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能称得起“战神”和“杀神”的,只有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

(白起)

白起出生于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一贫困之家(属于“白丁”之家),古语云:“寒门难出贵子”,穷小子白起又是怎样“封神”的呢?

讲真一个人穷不怕,怕的是历史不给机会。

白起有幸生在战国纷乱年代,这给了他施展拳脚的空间;白起有幸生在胸才大略的秦昭襄王当政期间,(秦昭襄王就是历史上的嬴稷,他的母亲是芈月),这就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芈月就是历史上的第1位太后——秦宣太后,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政治尤物。

(芈月和儿子)

嬴稷有个好母亲,好母亲造就了好儿子,好君王造就了白起这个“战神”和“杀神”,因此拓展了秦国的疆域,所有的一切又为以后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史就是这样一步步推进的。

赢稷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长达56年,他推行商鞅的军功政策:不管出身,只看战功,这就是著名的以“人头记功”。

这种政策给了平民出人头地的机会,白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崛起的。

(嬴稷)

当然了,白起的成名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战功逐渐积累的结果,战功使白起获得了“战神”和“杀神”的称号。

“战神”是由战争砥砺出来的,白起封神经历了战役无数,主要有六大战役:伊阙之战、鄢郢(yan,ying)之战、长平之战、华阳之战、黔中之战、陉城之战。(具体过程不展开,自己去查阅)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因战功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

白起的战功建立在杀人之上,最残忍的是长平之战,一次就坑杀了赵国士卒45万,加上其他的战役,白起杀了不下百万人。

有史学家考证,整个战国时期战死了两百万人,白起一个人就杀了一百万,占据了一半,白起因此被人称之为“人屠”或“铁血屠夫”。

俗语云:“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到后来军功反噬白起。

(长平之战)

老人们常说“没有底线的杀人会折阳寿”,白起最终因坑杀40万赵国士兵得到了报应。白起因杀人而起,也因杀人而亡,最终他没落下一个好结果。

事情是这样的:白起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他乘胜追击打算灭了赵国。

赵王得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此时一谋士为赵王献了一条妙计,那就是用重金贿赂当时的秦国丞相范雎。

赵王派去的使者带着重金见到了范雎。特使对范雎说:“丞相,你是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还是让一个人压在你的头顶呢?”。

显然范雎选择前者,谁愿意让别人骑在自己头上呢?

赵国特使接着说,如果白起灭了韩国和赵国,那么秦昭襄王就会称帝,白起有灭韩、赵之功,功劳比丞相大,官职势必在丞相你之上,到时候……

聪明人不用说透,范雎明白了,收下重金打发赵国特使走了。

范雎就向秦昭襄王上奏说:“现在秦国军队疲乏,有道是‘穷寇莫追’,兔子逼急了还能蹬死鹰!再说韩、赵两国愿意割地赔款,我们不如见好就收”。秦昭襄王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就着令白起收兵。

(范雎)

白起正打得兴头,接到收兵的指令,知道是丞相范雎在背后搞的鬼,从此就和范雎产生了矛盾。

这就是所谓的“将相失和”。

过了几年后,秦昭襄王和范雎觉得灭赵时间到了,于是想让白起率军灭赵。

白起心想:“前几年灭赵机会错过了,现在让我灭赵,我不去”。

当然白起不敢明说我不去,他就劝说秦昭王不要灭赵,说灭赵不是时候。

丞相范雎知道白起这是针对自己。范雎心想:“离了你白起我照样打仗”,于是范雎就向秦昭襄王说,“别派白起去灭赵了,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他要是率军去灭赵,赵军会奋起反抗,赵国最恨白起。秦昭襄王点头同意。

范雎改派了其他将领率军攻赵,结果这些将领都被赵军打败了。

“看来灭赵离了白起还真不行”,万般无奈之下,秦昭襄王和范雎再请白起,白起依然拒绝,说自己病了,不能带兵,你派别人去吧,白起拿起了架子。

此时秦昭襄王真急了,下旨白起带病出征,意思是不去也得去。

没办法,白起只好带兵出征,走到半路上,由于闹情绪加上身体确实不舒服,部队行进很慢。秦昭襄王和范雎认为白起故意 拖延时间,秦王一怒之下派使者持上方宝剑让白起自尽。

白起被逼无奈,拿起剑来自刎前终于想起了“杀降不祥”这句话,突然幡然醒悟:自己坑杀40万赵军是不对的,是罪过,罪无可恕,想明白了,白起含笑挥剑自刎。

文/秉烛读夏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