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第一次執筒的張藝謀攜手鞏俐、姜文拍出了《紅高粱》,在此之前中國導演正“摸石頭過河”般走着“探索電影”之路。陳凱歌活得像個哲學家,拍《孩子王》獲得名聲之後又拍了《黃土地》,不過《黃土地》並沒有爲他帶去想象中的成績。

田壯壯更喜歡錶達少數民族,《獵場札撒》和《盜馬賊》都是從少數民族地域、文化風情中,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神奇博大,觸發生命的感悟。他迷戀自由,嚮往草原。

這些作品雖然在日後都被奉爲經典,但沒有哪一部作品的影響力超過《紅高粱》,如果說那時的導演們拍電影都是因爲熱愛着這片土地,張藝謀第一次將這種熱愛轟轟烈烈,張揚地注入了生命裏。

張藝謀也隨着時代浪潮迷失過,拍過娛樂電影,但很快意識到並沒有什麼內涵。短暫的摸索和失敗之後,他和其他第五代導演則把目光又投向了歷史與現實,並把藝術創造的焦點對準了個體人。

胸中澎湃着對國家的熱愛和思考,拍電影時便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結合,成就了那時中國電影獨特的魅力。“電影的鏡頭語言轉向描述個體的存在,以及個體的精神狀態,以個人化的視角去重新解釋已被解釋過的歷史”。

1994年張藝謀推出了《活着》,讓世界對中國電影刮目相看,有誰能夠想到,拍出這樣好電影的導演,竟然是非專業出身呢?膽子真是大得很。

敢想、敢做,甚至不顧一切悶頭去做。1994年的姜文,拍了部驚爲天人的電影。而他能夠實現拍攝處女作的夢想,得益於《芙蓉鎮》上認識並戀愛上的劉曉慶。

現在的演員們對婚外情都遮遮掩掩,那時姜文不僅承認,被逼着寫下了悔過書,還在人家老公面前大聲說:我們是真愛!真是不顧一切的膽大。劉曉慶的老公陳國軍估計肺都要氣炸了。

雖然姜文和劉曉慶最後沒有在一起,但他們多年來保持着朋友關係,這在日後大大幫助了姜文一把。

作演員作久了的姜文想拍電影了,想拍的就是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王朔的小說在那時的人看來不入流,就像不入流的姜文一樣,四處找了投資,沒有一個願意支持他。

姜文很苦惱,想出國留學然後回來再拍電影,劉曉慶站出來跟他說,拍電影就是要趁着年輕。替姜文四處籌錢,最後成功讓姜文拍出了電影。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這電影,拍得真沒叫人失望。

1994年的前一年,周星馳把“俊採星馳”中間兩個字拎出來,跟朋友合夥開了家電影公司,取名“彩星”。早在1992年,周星馳劉鎮偉合作《賭聖》,創下了票房奇蹟,周星馳一下子從“星仔”變身“星爺”。

周星馳打電話給劉鎮偉,希望兩人合作,再現《賭聖》的奇蹟,劉鎮偉建議他:下一部,你可以嘗試拍個愛情片。周星馳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覺得作爲演員,應該什麼角色都嘗試一下,現在又自己做老闆,有了自主權,兩人一拍即合,開始籌拍《大話西遊》。

周星馳滿腦子都想着《大話西遊》怎麼弄,有一天坐在在公車上,窗外風景變換,想着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的一段臺詞,突然一段話湧入周星馳腦海: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大話西遊》的命運,就像電影中那句臺詞,讓周星馳“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局”。爲了這部電影,周星馳近乎投下了“老婆本”。

1994年《大話西遊》拍出來。1995年1月,春節前後,《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先後上映,但票房卻出乎意料的低,這兩部投資6000多萬的電影,最終票房加起來,只有5000多萬(港幣),虧損得一塌糊塗。

成立不久的彩星電影公司,隨即倒閉,香港媒體紛紛倒戈:周星馳止於此罷了。

誰又曾想僅僅兩年後,這部電影在北京電影學院上映,引發全國轟動呢?直到今天,《大話西遊》依舊是影迷們心中周星馳電影的top前3。

劉鎮偉沒有幫到周星馳,卻幫到了王家衛。

王家衛和劉鎮偉創立「澤東」電影公司。正趕上徐克拍了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掀起了古裝武俠片風潮。

王家衛準備拍攝《東邪西毒》。按照約定,《東邪西毒》是一部必須在三個月內拍好的賀歲片。但王家衛一拖稿就趕不上了。

王家衛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準時提交電影了,到處找幫忙,情急之下劉鎮偉站了出來。王家衛是真敢拖,劉鎮偉是真敢接。

劉鎮偉索性利用《東邪西毒》原班的大咖陣容,奇蹟般地拍出轟動一時的賀歲大片《東成西就》。不僅救下了澤東公司,還成就了一部經典。

1994年,一直沒有離開武術的李連杰重現了陳真的故事,拍了部《精武英雄》。第一次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的是編劇倪匡,李小龍演陳真,看的時候李小龍手心都是汗,倪匡卻很舒坦。拍完反響很好,觀衆們對陳真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卻不想查無此人。

陳真之前,李連杰八歲開始學武,一直沒有離開過武術,受武術影響很深,小時候讓他歷盡辛酸苦辣,九歲有一次摸黑練武扭傷腳,他大氣不敢哼一聲,忍了兩天照常練,第三天放假纔敢去看醫生,那時腳骨已經裂開了。

十一歲到十六歲他跟着武術團到世界四十多個國家表演,終於拍了第一部電影《少林寺》,大火,從此走上了拍武術電影的道路。

李連杰飾演的陳真是大多數觀衆心中印象最深刻的,《精武英雄》也一直位列全球功夫片榜單前三。

相比於李連杰的功夫耍帥,周潤發靠着《賭神》以其獨特的魅力迷倒數千人。賭神之前,周潤發拍攝了《等待黎明》和《女人心》等多部電影,並憑着《等待黎明》的葉劍飛一角,獲得亞太影展和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獎,但這些影片的票房大多都不怎麼樣,投資商聽到周潤發的名字都避之不及,還給他起了個“票房毒藥”的外號,讓周潤發極爲鬱悶和困擾。

周潤發主演的《賭神》榮登當年的香港票房冠軍,後一年他憑着《賭神》和《阿郎的故事》兩部影片被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並最終以《阿郎的故事》裏的阿郎一角第三次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這是屬於周潤發的時代,最佳男主角是他,票房冠軍也是他,他得意,觀衆高興;他失意,觀衆傷心。

對於香港電影來說,《賭神》有着重要的意義,它不但奠定了周潤發的王者地位,也掀起了香港的賭片風潮。

導演爾冬升沉寂了很久,直到1993年才推出了石破天驚的《新不了情》。這劇有多優秀呢,這麼說吧:現在韓劇套路都是那時候《新不了情》玩剩下的。

爲了拍《新不了情》,爾冬升沉寂了很久,1989-1993年間,當演員的爾冬升只拍了七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一代皇后大玉兒》,擔任了六部電影的攝影。這個數字今日看起來或許不算低,但那是港片年產三、四百部片的時代,算得上是不得志了。

爾冬升構思《新不了情》的劇本起碼有一年以上。1992年他到臺灣拍潘迎紫的《一代皇后大玉兒》,他演多爾袞,劉青雲演皇太極,兩人因此結下緣份。那時他曾把《新不了情》的劇本給劉青雲看,結果其中一句臺詞“但我最多怨自己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才華”令劉青雲大爲感動,便告訴小寶,如果有一天真的要拍這個戲,他很希望演那個男主角。

後來拍的時候,爾冬升讓劉青雲做了主角,而這部影片堪稱奇蹟。

30歲在紐約大學畢業,卻遲遲找不到工作,才華橫溢的李安只能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爲了緩解心中內疚,他除了沒日沒夜地讀書、看片、寫劇本,還包攬了家中所有家務。熬過了這暗無天日的六年。

1991年,李安推出《推手》,開始講父親三部曲的第一個故事,1994年的第三部結尾《飲食男女》將其推向高潮。

李安自嘲:我若是日本男子,早就自殺了。

他的執着,就像是《新不了情》中的男主角一樣:但我最多怨自己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才華。

有一句關於1994年的話是這樣的:1994年,上帝想看電影了。

1994年的中國電影人們拼盡了全力追趕時代的步伐,追沒追趕上我不知道,至少創下了無數的經典。那一份情懷、野心、幻想和愛,在如今看來,是一場美麗的夢。

感謝1994中國影人們的瘋狂,讓中國電影邁出了一大步。

相關文章