲ 伴有大風的寒冷雨天 = 內層(速幹、透氣)+ 中層(保暖)+ 外層(防風、防水)

▲ 伴有大風的寒冷雪天 = 內層(速幹、透氣)+ 中層(保暖)+ 外層(防風、防水)

來源:年輕人戶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