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能稱得起“戰神”和“殺神”的,只有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白起。

(白起)

白起出生於郿邑(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一貧困之家(屬於“白丁”之家),古語云:“寒門難出貴子”,窮小子白起又是怎樣“封神”的呢?

講真一個人窮不怕,怕的是歷史不給機會。

白起有幸生在戰國紛亂年代,這給了他施展拳腳的空間;白起有幸生在胸才大略的秦昭襄王當政期間,(秦昭襄王就是歷史上的嬴稷,他的母親是羋月),這就給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

羋月就是歷史上的第1位太后——秦宣太后,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政治尤物。

(羋月和兒子)

嬴稷有個好母親,好母親造就了好兒子,好君王造就了白起這個“戰神”和“殺神”,因此拓展了秦國的疆域,所有的一切又爲以後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歷史就是這樣一步步推進的。

贏稷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之一,長達56年,他推行商鞅的軍功政策:不管出身,只看戰功,這就是著名的以“人頭記功”。

這種政策給了平民出人頭地的機會,白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崛起的。

(嬴稷)

當然了,白起的成名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戰功逐漸積累的結果,戰功使白起獲得了“戰神”和“殺神”的稱號。

“戰神”是由戰爭砥礪出來的,白起封神經歷了戰役無數,主要有六大戰役:伊闕之戰、鄢郢(yan,ying)之戰、長平之戰、華陽之戰、黔中之戰、陘城之戰。(具體過程不展開,自己去查閱)

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因戰功被秦昭襄王封爲武安君。

白起的戰功建立在殺人之上,最殘忍的是長平之戰,一次就坑殺了趙國士卒45萬,加上其他的戰役,白起殺了不下百萬人。

有史學家考證,整個戰國時期戰死了兩百萬人,白起一個人就殺了一百萬,佔據了一半,白起因此被人稱之爲“人屠”或“鐵血屠夫”。

俗語云:“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到後來軍功反噬白起。

(長平之戰)

老人們常說“沒有底線的殺人會折陽壽”,白起最終因坑殺40萬趙國士兵得到了報應。白起因殺人而起,也因殺人而亡,最終他沒落下一個好結果。

事情是這樣的:白起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他乘勝追擊打算滅了趙國。

趙王得的消息後驚慌失措,此時一謀士爲趙王獻了一條妙計,那就是用重金賄賂當時的秦國丞相范雎。

趙王派去的使者帶着重金見到了范雎。特使對范雎說:“丞相,你是想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還是讓一個人壓在你的頭頂呢?”。

顯然范雎選擇前者,誰願意讓別人騎在自己頭上呢?

趙國特使接着說,如果白起滅了韓國和趙國,那麼秦昭襄王就會稱帝,白起有滅韓、趙之功,功勞比丞相大,官職勢必在丞相你之上,到時候……

聰明人不用說透,范雎明白了,收下重金打發趙國特使走了。

范雎就向秦昭襄王上奏說:“現在秦國軍隊疲乏,有道是‘窮寇莫追’,兔子逼急了還能蹬死鷹!再說韓、趙兩國願意割地賠款,我們不如見好就收”。秦昭襄王一想也是這麼個理兒,於是就着令白起收兵。

(范雎)

白起正打得興頭,接到收兵的指令,知道是丞相范雎在背後搞的鬼,從此就和范雎產生了矛盾。

這就是所謂的“將相失和”。

過了幾年後,秦昭襄王和范雎覺得滅趙時間到了,於是想讓白起率軍滅趙。

白起心想:“前幾年滅趙機會錯過了,現在讓我滅趙,我不去”。

當然白起不敢明說我不去,他就勸說秦昭王不要滅趙,說滅趙不是時候。

丞相范雎知道白起這是針對自己。范雎心想:“離了你白起我照樣打仗”,於是范雎就向秦昭襄王說,“別派白起去滅趙了,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他要是率軍去滅趙,趙軍會奮起反抗,趙國最恨白起。秦昭襄王點頭同意。

范雎改派了其他將領率軍攻趙,結果這些將領都被趙軍打敗了。

“看來滅趙離了白起還真不行”,萬般無奈之下,秦昭襄王和范雎再請白起,白起依然拒絕,說自己病了,不能帶兵,你派別人去吧,白起拿起了架子。

此時秦昭襄王真急了,下旨白起帶病出徵,意思是不去也得去。

沒辦法,白起只好帶兵出征,走到半路上,由於鬧情緒加上身體確實不舒服,部隊行進很慢。秦昭襄王和范雎認爲白起故意 拖延時間,秦王一怒之下派使者持上方寶劍讓白起自盡。

白起被逼無奈,拿起劍來自刎前終於想起了“殺降不祥”這句話,突然幡然醒悟:自己坑殺40萬趙軍是不對的,是罪過,罪無可恕,想明白了,白起含笑揮劍自刎。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