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如姐妹

/旖旎

習慣了每天晚飯後去散步,從居住的小區到荷花池大約有兩公里的路程。這段路可以說是天然氧吧,兩邊高大的白楊樹頭靠着頭把整個路面覆蓋,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與三十多畝荷花池相連。池中有一座建造雅緻的涼亭,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搬來這小區時間不是太長,所以對周圍的人也不熟悉,加上現在的人不像以前那樣和藹可親,彷彿一家一個天地,儘管朝暮相遇卻很少有人打招呼,這種淡漠的心理好像大多人已習以爲常。

是喧囂的塵世改變了人,還是生活的節奏、繁忙的工作、人情的冷暖改變了人,誰也說不清。總之,剛到這個新環境還不是太適應,覺得很壓抑,所以常常一個人沿着綠色長廊以及荷花池的周圍漫步。邊走邊欣賞着滿池盛開的荷花,有的乳白,有的粉紅,有的紅白相間,有的昂起高高的頭,有的被圓圓大大的翠綠色葉子遮住了半邊臉。我嗅着清香的氣息,還有池邊扭着細腰的垂柳不時地掠過頭頂,壓抑的感覺就會緩和許多。

一陣涼爽的秋風從我的後腦勺吹來,把我的長卷發掀起以至遮住了我的眼睛,我用手輕輕地把它攬到耳朵後,抬眼望去,只見前面不遠處有兩個老人手拉着手,有說有笑的,我想這一定是兩個親姐妹。

不一會,我就趕超在她們的前面,因爲不熟悉又年長我許多,所以沒有打招呼,也沒有看見她們的模樣。就這樣我與這兩個老人常常在這條長廊以及荷花池的周圍相遇,我只是偶爾地朝她們笑笑,但始終沒有打過招呼。讓我不解的是她們倆手拉着手彷彿從沒有分開過,我又不好意思去問個明白。

或許是年齡大了的親姐妹都是這樣吧,畢竟親情如水,經歷了太多會更懂得珍惜。然而,我的猜想大錯特錯了,原來她們倆的關係是妯娌,這讓我大喫一驚,更讓我喫驚的是其中的嫂子兩隻眼睛都看不見東西,難怪她們倆始終是手拉着手呢。

那是一天傍晚時,我照常去散步。天清氣朗,微風徐徐,雲高曼妙,夕陽的霞光幾乎隱藏山後,一點也看不出有風雨的跡象,所以沒有帶雨具。但當我剛漫步到荷花池邊時,聽到一聲雷響,接着一塊烏雲從東南隨風飄來,眼看就要下雨了,怕回家已來不及,所以就帶着小跑去荷花池中的涼亭避雨,一腳亭裏,另一腳卻被雨點砸個正着。

涼亭裏每天晚上都有大人帶着小孩在那遊玩,還有老年人在那閒聊,加上陸續去避雨的人,不大的木質涼亭彷彿被擠得嘰嘰叫。因爲我喜歡一個人獨處,所以儘管我天天散步都看到涼亭裏熱熱鬧鬧的場面,但從沒有踏進涼亭,這是我第一次。我擦着陌生人的衣角找到了一個位置剛站定,就看到長凳上坐着既陌生又熟悉的那兩個老親姐妹。這時,我有意看了一下她們倆的手是分開的,在不經意間也看到了她們倆的模樣,卻發現其中一個眼睛似乎看不見。

我生怕別人議論我什麼,趕緊把視線從她們倆身上移開。雨還在繼續下,涼亭裏的閒聊聲此起彼伏,這讓我一慣喜歡安靜的心有些着急,腿也覺得很累,不知雨何時能停,也不知老公何時來接我。或許那兩個親姐妹看出我着急的心理吧,於是挪了挪身子,騰出一個座位叫我坐,我表示謝意卻沒有坐下。

    不一會,在外應酬的老公開車來接我,順便把倆老姐妹也送回家,其實她們倆年齡與我父母相仿。就這樣我才知道她們倆就居住在荷花池西邊不遠的郊區,與我居住的小區隔池相望,也才知道她們倆是妯娌關係,並且知道那嫂子兩隻眼睛真的看不見東西。

聽說那嫂子已七十六歲,年輕時就患有眼疾,老伴已去逝多年,有一兒一女都在外地工作。前幾年,嫂子的眼睛雖然模糊,但生活還能自理,隨着年齡越來越大,這幾年什麼都看不見。兒子女兒把她帶去城裏,高樓大廈的,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一個人在家說簡直要憋死,一定要兒女把她送回老家,沒辦法只好送回。

對於老年人來說,或許早已習慣了一生所居住的地方。即使環境再不好,那裏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一人一聲都很熟悉,可以說一生的情感、汗水、心血都傾灑在那片土地上,突然搬去別的地方居住,要說一下子適應誰都不可能。

可作爲兒女,上有老下有小,連個固定住處都沒有,還要整天爲一家生活奔波,這種兩難的境地也是欲哭無淚。幸好,自己的叔父與嬸子夫妻倆挺身而出,答應照顧自己的母親,要不然,在外怎能放心得下給了自己生命、並辛苦養育自己的母親呢。

是的,如果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是一首千古絕唱,那麼作爲一個遠在外地的孝順兒子,對母親又何嘗不是時刻牽掛心頭呢。這是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應具備的良知。

我想,好心終有好報。那個嫂子能得到自己小叔子夫妻倆無微不至地關懷,或許是她在艱苦歲月裏給予對方太多的經濟、物質幫助分不開吧。據說,小叔子夫妻倆生有六個兒女,要是沒有嫂子的幫助說不定就有兒女被活活餓死,何況嫂子還幫忙帶大一個女兒呢。

妯娌倆在一個大家庭裏度過了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要說沒有矛盾也不可能,但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不存在任何矛盾。所以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裏,每個人都要有大度的心態。其實作爲妯娌,我認爲是一生的緣分,不但丈夫體內流着一份相同的血液,就連兒女也有所相同,還要共同侍奉、贍養公婆。說到底就是一脈相連,親情無可比擬。

 以前到老家時常聽說,這家因爲家產分配不公、經濟糾葛不清、那家因爲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姑嫂關係不和,到最後弄得跟仇人似的。我想,都要有這妯娌倆的心態,相互退一步也不會弄到不可收拾吧,有什麼比親情重要呢。

其實早在前些年,小叔子夫妻倆就勸說嫂子搬過來一起住,這樣照顧起來也很方便,可嫂子一直固執地說自己能自理,加上嫂子的兒女也想盡孝心,所以就去城裏了。哪知在那半個月後再也過不下去了。這不,對於小叔子夫妻倆來說報恩的機會終於到了。

可嫂子說自己一個瞎老婆子,讓小叔子一家照顧實在過意不去,小叔子夫妻倆聽了這話,連忙勸說嫂子:沒有什麼過意不去的,照顧你是理所當然的事,以後你就安心地在這住,想要什麼想喫什麼都不要客氣。

常人說知恩要圖報,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想的話,也能這樣做的話,那麼人間就會有許多溫暖存在,就會有許多佳話流傳。

我一如既往地每天行走在綠色長廊以及荷花池邊,那溫馨的氣息依然沁人心脾,更有那熟悉的、手拉着手腳步蹣跚的、親如姐妹的倆妯娌的背影,或許永遠落入我的腦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