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華爲516事件爆發之後,大家對於“備胎"一詞,有了更多的理解,因爲海思這個超級芯片備胎,一夜之間轉正,給華爲提供了衆多的芯片。

但隨着芯片禁令不斷升級之後,尤其自去年915之後,臺積電不再幫海思代工麒麟等先進芯片之後,海思的備胎地位似乎也陷入了困難。

但事實上,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旗下華爲海思之外,華爲這兩年多時間,已經在國內組成了一隻芯片備胎大軍,目前已經有23家芯片企業在這隻備胎大軍裏面了。

這隻備胎大軍是怎麼組成的?其實是華爲旗下的哈勃投資這2年多的時間裏,投資的。自2019年4月成立以來,哈勃投資公開投資23起,每一家被投資的企業,都是與芯片相關的企業。

而這23家企業,大部分主營業務幾乎都集中在半導體領域,涵蓋了從半導體材料、EDA工具、設計到測試儀器在內的多個產業鏈環節。

甚至對第三代半導體都有涉及,比如碳化硅材料供應商山東天嶽、砷化鎵和磷化銦材料供應商鑫耀半導體等等。

而從華爲投資的這些企業來看,很多是卡脖子的環節,從這一點來看,華爲投資其實是抱着目的性的, 那就是不僅僅是財務投資,真的是爲了解決卡脖子問題,給自己培養備胎大軍,進行半導體產業鏈佈局。

並且據稱,華爲的投資策略與其它投資機構不同,不以純粹的財務投資爲目標,而是在投資對方之後,會給對方訂單,真正的扶持對方的成長。

當然,這隻23家企業的備胎大軍,還會繼續增長,畢竟哈勃投資也才成立2年多。而隨着哈勃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信息到時候在芯片企業中,一個“華爲系”或許會誕生出來,從而真正的解決華爲芯片卡脖子的問題,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